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数字     
《工会博览》2010,(6):6-6
“我今年主要关注的还是农民工欠薪问题………‘我的建议是如何通过立法来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增长机制……”“我希望更多的农民工能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2.
艾君 《工会博览》2013,(34):5-10
“谁不渴望有个家、有个依靠?可是,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远离家乡,到城里打工十多年了,走过不少地方的工地,直到来大兴这个项目工地我才有了找到家的感觉。”这是中建二局一公司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农民工代表张一整,在一次座谈会上发自内心的感言,“在这里我成为工会会员,感到作为一个农民工的尊严和人权,有困难找工会,工会就像我们农民工的家”。  相似文献   

3.
“工程开工,夜校开学”,2013年9月初,三建公司浙江宁波绿地中心项目破土动工,10月份,夜校校长、项目经理矣庆贺就给农民工上了夜校开学的第一课.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孙秋月介绍说,根据宁波市建委创建农民工夜校的相关规定,结合北京建工集团《关于进一步抓好农民工夜校工作切实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意见》,本着“工地建到哪里,夜校就办到哪里”的要求,项目部开辟了固定场地建起了工地夜校,配备了42寸液晶电视,投影仪、音响、麦克风和80套桌椅、两台空调,悬挂集团统一样式的“农民工夜校”标牌.农民工夜校管理制度牌、学员守则牌、教学计划牌、农民工夜校章程等七牌一一上墙公布,张贴在教室醒目位置.  相似文献   

4.
王鸿安 《工会博览》2005,(17):40-40
“干一个工程,建一项名牌;树一座丰碑,拓一方市场”,这是北京城建集团二公司市政项目经理邢洪杰7年来所坚持用的“名牌”战略,是他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法宝”。1998年以来,他带领项目部先后完成的北京海淀中街、成府路等市、区级重点工程多达10余项,筑路架桥总长度达13000米。  相似文献   

5.
“我们遇上了一位非同一般的德军狙击手;我断定敌人就藏在那块废铁板下;我立即瞄准他的头部扣动了扳机.他向后倒了下去……” 2001年,由英国曼德雷公司制作、美国派拉蒙公司发行、耗资8000万美元的影片《决战中的较量》(又译《兵临城下》)在当年的柏林电影节上一炮打响,随即在全球热映、票房成绩骄人,并掀起了一股“二战片热潮”.该片情节的主线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神枪手瓦西里与号称“德军第一狙击手”的柯尼格少校之间进行的一场殊死较量.然而,关于影片中这场苏德第一狙击手之间的对决却引发了几点疑问.  相似文献   

6.
我还记得第一次面对广州这座五光十色的大都市时内心的冲动和失落。我的故乡在陕北,黄土高坡上那一无所有的荒凉印象太深了,尽管“哥哥你走西口……”永远留在歌声里,但南方的诱惑还是让走西口的人掉转了头。不知不觉中,自己就成了个“非法移民”,特别是招聘广告上出现“持本市户口和待业证”的时候,心里尤其不是滋味。那次我去一家合资公司,公司的经理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说“陕北米脂”,我的声音怯怯的,其实在北方,女孩子说自己是米脂人是很光耀的。  相似文献   

7.
“加油站是我的工作岗位.既然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公司给我提供了这个平台,我就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面对记者的采访,张松梅的话朴实中透着坚定.今年42岁的她,已经当了11年加;由站站长.这些年,由于表现优异,她分别荣获了首都劳动奖章、中国石化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去年,被评为第十二届全国技术能手,这是全国石油销售板块第一次获得这个荣誉. 迎接挑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2004年之前,在原北京燕山石油分公司,张松梅是一名财务科长.公司重组后,张松梅没有向公司提条件、添麻烦,主动要求到当时最缺人手的加油站工作.回想起当年的选择,张松梅说:“其实当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不过就想试试,挑战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8.
“职工心声”、“摄影比赛晒幸福”、“百名农民工免费打疫苗”、“新春足球站开战”……随着一篇篇我去工地采访稿件的刊出,我的内心倍感欣慰,一是因为基层项目工地尤其是偏僻地区的项目非常艰苦;二是因为我的写作水平在一步步不断提高;三是通过每期《工会博览》,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好经验、好办法,对今后的工作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可以说,它是我们基层员工的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9,(4):F0003-F0003
“看了那么多有趣的漫画,我第一次知道了一些其实距离我们很近的犯罪……”一个流连于漫画展板前意犹未尽的学生这样说。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我在外打工第一次有人专门给我们讲忠孝,也是人生第一次听到这种形式的教育。"一位农民工在听完宣讲课后感慨说道。近日,城建亚泰集团第十五项目经理部开展了一次以"弘扬传统孝德文化、构建文明和谐企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参施农民工,利用班余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11.
请人调查原一平基于“明日的我必须胜过今日的我”的决心,上述“全公司第一”、“全国之冠”的小小成就,我当然不会满足。我知道,为求业绩的更大突破,非得从“修身”再下苦功夫才行。连续举办6年(一年12次,一共72次)的“原一平批评会”,已经无法满足我的需要,我渴求更深入、更客观、范围更广的批评。有一天,灵机一动,我心想:  相似文献   

12.
陈振声,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是在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登记表上。陈振声,68岁,原为广州市政管理局副局长,现任珠江隧道公司董事长,凡广州有点名气的桥梁道路,他几乎都参与指挥,如:大北立交、西村立交、区庄立交、人民路高架路、海印大桥……第一次见到陈总,是在黄沙的随道工地上,那一天骄阳似火,暑气逼人。陈总正在工地与工人讨论着什么,见我不期而至,他只好抱歉地说:“实在抽不出时间啊。”这以后,约了又约,等了又等,终于抽到一个空,我和陈总坐在了他那个简陋的董事长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13.
清早打开微信朋友圈,看到第一条信息:我属于点赞党……还配了两张图片,一张上写“过去的一年,你送出了8946个赞”,另一张上是“你收获了2852个赞”. 我的朋友圈里就有这么一个人,她是我的前前同事.在每个共同好友的消息里,都能看到她的“赞”.无论那些朋友的消息是一大早发的,还是凌晨发的,都能在评论栏里,看到她的头像.看多了我就有点儿纳闷:“她们没那么熟啊……”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女学者杰华的这本著作,第一次把“女性”与“农民工”两个问题作为同一个话题来叙述。作为一个国外人类学家,杰华的视野越过重洋,投放到华土帝都海淀区的民工聚居地上,并且以她特有的视角,用学术语言去描述那群出走家园,到繁都谋生的底层“打工妹”的喜怒哀乐,展现了这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1991,(11)
如果你是《上班一族》的老朋友,当你翻开这期杂志时,不难察觉到,继上一期采取专辑的形式之后,这一期又有了新面孔。“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在拥有了许多许多如你一样的挚友之后,《上班一族》还将不断改进,为的是更快、更活、更贴切地反映上班一族的生活和心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开设更多的新栏目,“成功路上”,可叙述你在发奋过程中一件铭心刻骨的事情;“第一次……”,可以讲你的第一位上司,第一位师傅,第一次领工资,第一次调动,第一次分房,第一次升职等等;“天涯若比邻”,将反映港澳、海外上班族的情况;还有……这个省略号的内容,要由你来充实、丰富。  相似文献   

16.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国铁成,是行政部的一名采购员……”“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第一卖场的售货员,我叫张蕊……”这是双安商场工会组织召开的第五届星级标兵评比交流会的现场。2001年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0月,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专门的部署.这表明实现共建共享目标,保障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益,不断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已成为一项全社会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8.
乔健 《工会博览》2014,(20):1-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当年的这首诗,承载了他以及他那个时代的许多人的希望和梦想.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广厦千万间”仍然是我们许多人的希望和梦想. 近日,本刊就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生存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共分收入状况、居住条件、饮食状况、是否拥有移动通讯工具、业余时间是否参加娱乐活动、对于生活的感觉如何、社会保障状况、医疗状况如何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十个方面.结果显示,这些近些年涌入这座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目前的生存状态基本上满意.只有很少的人对于居住条件略有微词,这也正好契合了调查的最后一项“对未来的期望”中,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在这座城市里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15.4万元,第一次……”台下只举起五六个应价牌。“15.4万元,第二次……”应价者仍然寥寥无几。“15.4万元,第三次……”主持人喊声刚落,台下六七十张应价牌又不约而同齐刷刷地冒了出来。在场工作人员、新闻记者纷纷摇头叹为观止,甚至广州“的士”业人士也大为困惑。主持人特别提醒说:“各个参投单位要计准经营效益,慎重考虑,因为现在应价申请数字还大于准备投放量。”  相似文献   

20.
春节已近,关爱农民工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曾记得,兔年春晚,农民工兄弟旭日阳刚组合演唱的《春天里》,让无数人不约而同地流下热泪. "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淌……"歌中唱出了农民工的苦涩和心酸,唱出了农民工的惆怅和迷惘,也唱出了农民工的渴望与追求. 农民是劳动者,工人是劳动者,而身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务工而被冠以"农民工"者也是劳动者,他们的从业属性和本质已等同到于产业工人.所有的劳动者都应在劳动法律、法规保护之列,都应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都应共享在所在地工作的发展权.然而,因种种历史的因素以及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的身份藩篱,尤其是受到"二元户籍"结构的制约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在我国有些地方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等级、身份差异.一些地方的城里人看外来农民工总是带着异样的心境和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