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幸福是什么? 这是一个既深奥又浅显的问题.有人说,幸福是家里温馨的灯光,是落日余晖里的牵手,是寒冬里的暖意,是节日里的合家团圆.这是温暖的幸福. 我喜欢在案头放上几本书,闲来之时随手翻阅,一张薄薄的书签让思绪在某一页随意搁浅;我有时喜欢写写毛笔字,铺笺执笔、挥毫泼墨之中,心胸随之辽远、开阔;工作累了,我会放下手中之事,捧一盏清茶,在淡淡的茶香中任思绪飞扬.这是闲适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赵希珍 《工会博览》2006,(24):40-40
世间也许没有完美的爱情,也许没有圆满的婚姻,但我们却可以用心去创造一个幸福的家。我的家是一个再婚家庭,丈夫老景是国家公务员。我们共有三个女儿:丈夫和前妻有两个女儿,都已长大成家;我和前夫有一个女儿,现在正在读中学。我们彼此爱着并相互珍惜着这个家,这不仅因为现在的美好,也因为曾经的不幸。过去我曾有一个幸福的家,爱人是一名出色的公安民警,我们三口之家过着幸福的日子,享受着天伦之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一场灾难突然降临。  相似文献   

3.
阮直 《法制博览》2010,(8):20-20
常去的时尚论坛里,常有人跳出来惊呼:“发现老公外遇。”如果那男人是婚外情,就有人说:打倒万恶的小三,男人死有余辜;但如果他是嫖娼或一夜情,OK,太好了,“他只是身体出了轨,心灵没有出轨,他还是爱你的。”——婚外情不也是爱之一种吗?不能因为它不伦,就否认曾经认真地动过心,曾经认真以身相许。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微笑是人类最美的沟通方式,是幸福的传递.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因为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而这种感受又常常来自身边点点滴滴的变化.所谓见微知著,点滴变化的背后,折射出的则是发展巨变.  相似文献   

5.
《工会博览》2006,(3):28-29
一句句关怀的话语,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张张充满幸福的笑脸,一幅幅感人的场面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丝丝暖意,就是这股暖意温暖着劳模、困难职工和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带给他们的关心和爱。是我们的工会干部们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在这(?)家欢聚的日子里,将这份博爱传播。爱是无言的。爱是博大的,爱在这里升华!我们的记者们在采访过程中,将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记录下来,与广大读者共享这份温暖、这份爱。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人们时常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应让着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恐怕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这种可怕的礼物可以这样来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给他吃一剂足量的你个人的幸福,这样他就可以被毒死."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一个没有秩序和原则的家庭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一个不会拒绝孩子的家长是没有威严和尊严的,也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7.
意外的团圆     
50年前,在瑞典法伦,一位年轻矿工亲吻着他年轻漂亮的未婚妻说:"在圣卢西亚宗教节日上,牧师将祝福我们的爱,我们将成为夫妻,开始营造我们幸福的家." "愿和睦的爱情永远与我们在一起,"他可爱的未婚妻甜蜜地笑着说,"你是我的一切,没有你,我就不活了." 第二天,当年轻人身着黑色矿工服(注:每名矿工都为自己的葬礼做好了准备)路过未婚妻家时,他一如既往地轻轻敲了敲她的窗子,向她道了声"早安".  相似文献   

8.
劳动,在每个人的人生履历中意义都不尽相同。有人说:通过劳动,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财富,品味属于自己的幸福。有人觉得:劳动就是自己生活范畴的一种感官幸福。还有人认为:劳动就是愉悦自己生活的一种幸福享受。然而,更多的劳动者都从历史的文学巨著中,从改造世界的漫长传记中,深深挖掘出了劳动的幸福内涵:劳动是创造,劳动是情感的释放,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必然方式。世世代代,人类都在通过劳动建筑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深秋.一天下午放学后,初一年级的王晓芳同学没有象往常那样,总要与同学们一起在校园里游玩一阵,而是急忙忙地就回了家,因为前几天她患感冒,耽误了不少功课,再加上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又很多,所以一回到家中,她就埋头做作业…….忽然听到有人敲门,晓芳以为是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了,就连忙去开门.谁知.进来的却是一个20岁左右的陌生人,这人手中拿着一把锋利的尖刀,他从刚打开的门缝里硬挤进来后很快将门关上,用尖刀顶着王晓芳的胸脯,恶狠狠地说:“你家里的钱放在哪里,赶快交出来!”只身在家的晓芳害  相似文献   

10.
晒晒幸福     
《工会博览》2013,(33):54-54
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  相似文献   

11.
艾君 《工会博览》2008,(23):1-1
家是什么?有人说,家是避风的港湾,是温暖的归宿;也有人说,家是生命之舟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总理的眼泪     
艾君 《工会博览》2008,(12):43-44
家是什么?有人说,家是避风的港湾,是温暖的归宿;也有人说,家是生命之舟的起点。社会上常常把工会比作职工的"家",因为工会为职工带去了亲情和友爱,因为工会为职工送去了温暖和关爱,因为工会是职工诉说衷肠的场所,也是职工避风遮雨的码头。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桑兰34岁.10个月前的4月14日0点19分,接连闯过了几道鬼门关的桑兰剖腹诞下一名男婴.孩子的降生也开启了桑兰新一段的人生旅程,她说:“我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陪伴他成长”. 人生是分阶段的,有人说,若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叫做“不犹豫”,后半段叫做“不后悔”.桑兰到目前为止的人生也完全可以如此划分:前一个17年,她是那个不顾家长反对、执拗练习体操的宁波女孩;她是12岁进入国家队的、国内当时最好的跳马选手之一;她是1998年悲怆落地后,中美媒体眼中的“微笑天使”.后一个17年,她是每天要导尿3次,打出租车时曾连连被拒载的脆弱女孩;她是被媒体想象赋予了若干标签的公众人物;她是边与命运、流言抗争,边收获人生幸福的完整女人.新闻里的桑兰似乎从来不曾被真正理解,其实,从被架上神坛到最终回归生活,轮椅上的桑兰,每一步的幸福都不容易.  相似文献   

14.
灵机一动     
有人说,美国实业界鼎鼎大名的爱克尔先生创办著名的山毛举食品公司是出于他的“灵机一动”。一天,他在纽约街上散步,看见一家小店将咸肉切成薄片,装在两磅装的纸盒里出售,生意十分兴隆。爱克尔想:“这确是个好主意,但可惜一份两磅装的咸肉片还是太多了些,如果把它改装成一磅装出售,生意一定会更好。”他依计行事,把肉片切得更薄更均匀,以一磅装送到市场去出售,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人说,微笑是人类最美的沟通方式,是幸福的传递。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因为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而这种感受又常常来自身边点点滴滴的变化。所谓见微知著,点滴变化的背后,折射出的则是发展巨变。从2009年2月北京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至今,五年的时间过去了,1800多个日日夜夜,北京发  相似文献   

16.
柳树的风格     
我爱柳,是由于柳之形、之姿、之色常令我与美联系在一起.爱美,人之天性,我并非超人,因此,美也是我之所爱. 信否?翻遍唐诗宋词,没有写过柳的诗人词家似不多见,写柳的佳句俯拾即是.单是唐朝诗人李商隐,以柳为题,便写了十余首,有一首写柳的诗,简直将柳人格化了,题目索性谓为《赠柳》,树耶?人耶?谁能说得清!树即人也.诗中说:“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从北至南,柳色如烟,蓬蓬勃勃,秀色千里.其形之美,其姿之娇,其色之媚,婀娜至极.  相似文献   

17.
时过境未迁     
35年前,华允庆26岁,他的女儿华华只有1岁,两人在镇江金山塔影湖边留下来第一张合影;此后,除了1998年因女儿出国没能拍照外,父女俩每年都会在老地方合影;现在华允庆年近花甲,华华也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近日,这35年来的合影被发到了微博上,“编年体”的父女照片让众多网友不胜唏嘘. 人们常说亲情来自血缘,爱在最普通的日子里.也有人说亲情平时看不出来,只有遇到难处时才最能显现.当绝大部分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中未曾发觉大家慢慢成长,慢慢变老时,这位有心计的父亲却精心策划了这个变化的过程.尽管35年的时光在人的一生中仅占了不到半程.但这35年却是人生中最最珍贵的35年,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最具传承意义的35年.华允庆先生此举,不仅仅体现了对“小棉袄”的爱,同时也体现了对自己和对这个家庭的爱.  相似文献   

18.
幸福在我心     
幸福没有标准、没有定义,幸福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幸福来源于生活的轻松与满足,以及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经济增长和幸福感不是一码事,有钱了不等于幸福了.我们要培养乐观心态,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幽默品质,培养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说,埋伏在工作情绪之中的"职业倦怠",就像一枚不定时的炸弹,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毫不犹豫地毁掉你原来幸福快乐。事实上,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5年以上,超过半数的人可能出现倦怠倾向。症状大多体现为:心累了,做什么都无精打采,没有兴趣;不主动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于批评,力度小了根本不在乎,力度大了,还会反弹一些不满过来。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农贸市场是都市中最活跃的一束神经;我说,它还是反映人们心灵的一面镜子,因为在这人的漩涡里,可以看到生意场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住的附近有一个珠光路农贸市场,自然我便成为这市场的常客。即使不用买点什么,但也爱进去看看热闹。这个市场同广州市内的其他集市一样,都是截其马路一段,在两旁搭上遮篷而成,并分为果菜、三鸟、鱼鲜、肉类、水产、杂货和烧卤等类,随行就市、界限分明。一截马路不过三百米,但里边却无所不有:最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