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正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系清朝为编练新军、加强边防而开办的一所省办军校,当时与北洋讲武堂(天津)和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在云南近代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每当提起培养将帅的军校,大多数人只知广州黄埔军校。其实,最早培养军官的学校是位于云南的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仅是洋务运动以来目前国内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军事院校,  相似文献   

3.
云南陆军讲武堂建校已近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两位、曾先后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和叶剑英,回顾当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的难忘岁月时,曾这样感叹道:"那是我寻找了多年的地方"(朱德);"在那里学习的岁月,实在令人终生难忘"(叶剑英)。  相似文献   

4.
<正>1909年,清朝统治者为顺应军制改革、培训新式陆军军官,在昆明创办了云南陆军讲武堂。辛亥革命后,改称云南陆军讲武学校。1918—1920年,  相似文献   

5.
韶关讲武堂,又称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州分校、韶州讲武学校,是1918-1921年间,驻粤滇军为补充新鲜"血液"而创办的一所地方性军校。尽管韶关讲武堂的办学时间短、办学期数少,但因历史的机遇和地缘的优势,韶关讲武堂"走"出了一大批知名将帅。本文在《韶州讲武堂同学录》《驻粤滇军死事录》等原始史料基础上,结合一些该校教官、学员的传记和回忆录,对韶关讲武堂的创办背景、历史沿革、办校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祖籍山东益都,生于云南腾越。清末曾中秀才,后去日本学习军事,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李根源毕业回国后即任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次年升任校长(时称总办)。云南陆军讲武堂首任总办(即校长)是高尔登,李根源是第二任校长。一上任,他就对学校进行改革,增聘了一批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任教,如唐继尧、李烈钧、罗佩金等。这批留日士官生一方面留学时就在东京参加了同盟会,追随  相似文献   

7.
肖荣华 《党史纵横》2009,(11):35-37
许多人都以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培养军事人才的学府是设立于广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而其实,最早培养军官的学校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它培养出的将帅最多、级别也最高。这个陆军讲武堂是自洋务运动以来,目前国内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军事院校,它以自己近百年的沧桑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尘封已久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哪里有恶战,哪里就有贵州兵!贵州儿女组成11个师开赴前线,平均每12个贵州人中,就有1人上阵杀敌。记住这些英勇卫国的黔籍军人,就是记住中华民族的这段历史。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贵州巡抚邓华熙仿照日本新式陆军军制,在贵阳雪涯洞(位于今贵阳市雪涯路北段)创建贵州第一所新式军事学校——贵州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继续在武备学堂原址办陆军小学堂;1912年春,贵州都督唐继尧在陆军小学堂原址继续办贵州陆军讲武堂;1916年贵州都督刘显世改讲武堂为陆军讲武学校,任命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何应钦为校长;1926年  相似文献   

9.
朱德与范石生于1909年同时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都曾是同盟会会员,一起参加过推翻清朝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闻名全国的昆明“重九起义”、护国讨袁起义……两人感情笃深。  相似文献   

10.
《湘潮》1984,(1)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同志们: 正当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我的心情是很兴奋的。湖南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是毛泽东、刘少奇等同志领导过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的地方,是秋收起义的重要省份,湖南文家市是我党大革命时期战略转移的起点,湖南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  相似文献   

11.
张璐 《党史纵横》2012,(8):51-55
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执政东北时期创办的综合军事学校,与当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校,并称为民国四入军官学校。从这所学校里,曾走出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千古功臣张学良,军事奇才郭松龄,赫赫有名的中共将领吕正操、马本斋、万毅,著名作家萧军,以及众多热血救国的抗日义勇军将领。  相似文献   

12.
正1991年5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德元帅的夫人康克清,到云南陆军讲武堂参观,亲笔写下"革命熔炉"的题词。题词既表达了康克清对朱德母校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也饱含着对这所学校培养出的众多军事人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贡献的赞誉。位于昆明市翠湖西岸的云南陆军讲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认为,1928年7月4日,张学良正式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时年28岁,从那时起,被人们称为“少帅”。其实,这是不准确的。1919年3月,张学良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12月被任命为步兵团长。  相似文献   

14.
一 朱德元帅(1886~1976),一生中用了好儿个名字。他出生后,为了好抚养,母亲给他起乳名为狗儿。4岁时,父亲给他起的小名是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老师按照朱家的家谱,把朱代珍改为朱玉阶。1909年初春,朱玉阶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当时云南陆军讲武堂只招收云南人,不招外省人。朱玉阶来到报名处,查阅了登记簿,发现蒙自县无人报考。于是,求学心切的他就假称是云南临安府蒙自县人,改名朱德报上了名,并通过考试被录取。从那以后,朱德就成了朱玉阶的常用名,而玉阶就变成了朱德的字。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1999,(7)
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1916年入湘军。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任湘军营长、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及军团前委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一方面军司令员,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八路军副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  相似文献   

16.
张一吼传略     
张一吼,原名张俊武,1903年生于沈阳市苏家屯区大沟乡大洼村的一个地主家庭。 张一吼青少年时期就好学不倦,积极进取。1926年,他满怀救国救民、富国强兵之志,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为第七期学员。1929年从讲武堂毕业,曾在东北军中任连长(一说营长),率部驻防喜峰口。不久,因部下哗变被革职。1929年,他到北平求学,在中国大学中文系读书。在大学里,他结识了很多进步人士,接触到很多进步书刊,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南昌城外发表“分共”演说,“请本师共产党职员暂行离开”蔡廷锴出生于广东省罗定县,辛亥革命后参加了粤军,后升任排长,由上司陈铭枢推荐至广东陆军讲武堂学习。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在第4军第10师任营长,北伐  相似文献   

18.
正刘少奇的母亲鲁氏和父亲刘寿生一共育有6个子女,刘少奇是家中最小的一个,母亲鲁氏十分疼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1919年春,刘少奇到长沙私立育才中学毕业班插班学习。就在刘少奇潜心于个人学业,专注于国家命运之时,母亲鲁氏爱子心切,自作主张给刘少奇订下了  相似文献   

19.
1961年初春.刘少奇主席回到老家湖南宁乡县炭子冲。一天早晨,刘少奇在山边小路散步,路过一根电线杆时,发现卜边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饿肚皮,只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字迹亚歪斜斜,笔厕稚嫩.显然是小孩子写的。  相似文献   

20.
<正>刘少奇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的一生。刘少奇的初心之路,就是从追寻真理开始的。少年时期,他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而不懈求学;青年时期,他为实现共产主义真理而投身革命。从湖南到北京,走上救国救民之路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在湖南宁乡花明楼炭子冲的一户农家。1915年5月,在宁乡玉潭学校读书的刘少奇带头参加反对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示威游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