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农三师四十五团,只要提起陈刚,无人不知这位三十开外、身材高大、土生土长的连长,在四十五团六连职工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尽管他已调任丰达公司董事长,但六连的职工群众却很怀念他。  相似文献   

2.
元月15日,四十八团水管所住四十五团三支干接水点职工高来钧,从60公里外来到团宣传科,要求表扬农三师医院院长施介人,热情为他的女儿高元捐助学费的事迹。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94年元月高元的母亲郭绵莉,因患脑血栓、偏瘫在治疗之中:在同年她的妹妹高芳考上了幼儿师范学校,她本人在四十五团读高中,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高来钧一月  相似文献   

3.
1990年,四十五团十五连女职工张斗兰以21.3亩棉花,单产皮棉198.2公斤的成绩,创下了全国陆地棉高产纪 录。于是,在四十五团农工中出现了学习张斗兰、赶超张斗兰的热潮。6年后,即1996年的棉花收获季节,四十五团 又暴发出特大新闻:张斗兰创造的全国纪录又被四十五团人打破。人们把这打破张斗兰棉花高产纪录的人誉为——  相似文献   

4.
正说起闫志伟,在三师四十五团这片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不仅是一位连长,而且是青年职工创业项目带头人。目前,当地市场上的鸡和蛋类制品大部分都是他所在的惠诚蛋鸡养殖农业合作社供给的。2015年9月22日,四十五团惠诚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门口迎来了师、团工会的领导,师市工会主席刘春红将兵团十件实事职工自主创业多元增收"示范项目"的奖牌交给了社长闫志伟。这块奖牌  相似文献   

5.
我叫林高英,是农三师四十五团四连的棉花承包职工,四十五团四连这片绿洲,为我提供了成长的道路和机会,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付出了辛勤,洒下了汗水,收获了成功。我已把四十五团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故乡,并愿意把生命的根深深扎下去。 我在四十五团种了四年棉花,饱尝了辛苦一年拿不上钱的苦味,也品味出勤劳致富的甜头。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9日,农三师四十五团丰达公司经请示四十五团工会批准,选举产生了丰达公司第一届工会委员会,从此结束了丰达公司7年没有工会组织的历史。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冶爱玲同志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丰达公司是1998年与香港溢达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注册资金600万美元,主要以农业开发、种植、加工长绒棉为主,现已发展到耕地面积32万余亩,人口2143人,正式职工400多人,具备了成立工会  相似文献   

7.
正"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熟悉的旋律,嘹亮的歌声回荡在第三师四十五团民兵训练营的上空,让人振奋,让人欢欣。当新年的气氛还未褪去,四十五团2014年"唱响兵团精神"集中军事教育培训活动拉开了序幕。践行兵团精神,要从点滴做起2014年2月,四十五团500余名来自全团各行各业干部职工集结成的  相似文献   

8.
在三师四十五团这片土地上,数万名建设精英灿如群星,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如同一棵深情的红柳装点在大漠边沿,把这块土地打扮得多姿多彩,她就是二十一连连长何国珍,这也是三师农牧团场中少有的女连长。何国珍,1980年来到新疆,在四十五团高中毕业后,就到轧花厂、畜牧公司打零工,一个女人养猪、杀猪,成为四十五团人人皆知的"养猪大王",艰苦的生活练就她不服输的性格。  相似文献   

9.
从小喝着叶尔羌河水长大的饶孟贵,继承和发扬了老军垦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养育他的这片土地情有独钟。自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农三师四十五团十一连担任大组长期间,因  相似文献   

10.
刘应堂敢想敢干敢为人先,6年时间挣了20万元,受到农三师四十五团党委的表彰和奖励。 1997年,刘应堂携家带口从河南来到四十五团七连安家落户,当年,他承包了340亩棉花地。刘应堂坚持多学习多请教,勤劳苦干加巧干,很快就掌握了一套植棉技术。1997年至1998年,他承包的40亩棉花,单产籽棉都在350公斤以上,2年收入2.8万元。 尝到种地甜头的刘应堂,1999年承包了100亩棉花地。他拿出积蓄2万元购回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两头母  相似文献   

11.
朗日高照,春风拂面。三月的博塔依拉克大地沐浴在春晖里。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农三师四十五团妇联荣获兵团"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这是四十五团妇联获得的又一殊荣。  相似文献   

12.
朗日高照,春风拂面。三月的博塔依拉克大地沐浴在春晖里。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农三师四十五团喜报频传:该团妇联荣获兵团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这是四十五团妇联获得的又一殊  相似文献   

13.
1949年5月初到5月底。闽北全境获得解放,从此翻开闽北历史新的一页。解放闽北的解放军是二野四兵团十五军四十四师一三一团,四十五师一三二团、一三四团,以及五兵团十七军五十一师一五一团、一五二团、一五三团。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三师四十五团十五连承包棉田的张国军,原是河南省光山县寨河镇文教干事。2001年听亲戚朋友说,到新疆兵团搞承  相似文献   

15.
真情无价     
在叶尔羌河岸边四十五团十一连演绎着一个感人的民汉团结、血浓于水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汉族职工山林10年如一日帮助民族职工买买提发展经济的感人事迹,似静静的叶尔羌河,吟唱着一首婉转动听的歌。 山林于1988年从内地来十一连打工。他能吃苦、勤劳肯干,每年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连领导看山林  相似文献   

16.
刚到颜炳华的家里,他就把所收藏的老照片一张张地摆出来,每张照片都附带着他自己写的说明材料。照片上都是一身戎装的飞行员,雄姿英发,目视蓝天。他们都是志愿军空军十五师四十五团的战士。  相似文献   

17.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四十五团“八五”期间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吸引了内地大批农民来团承包土地。大部分民工夫妇来到团场后,改变了“男耕女织”的传统劳作方式。80%以上的妻子不再只是围着锅台转,而是和丈夫一样,投身生产一线,发挥了“半边天”作用,成为一支颇具声势的娘子军。据了解,1996年,四十五团种植的4.2万余亩棉花,其中有近1.5万亩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四十五团最早的一批垦荒人,何远平已不知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多少汗水。当工人时,他有多少力就出多少汗,光荣榜上常有名;当水管员时,他在最边远的一个配水点上,硬是靠一辆手推车一把铣,推走了上万立方米的沙  相似文献   

19.
《兵团党校学报》2008,(5):F0003-F0003
兵团农三师四十五团坐落在昆仑山脚北、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叶尔羌河西岸。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四十五团已建设成为农、林、牧、副、工、交、建、商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场,是全国闻名的棉花高产团场、新疆最大连片种植巴旦姆生产基地和全国一流的种子繁育中心,棉仁蛋白填补了西部地区空白。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6月,中考在即,农三师四十五团中学初三的艾孜热提艾力和班里的同学一样,每天都处在紧张的复习之中,他的愿望是能考上一所重点高中,实现上大学的梦想。然而这一切,都被中考前夕的一场意外击了个粉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