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您打开1993年10月号美国《生活》月刊,翻到第10—11页,看到一大幅照片上一位没有眼珠的盲童在吹奏长笛的情景时,您一定会感到惋惜;但在了解实际情况后;您一定会感到愤慨.这孩子名简生,现年10岁,住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一所慈善机关里.他小小年纪,双目失明,却已经学会吹长笛了.但这可不是一个暖人心怀的故事.他妈说,简生之所以失明,是因为他的一对眼珠子给人偷走了.据他妈介绍,简生10个月大的时候,患了急性肠炎,给他从村里送进镇上的医院.第二天去领孩子的时候,她发现他眼睛上蒙  相似文献   

2.
花甲之乐     
让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照片上的这四位花甲老人,不仅仅是他们那种阳光下灿烂的笑容,不仅是他们身处的这个赏心悦目的环境.更是在之后的四天里,他们将会完全沉浸在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活气氛之中.他们有可能与40多年前的小工友相逢,有可能一起唱那首老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有可能听到早年发生在老工厂中的故事……当然更有可能相互间交流养生体会,和学到些新的情趣爱好.当我们看到这些退休职工一下车就纷纷掏出长长的自拍杆,用手机留影时,就已经感受到了金海湖畔的这座北京市退休职工活动站,已经有了电影“金色池溏”的意味.  相似文献   

3.
1986年7月,作为中学生代表,我参加了一个“盲童夏令营”。与那些盲童在一起的日子,我很久很久都不能忘怀。我曾自学盲文,我想我能理解那些看不到光明的孩子,他们多么需要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呵!现在广州还没有一所盲童学校,这太令人遗憾了。据说正在筹建,可投资少,速度慢,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我将不会忘记那些可怜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一说到“劳模”这个字眼,很多人也许会想到李素丽、许振超、袁隆平这些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用自己的辛苦劳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但我们是否会想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值得敬佩的榜样,她就是中国联通集团劳动模范、北京联通五区分公司市场销售部经理、共产党员丛培红同志.  相似文献   

5.
孔令冬 《工会博览》2014,(29):51-51
女人,是人世间爱的天使,是大自然真善美的化身,我的身边就有一群这样的天使,她们可爱善良、她们乐观向上、她们温柔豁达,她们用自己的言行和感悟教会我,女人可以这样活、生活可以这样过、工作可以这样做……小林是我并不太熟识的同事,因同为“吃货”的原因,就有了进一步的交流,家在外地的她早早同男友结了婚,如今二人已在北京购房扎根.一次相约大快朵颐之后闲聊,才知晓他们竟背着如此沉重的房贷,而且每个月还得按时给外地的父母寄去一笔不小的数目孝敬老人,听得我这个外人是阵阵倒吸凉气,而她却一幅松松然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二胎政策逐步放松,很多人能生二胎了,反而纠结要不要生二胎了.原因因人而异,但对于像里里这样已经生了二胎的,后悔的几乎没有.那我们到底为什么坚持生二胎呢?让里里帮你还原一个真实的二胎家庭生活. 里里是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妈妈. 2014年,35岁的她生活中有了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她有了第二个孩子.1979年出生的她,和她的先生,是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在享受着父母精心呵护的同时,也体会了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孤独.  相似文献   

7.
1998年12月某日下午4时许,幼女杜某与王某在上海市某公园内玩耍后坐在椅子上休息。方某(1984年6月8月生)来到他们的身边,以要求两名幼女帮助找人、找球队为借口,将两名幼女骗至公园僻静处,用随身携带的激光手电筒威胁幼女说:“不许叫,如果叫就用激光手电筒照你的眼睛,照了之后,眼睛就瞎了”,迫使两名幼女交出人民币90元。之后,方某让幼女王某脸对着公园的围墙坐在地上,不准动,不准讲话;让幼女杜某小便后把裤子脱下,躺在地上,团上眼睛。当杜某吓得欲哭叫时,方某对杜某采用捂嘴巴、卡脖子以及语言威胁的方法,迫使幼女杜某…  相似文献   

8.
我看乞讨者     
有一年到北京旅游,过前门时一位妇女拉住我,苦着脸说丢了钱包,找不到亲人,她和孩子都没有饭吃。几米外,一位约5岁的孩子正咬着手指望着我。我掏出3元给了她,她要我留下地址以后奉还。我说不用了。在厂州街头,我对乞讨者也曾慷慨解囊。不是自己富有,只希望用微薄之力,给人间增点温暖。然而,以后报章陆续披露,其实大多数乞讨者都是骗子。他们“乞”钱建房子娶媳妇住宾馆,靠“乞”致富。  相似文献   

9.
曾经一位摄像记者在参加采访活动时开玩笑地说,英拉是位“大美人”,凭这长相收视率就会高. 她是第四代华裔,地称自己有25%的中国血统,早年在商界打拼时更是多次到过中国. 曾经一位摄像记者在参加采访活动时开玩笑地说,英拉是位“大美人”,拍出来肯定好看,单凭这长相收视率就会高.现年47岁的英拉·西那瓦是西那瓦家九个孩子中的老幺,她是第四代华裔,她称自己有25%的中国血统,早年在商界打拼时更是多次到过中国,“所以对中国民众有特别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个上海家庭中的洋媳妇引起了沪上媒体的注意。据说,这位前些年从俄罗斯嫁到中国的上海媳妇,颇有过人之处,不仅没几年功夫就能说一口地道的上海话,而且教育自己的小女儿也很有章法。女儿蹒跚学步中如果跌倒了,她总是严厉地鼓励女儿自己站起来;女儿4岁了,她就训练女儿学会买早点。有一次,女儿照例去买早点,可那家熟悉的面包店热面包卖完了,女儿只好空手而归,这位洋妈妈咬着牙不让女儿进门,逼着她去别的地方买,直至买到为止。洋妈妈教子为何这般“残酷”,明眼人知道,这是在有意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和独立生活能力,为的…  相似文献   

11.
初见袁立,是在一个清朗的上午,这位上海富大胶带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带着一种平易近人的风度接受笔者的采访,听着这位“爱心大使”缓缓地讲述一些故事,听着袁总平静地叙述自己在社会公益事业上的一件件壮举,笔者心灵很平静。当听到袁总谈起与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共同建立了“青少年教育阳光基地”又称“阳光基地”时,笔者不由眼睛一亮。而当得知这“阳光基地”是为了一些失足的孩子所设,是为罪错孩子培养劳动技能的一个“家园”时,笔者不由脱口而出,“阳光老总”。初听此言,袁总有点愕然,他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名平凡的企业经营者,一名平凡的社会公民。但这位给了贫困孩子以关心、给了失足孩子以温暖的老总确实太适合“阳光老总”这个称号了,是他,给了不少孩子以阳光、以希望。  相似文献   

12.
十一长假前的一个周五,记者和薛志森、薛志林兄弟俩相约在地铁1号线的苹果园见面.由于当天地铁信号出现了延误,他们比平时正常的下班时间晚了半个多小时才下班. 走进苹果园的司乘休息室,一个狭长的过道中坐着不少于20名地铁司机,“其实,在这我们哪有时间休息,几分钟之后还要上车,环境挺艰苦的,可这些也能成为我们创作漫画的素材,只有源自职工,他们才喜欢嘛.”说到自己喜欢的漫画,原本话不多的兄弟俩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也让记者走进了他们的“漫画梦”.  相似文献   

13.
1979年的冬天,王万林下班回家在公交车站遇到一个十四岁的男孩,询问之后发现他是被人骗到浙江长兴一家煤场做工,好不容易逃出来却身无分文,只能流落街头.王万林将孩子领回了家,几天后为他买车票将他送回了家.这是王万林收留的第一个流浪孩子,自此之后他便与这个群体结下了不解之缘.511个孩子中有200多个与王万林还保持着联系. 救助流浪孩子的事情并不新鲜,但以自己之力救助了那么多流浪孩子的事情却前所未闻过.照片中的这些曾经被老人救助和收养过的孩子返回老人身边,他们要借在电视台做节目之机,希望寻找到眼科方面权威的专家,给如今已经71岁高龄的老人治治眼病,因为这种终将导致失明的眼科疾病会击碎老人的心愿:想再看孩子们一眼.  相似文献   

14.
李文凤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1984年出生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从2007年来到蒲洼中心小学第一天起,孩子们就唤她“小李老师”,把她当作大姐姐,与她分享快乐和烦恼……在她脸上,你会看到温暖的笑容绽放,少许看到忧伤、愤怒.在学校,你会看到一个个孩子围绕在她身边,一个个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开心.不知不觉,一颗颗小春芽悄悄长大,而她则一直在身旁用温暖与真诚静静陪伴守候,聆听他们破土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七十年代末,“多动症”这一名词被引进国门,立刻引起我国教育界和儿童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很快在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和关心少年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人士中得到传播。“多动症”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常碰到的新词汇。然而,这个新词汇的传入,也引起了一些争端和困惑。“多动症”所惹起的争议有位工作责任心颇强的小学班主任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班级中有十来位学生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屡教不改,便告诉这些学生的家长:“你们的孩子有‘多动症’。”要求他们带孩子去看专科门诊。他的话引起了这些学生家长的强烈反感。他们…  相似文献   

16.
因工作关系,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少死囚遗书.当这些犯人知道死亡已经来临了,他们内心的留恋和悔恨象泪水一样连绵不断,因为自己的邪恶而把自己推上断头台,在人们的愤怒和蔑视下离开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的可悲啊.披露这些死囚遗书,并不是要让人们为这些死因在生命的尽头复苏的一抹人性而掬一捧同情的泪水,而是要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是肆虐的兽性毁灭了他们自己,从而警示人们不要重蹈覆辙,应引以为戒.(一)死囚遗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请求亲人的原谅.“对不起”、“请原谅”等字眼几乎在每一封遗书中都能看到.这是一个抢劫犯的遗书.他在那个特大抢劫团伙中作会计,除了动手抢劫外,他的主要工作是记好每一天抢劫的数目,并论“功”进行分配.这个团伙在大半年时间里,闹得大半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汽车在一幢漂亮精致的小洋房前停下来,这就是婆婆的家,位于法国离奥尔良市中心10分钟光景的肖邦街。我随丈夫穿过绿草如茵的花园,敲响了鲜花簇拥的房门。一位中等身材、壮实而富态的法国中年妇女走出来,淡黄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一身休闲而高雅的装束,这就是我的婆婆。她显得很激动,亲吻了她那高大的儿子后,又与我拥抱亲吻。她惊喜地注视着我——他们家的东方“洋媳妇”,说我比照片还漂亮。我却在品味着“丑媳妇终须见家婆”的心情。 稍稍休息之后,婆婆就开车送我们去超级市场购物。帮我买了居家用的睡  相似文献   

18.
宋涵 《工会博览》2014,(32):46-46
一个人说的话,其“真理程度”是和他的名气成正比的,所以很快,爱丽丝-门罗的语录就传播开来了。且不论是否真的是真理,我喜欢她说的这一段:“我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20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这句话像一个响亮的耳光,羞辱着所有被时间追债的现代人。“我太忙了……”“我没有办法……”每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都是在宣布,自己丧失了对时间的主权。  相似文献   

19.
(一) 大学生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同他们的特殊心理有直接的联系。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心理缺陷: 1.狭隘过分的优越感 能够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人,一般在中学期间都有自己光辉的历史。他们头顶着中学时代“优等生”的花环,背着昔日竞争胜利的骄傲与荣誉,久而久之便形成优越感。但是,进入大学后,他们的优越感受到了挑战。这时,多数学生的心理面临着三种可能的变化:一是继续奋斗,拼命学习,力争以优异的成绩确立自己在新环境中的地位;二是与世无争混四年;三是经不起可能的挫折而消沉。心理学认为:人都有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必然要通过其他形式发泄出来,以求得心理平衡和欲望满足。但有少数人,他们心理上毫无准备,在一、两次的不如意之后便会形成消沉心理,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和控制,极易走上歪路。有一个女大学生,她中学时成绩很好,但是进入大学后却表现平平,为此,她嫉恨周围所有成绩比她好的同学。为了发泄这种情感,她将同学的衣物毁坏,甚至用火烧毁同学的床上用品。这就是狭隘的优越感在挫折面前转化为嫉恨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趟没有回程的列车。每一站都弥足珍贵,因此起点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欢乐地成长,但如何实现呢?“红黄蓝”教育机构创始人、总裁史燕来给出了答案,她让孩子在科学的教育模式下,快乐成长,为他们铺就一条阳光美好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