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肥猫 《法制博览》2009,(10):22-22
眼睛最大的毛病就是,当它盯着某一事物看时,就会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是也。比如,有的人,眼里只有权力,便看不见责任和义务了;有的人,眼里只有金钱,便看不见正义和良知了。  相似文献   

2.
又酷又美的硅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的人眼里,硅谷的根基在于拼命赚取利润的本能冲动;在另一些人眼里,硅谷的根基在于它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翻杂志看到台湾的蒋勋先生的一段话,说得有味:"我一直很感动《红楼梦》开始的神话.宝玉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底下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没用的石头.它后来修成了人身,走在灵河岸边,看到一株草快死了,它就用水浇灌它.它后来到人间去经历繁华,这株草很难过,受人雨露之恩,便想着要还报.  相似文献   

4.
《工会博览》2013,(3):58-59
从前,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古希腊国王,他希望能够从自己的三个儿子中挑选出一个最合适的人来继承自己的王位.因此,他决定给三个王子出一道考验题,谁能获得优秀,谁就是未来的国王. 国王悄悄吩咐大臣在两边临水的街道上放了一块很大的石头,因为石头挡在道路中央,来往的行人只得从两边的水路中绕行. 这个时候,国王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吩咐他们三人先后从这条街上走过,然后把信送到站在石头另一边的大臣手中.  相似文献   

5.
寻找那匹马     
“星期天,看赛马。” 在这个被人们视为休闲的日子里,有数以万计的马迷涌向广州赛马场,观看赛事活动。 我看赛马,缘于从小对马的偏爱,对马文化的痴迷。在我的眼里,马是一种那么高贵、通情、秉性鲜明、造型独特、体态完美的通灵物。  相似文献   

6.
曹海英 《工会博览》2013,(34):11-11
记者:是什么力量让您能长期坚持做好人好事?郭明义:我之所以能坚持做好人好事,在于儿时受到的良好教育。小时候看书上讲老一辈英雄的光荣事迹,心里就很受触动;包括学习雷锋去帮老人推车啊,帮学校修桌椅板凳啊,心里都有一种荣誉感。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看到有人挨冻,上不起学,急需要血液,心里就不好受,吃不好,睡不好,一天到晚总想这个事。把事做了,心里石头就落地了,心里会很高兴。  相似文献   

7.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觉得很奇怪,一定要问:“我不是我自己会是谁?”但在现实中,你在许多人眼里都不是你自己:上司会让你像这一个,父母会让你像那一个,同事朋友还会把你和某某相比较,如果你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变来变去,你还会是你自己吗?  相似文献   

8.
苏联现在的改革是经过一段很艰苦的过程才作出的。问题在于这个战略性的改革究竟怎样改变它国内比较困难、比较落后的情况。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最重要的动力就是有个危机感,他跟他新一代的领导人感到,要是不改革,苏联就一定要变成第二流的国家。苏联改革的内容,特别是国内经济改革的内容,与六十年代实际上没有太多的本质区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国内外遇到很多的阻力,首先要调整既得利益、军方利益的关系。在核子战争中取得胜利这种思想已经没有了。问题在于以前持有这种思想的人,那些官方的代表人物现在都到哪里去了?从整个全球整体观念来看,我看古巴还是个大问题。根据美国的一些估计,它两年花在古巴的大概有600亿美金,相对来说,它花在越南那边一年只有180亿美金,所以我们还是要看它怎样甩掉古巴的包袱,它有没有意思甩掉古巴这个包袱。在它甩掉  相似文献   

9.
又到了母亲的忌日,母亲离开已经整整三年了.从来不敢触及心中伤痛的我终于鼓起勇气,开始回忆慈祥可敬的妈妈…… 妈妈的骄傲 在妈妈的眼里,我是她的骄傲,一直都是. 我是幸运的.在我的农村老家,封建思想特别严重,重男轻女是其中的普遍现象.但在我们家里却不会这样,因为我的妈妈是个很有思想、有主见的女人.我们家中兄妹五人,成年后有三个孩子离开了农村:大哥毕业后去了保定,不仅过上了城市生活,还转成了商品粮户口;大姐接了爷爷的班到信用社工作,成了月月拿薪水的县城正式工;而我作为兄妹中的老小,没有任何独特之处,却不想成为了一名女军人.  相似文献   

10.
深夜,从长沙开往大庸的307次列车,静悄悄地停靠在湖南湘潭车站。倏地,4号车厢90号座位上,一位中年男子瘫倒在过道上嚎叫: “啊呀!我的钱,我的包……一万元没了,啊——”湘潭车站派出所,失主在哭诉: “我叫王成秋,36岁,家住湖南沅江。这次带了一万元现款,准备去溆浦买木材,谁知在车上被人偷了!”同行的李八全和张方钦,也异口同声地说:“是的,他有个装着一万元的黑提包不见了。”在同一时间,湘潭东火车站寂静、漆黑。两个警惕的夜哨正在巡逻,经过站台时,看见一个男青年,拎着一个沉甸甸的小提包,东张西望,欲行又止。“站住,你是干什么的?”“我,我是刚下火车的。不信,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5,(25)
<正>经常看到有人发布"放生"信息,挺高大上的。我注意到,放生大咖的名单里,不仅有一些"正能量"的人,还有这个法师那个法师——放生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身份上,都与佛教有关。很惭愧,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观摩放生大咖们的放生。不过我曾经一度疑惑,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他们,从哪弄那么多动物,一大帮人仪式股的去放生呢?媒体同行提供了答案:放生背后有一个产业链在支撑。有的人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很职业化地把动物捉来,卖给放生大咖们,然后,大咖们就可以进行放生作业了。在有的地方,情景还挺有  相似文献   

12.
正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爱情故事。我和老婆都是地道的北漂,作为大龄男女,我们一直在苦苦寻找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幸运的是,因为缘分我们没有擦肩而过,因为爱情我们最终喜结连理。如今,我和老婆结婚已有半年了,回想这段日子,虽然没有如漆似胶,但生活中的点滴充满了幸福和甜蜜。  相似文献   

13.
假期,我去看在澳大利亚定居的姐姐. 下了飞机,姐姐和姐夫带着小外甥女早已等在那儿,一番寒暄后,便驱车回家.第二天,我们正忙着收拾行李,去一处风景区玩,门铃响了.姐夫去开门,进来两个穿制服的人,他们用英语说了一番话.随后,一个人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似的东西递给姐夫.只见姐姐和姐夫脸色突变,显得异常吃惊.  相似文献   

14.
发黄的欠条     
我小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美术学院,全家都很高兴,但那两万多元的学费着实让我家犯了难. 一天,母亲把一张发黄的欠条拿出来给我看.欠条是一个叫张红民的人打的,金额是300元,落款日期距离现在已经20多年了.我忙问:"张红民是谁?"母亲说:"张红民是我们原来的邻居.他养了几百只鸭,一年四季在外放鸭,后来带着老婆孩子到外地放鸭去了,就一直没回来."看着那张发黄的欠条,我摇了摇头说:"都20多年了,不知他现在家庭情况怎样,我看这钱难讨回呀."母亲说:"你弟急着等钱用,我还是去试试吧.他在东河镇有个家,我20年前去过一次,还有印象."  相似文献   

15.
莉莉:你接触的香港人还不太多吧?我相信不是所有的香港人都是坏蛋的。广东有句俗话说:“一竹篙打死一船人”,希望你不会用这样的心理去看事物吧。在这件事上,我建议你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及时去向上一级投诉。我相信世界上总是需要一些仗义执言的人的。不过,从对方的心态去分析,我建议你注意几点: 第一、先保障自己。不要犹豫不决反而让他先下手为强,向你公报私仇;第二、通过工会的力量,直接与上一级主管反映这个人处事不当:第三、你应该  相似文献   

16.
初春,远在澳大利亚的哥嫂在电话里千呼万唤,急切盼望母亲去帮着他们照顾孩子.于是,母亲终于登上了飞向异国他乡的飞机.这是62岁的母亲第一次走出国门.母亲去澳大利亚不久,就寄回了她在当地的照片.很多照片上,母亲的身边簇拥着一大帮人,有一两个陌生的中国老人,更多的却是澳大利亚老人,还有黄头发白皮肤的洋娃娃.我惊奇不已,从照片上看,母亲与那些人十分亲热,似乎是多年的远亲近邻.  相似文献   

17.
正"测绘人看二环路首先不是几个车道,而是路面有多宽,在什么位置有路灯,什么位置有井盖。新建的建筑物,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多少钱一平方米,朝向如何,在我们眼里就是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宽度是多少,位置是否与规划设计一致。"这是武润泽对测绘人的理解。自2010年来到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武润泽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户外测绘。仅仅一年,他就成为一名能够精湛使用各种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18.
向内的力量     
杨晓春 《南风窗》2008,(18):95-95
夏天去欧洲,看各路音乐节。行程要经过柏林,临走前却忘了把李伯斯金的自传《破土》带上。又回到我狂爱的柏林,正赶上阳光灿烂的好天,就租了自行车去看柏林犹太博物馆。这个馆来过好几次。虽然柏林的博物馆之多一个月都无法参观完(这点很多人不知道,国内某杂志就在文章里武断地宣布柏林的博物馆质量和数量都不行,误导读者),但是如果在柏林,你只有看一个博物馆的时间,那我的推荐榜单上排在前几位的一定有丹尼尔-李伯斯金的柏林犹太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某厂新来了个‘万元户’——刚刚毕业的大学生A君。他是厂里花了一万元从学校要来的,成了厂里开天辟地身价最高的人士。去年开始,大学在毕业分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自主权——可直接与用人单位互通有无。于是,不少单位派人拿着支票到学校要人,更有的单位干脆开着新汽车来,车留下,人带走。然而,大学生毕竟有限,‘粥少僧多’,有的专业一个学生竟有二十五个单位来要!在供求规律的  相似文献   

20.
王恩宇 《工会博览》2004,(14):70-71
臧克家先生有一名言: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臧老虽然已仙逝几个月了,但每当忆起和他的交往、看他写给我的书信,总觉得他并没离去,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