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工作重要还是孩子成长重要?生活,难就难在了这里。特别是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许多"职场妈妈"有了"二宝"。身为女人,有天然的母性意识,她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而身处职场,只有职位的不同,没有性别的区分,并且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做妈妈是世上最特殊的工作,又到母亲节,"职场妈妈"话题升温。她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如何,特别是家有两个宝宝的"职场妈妈",她们的真实现状又是怎样?本刊记者采访了4位这  相似文献   

2.
只要一谈起社区工会工作,张淑英就关不上她的话匣子,让她感到最自豪的还是金鱼池地区职工的孩子,每年都有好几个孩子考取一流大学. 张淑英是从化工二厂出来的,别看那厂子如今还挂着牌子,但早已物是人非,但她是个有准备的人,在还没离职的时候,她就悄悄考了社工师的资格证,因此,招聘的时候,没经过笔试面试,就直接到了社区.当时大伙都挺羡慕她,“还是她有心,我们干了好几年都没有这个资格证.”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1998,(5)
差两天就是3月8目的时候,编辑接到一个23岁女孩打来的电话,她是一个40多岁已婚男人的情人。男人给她钱和房子,要求她为自己生一个儿子,富足的生活是一个贫苦农家女孩多年的梦想,但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还是不开心,于是打电话来问,她是否应该这样生活下去。 我明白她为什么不开心,因为她没有获得真实的爱情和幸福。没有一个男人因为爱她而娶她,没有一份可以在阳光下自由成长的爱情,没有在节假日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力。她说,她从小穷怕了,她希望她能给她的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4.
一个盲童入学之后,仅仅学习从教室到厕所这件事就用了一年的时间.当那天他高兴地告诉付老师:“我走对了”的时候,付雪松都要哭了.今天在付雪松眼里,她的盲童学生已经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完全一样,因为,在她早期用自己的眼睛帮助这些孩子们获得基本的生活能力,又通过特殊教育手段让这些孩子有了文化,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眼睛”之后,她的学生就可以开始自己正常的生活了. 而给盲童孩子当眼睛,教他们学文化、培养正常的生活能力,已经是付雪松家庭生活之外全部生活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我呆住了,想起她路过校门口时的微笑,那微笑一定是在喊:"爸." 那时,我在镇上一所小学任教,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几乎没见过她笑.我去过她家,是一座低矮且昏暗的黄泥屋,她的父亲总不在家,问起她的母亲,她的眼圈立即红了.她的成绩一般,上课不声不响,下课总第一个冲出教室,家长会时,唯独点到她的名字没有家长起来响应……周末又再次来到她家,她总有个监护人吧,我决定耐心地等.  相似文献   

6.
他在国内是有妻子的,而且还属于“恩爱夫妻”的那一类。因为结婚的时候两人便商议着要出国,所以一直没有计划要孩子。其实他妻子还是蛮喜欢孩子的,见了别人的小孩便看得眼都直了,但他却一直念着他的出国梦。妻子也曾回娘家诉说过想要个孩子,但一想到将来在国外的生活,两人便不敢再提孩子的事。 结婚6年后,他终于等到了梦寐以求的签证,心中的狂喜很快便被忐忑不安所替代。妻子自他开始整理行李时便一直  相似文献   

7.
《工会博览》2013,(36):40-40
“单独二胎(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新政公布已有一个多月了,但是该话题依然占据了办公室讨论提成行榜前列。  相似文献   

8.
谢慧芬 《工会博览》2006,(20):44-44
我的朋友敏是个可爱的女人,结婚十几年了,依旧保留着孩子气,有着浪漫的气质和女人少有幽默。有一次,我在她的衣橱里发现一件很古怪的斑马条纹的 T恤,听她告诉我 T 恤的来历之后,我的大笑之余,不免感叹万千。敏说那是一个温馨快乐的晚上,她心血来潮,调侃丈夫说,孩子他爸,和你永结同心十几年了,你没送过我一件礼物,比如连衣裙、丝绸巾、高级内衣……做你的老婆真冤枉。敏的这句小抱怨纯粹是在跟老公开玩笑,并没有别的意思。丈夫却实打实地说,分什么你呀我呀的,人都睡一张床上了,钱也公私合营了,谁买还不都一样。  相似文献   

9.
又到了母亲的忌日,母亲离开已经整整三年了.从来不敢触及心中伤痛的我终于鼓起勇气,开始回忆慈祥可敬的妈妈…… 妈妈的骄傲 在妈妈的眼里,我是她的骄傲,一直都是. 我是幸运的.在我的农村老家,封建思想特别严重,重男轻女是其中的普遍现象.但在我们家里却不会这样,因为我的妈妈是个很有思想、有主见的女人.我们家中兄妹五人,成年后有三个孩子离开了农村:大哥毕业后去了保定,不仅过上了城市生活,还转成了商品粮户口;大姐接了爷爷的班到信用社工作,成了月月拿薪水的县城正式工;而我作为兄妹中的老小,没有任何独特之处,却不想成为了一名女军人.  相似文献   

10.
人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将欲望和理想分得十分清楚,因为理想在更多的情况下来自一个人现实生活中最大的那一个或几个藏在心里的需求和愿望。16年前,本文的主人公李桂华还是一个普通的河北省一个山村的农民,她的生活曾经几近穷困潦倒。16年后的今天,她已经是北京两家民营公司的董事长,企业年营业额超过两千万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李文凤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1984年出生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从2007年来到蒲洼中心小学第一天起,孩子们就唤她“小李老师”,把她当作大姐姐,与她分享快乐和烦恼……在她脸上,你会看到温暖的笑容绽放,少许看到忧伤、愤怒.在学校,你会看到一个个孩子围绕在她身边,一个个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开心.不知不觉,一颗颗小春芽悄悄长大,而她则一直在身旁用温暖与真诚静静陪伴守候,聆听他们破土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当您打开1993年10月号美国《生活》月刊,翻到第10—11页,看到一大幅照片上一位没有眼珠的盲童在吹奏长笛的情景时,您一定会感到惋惜;但在了解实际情况后;您一定会感到愤慨.这孩子名简生,现年10岁,住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一所慈善机关里.他小小年纪,双目失明,却已经学会吹长笛了.但这可不是一个暖人心怀的故事.他妈说,简生之所以失明,是因为他的一对眼珠子给人偷走了.据他妈介绍,简生10个月大的时候,患了急性肠炎,给他从村里送进镇上的医院.第二天去领孩子的时候,她发现他眼睛上蒙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新年后第一个工作日的清晨,东北郊粮食收储库党群工作部的副部长王涛就快步踏进了办公室,“我回来啦!”王涛笑盈盈地看着同事们,眼前的她似乎变了一个人,相比怀孕时的状态,现在的她更加容光焕发、神采飞扬. “孩子还那么小,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上班了呢?”同事们纷纷问道.原来,王涛的孩子才刚刚6个月,她不仅在怀孕时对工作尽职尽责,现在更是放弃了休假机会回来上班.  相似文献   

14.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五上午,我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下课铃声响了,我正在关闭多媒体系统,突然一个叫“向首”(化名)的孩子来到了讲台,她是一个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孩子。她拉了一下我的衣角.说:“老师,能告诉我您的QQ号吗?”说这话时,她腼腆极了,可能害怕我会拒绝她或者她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詹小洪 《南风窗》2013,(1):68-70
朴槿惠自称"三无一有"。父母双双遭暗杀,她至今未婚,没有家庭没有孩子没有牵挂,她表示自己唯一的爱就是对国家,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所以国民认为她不可能有腐败行为。2012年12月19日,韩国第18届总统选举揭晓,代表保守右翼势力的执政党"新世界党"的候选人朴槿惠女士,击败了代表进步势力的在野派"民主统合党"的候选人文在寅,当选为总统。两者得票率分别为51.6%和48%,朴仅凭微弱优势获胜,选战可谓非常激烈。朴槿惠胜选创造了多个第一: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韩国第一个单身和理工科出身的总统;其父朴正熙是  相似文献   

16.
如今,各类为孩子的未来而设计的书籍、文具、学校等等硬件软件应运而生,并隆重推出。只要有钱,有心,孩子的将来就会成材。 这自然都是对的。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否则,没有希望,世界怎会发展?只生一个孩子,那一个孩子就特别金贵,其一父一母,两个爷嬷,两个公婆,如  相似文献   

17.
石头 《工会博览》2013,(16):58-59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很多家庭琐事分不清是非对错.当各自总是试图据理力争的时候,就很难有家庭的和睦. 对此我深有体会.多年前,由于爱人身陷歪理邪说,明白人一眼看出的问题,她就是不能自拔,尽管一拨又一拨的说客前来助阵,但问题依然存在.于是我们陷入长达数年无休止的争吵和限制,这比生活中的琐事更让人头痛.为使她摆脱困境,我用尽了办法,不停地引导、争执,也不乏长期的冷战.尽管孩子会理解我的用心,但这期间孩子正处于成长期,给他带来的更多是不安、恐惧和分心.  相似文献   

18.
阿灵     
杨建军 《工会博览》2006,(24):41-41
那日,我正在办公室看书,阿灵进来送了我一颗红艳艳的山楂。我故意高声朗诵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她听了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咯咯”地笑个不停。望着她那灿若挑花的笑脸,我的心一动,似水流年,30多年的生活磨砺,竟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一点沧桑的印痕……我和阿灵是中学同学,见面的第一感觉就是美:一袭朱红色的天鹅绒连衣裙,把一个  相似文献   

19.
北京有一个女人,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拥,晚回家与四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主人知道了女佣的情况后,给她和孩子腾出个房间,说,把孩子接来吧,今后你们吃住都在我家里,一切免费,不扣你的一分钱薪水.  相似文献   

20.
排忧解难 走进社区司法所 那还是前几年的事情.一天上午,范燕宁正在办公室里准备教案,突然,桌子上的电话铃响了,是石景山某社区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有事向她求助.原来,他们那里有一位正在社区接受"矫正"的刑满释放人员,想请范教授出马做他的心理疏导工作.尽管自己手头的工作很多,但是范燕宁没有推辞,她知道,此人一定是个难剃的头,不然,社区司法所是不会给自己打电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