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一面世,便轰动了整个文坛,引起海内外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一时间,人们竞相购买、阅读,互相推荐、议论,从不同角度称赞它的成功。掩卷之余,人们自然想到其作者。120万字的“大部头”,似应出自名家、大家之手。而唐浩明,何许人也?如此恢宏的《曾国藩》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小说︽曾国藩︾及其作者潘荻《曾国藩》一鸣惊人近年来,117万字的长篇小说《曾国藩》悄悄进入了我国千家万户。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士,几乎都向自己的亲友们推荐:“《曾国藩》值得一读。”据国内外报刊报道:中央一位领导同志视察长沙时,湖南省委书记也向他赠书、推荐...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对曾国藩其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介绍他的专著的陆续出版,诸如《曾国藩之谜》、《曾国藩评传》、《曾国藩为官50年》及《曾国藩家书》等,对他的为人为官开始作出了比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  相似文献   

4.
《学习导报》2014,(15):62-63
《曾国藩》 唐浩 明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内容简介:唐浩明潜心研究曾国藩近二十年,厚积薄发,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扎实的文学素养,著成《曾国藩》。他从对文物历史化的反思入手,探索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王茂华 《学习月刊》2010,(14):24-24
工作是忙碌的,但这不是影响我读书的理由。我喜欢读书,读几本有益的书反而可以给忙碌的工作减压,调整一下我的工作思路。今年上半年,我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感觉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罗日荣 《前线》2014,(3):118-118
曾国藩与王阳明、孔子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完人,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了士大夫“三不朽”的人生追求。古人历来讲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是如何治家的?曾国藩虽忙于政事,但对治家也很上心,“尽得一分算一分”。关于如何治家,在《曾国藩家书》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如此看来,曾国藩治家之道的核心在这四字诀——和、孝、勤俭。  相似文献   

7.
力除官气     
曾国藩在《致沅弟季弟》书中提到“力除官气,严裁浮费”,并嘱咐其弟“无官气,有条理”。(《曾国藩全集》家书——第556页)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名卫道士曾国藩,提出力除官气也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8.
曲瑜在2月19日的《羊城晚报》报道:近日,著名作家唐浩明发表了《曾国藩的成功之道》的演讲,他说:晚清重臣曾国藩以几近完美的人生经历,赢得近世中国各派政治领袖的服膺,也让今天许许多多的普通中国人备感兴趣。毫无疑问,他是一位人生大成功者,而导致曾氏成功的原因很多,从主观努力这个角度来看,主要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由﹃食而去稗﹄与﹃一钱免官﹄想到的赵光辉近代思想家易宗在《新世说》中讲了一则佚事,说曾国藩驻军安阳时,一个亲戚从乡村来投奔,此人“行事萧然,衣服朴素,对人沉默不能言”,颇得曾国藩所爱。曾国藩打算为他谋一份差事。某天他们一起吃饭,恰巧饭里有稗子,这亲...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重读《曾国藩家书》,让我再次领略了曾国藩的纯净心灵世界,感悟到家庭久经不衰的成功密码,更触摸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纵观中国近代史,曾国藩在维护清王朝统治方面立下了不世之功,在立言立德上无疑更是一座道德珠峰。《曾国藩家书》一书收录了300多封书信,通过这些书信,可窥斑见豹地探求他一生的行为思想。曾国藩虽居庙堂之高,但内心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般自警。家书行文从容淡定,形式活泼,  相似文献   

11.
读书的格言很多,我最喜欢的是曾国藩的这段话:"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很多,影响比较大的是朱东安教授的《曾国藩传》和唐浩明先生的三卷本《曾国藩传》。曾在修身、齐家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内容,其中他特别强调的是人格修炼和提高修养。现在许多人认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近年来被出版界炒得火热。其中不乏利用“伟人效应”招揽读者,以致不惜断章取义之例。 在《曾国藩之谜》一书的封面,醒目地引用了毛泽东、孙中山、蒋介石对曾的评价。孙、蒋二人权且不论,毛泽东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是不言而喻的。当读者看到毛泽东对曾“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样语重千钧的评价时,难免被吸引。其实,这里所引评  相似文献   

13.
张鸣 《廉政瞭望》2011,(15):52-52
晚清时节,辜鸿铭在张之洞的幕府做过很长时间,写了一本名叫《张文襄幕府纪闻》的小册子。其中有一则,是写曾国藩的。他说,曾国藩最大的过人之处,是不排满。如果他排满,中国势必分裂.列强就会把中国灭了,所以,“孔子日:‘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相似文献   

14.
郦波 《唯实》2013,(3):81-84
曾国藩在家训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五到”理论,又被称为“五勤”理论。他在谈到人才培养时说:“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至到者。”(《曾国藩全集·家书》)这里虽然说的是“四到”,但在同时与友人的书信中他又说:“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  相似文献   

15.
正游宇明在《湘声报》上发文说,近读《曾国藩日记》,发现他有个理念特别有意思,那就是:三忌。曾国藩对"三忌"的解释是"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曾国藩一辈子最喜欢下笨功夫。渴盼自己有学问,他每日读书;希望书法好,他天天写字;期待子侄有良好的操守与行事习惯,他为人处事总是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天道忌巧",这个"巧"字是投机取巧。在曾国藩看来,一个喜  相似文献   

16.
正老话说得好: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间互相帮助、提携,成就了一桩桩美谈。如何帮?哪些能帮、哪些不能帮?这是一门深学问。从曾国藩的所作所为中,我们或可了解端倪。刘绪义先生所著的《曾国藩与晚清大变局》中辟了章节,叙述曾国藩手把手地教其胞弟曾国荃写奏折的事情,用功之细心、教导之耐心乃至代劳之苦心,非亲兄弟是不能如此花功夫的,"曾国藩指点老  相似文献   

17.
赵仕方 《当代贵州》2013,(27):58-58
看完《曾国藩全集》,我想至少有三方面应该向他学习。 首先是生活情趣。文中有个章节,讲到曾国藩与朋友吟诗作乐,要求每人扮演东坡、佛印、秦观和黄州太守中一个角色,先举一件落地无声之物,接着说出两个古人,一问一答,讲出一件事,答句必须是现成的两句作归结的诗句。先是“东坡”:笔毫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仲问鲍叔,因何不种竹?  相似文献   

18.
正8月18日,重庆市江津区召开曾国藩与江津李氏诗人文献研究座谈会。区文联在挖掘江津古代诗词文化资源时,发现晚清名臣曾国藩曾为江津诗人李嗣元诗集《日慎斋诗草》作序,这是目前重庆首次  相似文献   

19.
正曾国藩在《大界墓表》中称自己的祖父星冈公:"声若洪钟,见者惮慑。而温良博爱,物无不尽其情。其卒也,远近咸唏,或啼泣不能自休。"曾国藩对自己的祖父感念极深:"余于起居饮食,按时按刻,各有常度,一一皆法吾祖吾父之所为,庶几不坠家风。"曾国藩中翰林,临行前,祖父召开一个家庭会议,中有一言:"宽一(曾国藩乳名)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不可靠他吃饭","他"是谁?是曾国藩;非曾国藩,是曾国藩身居之官位。祖父之言,成  相似文献   

20.
说说曾国藩的寒素家风漆应得曾国藩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成为历史的罪人。但是,客观地说,曾国藩虽官至极品,而他的寒素家风却是值得称道的。曾国藩在清朝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宫居极品,手握军国大权,该是骄奢淫逸、享尽荣华了吧?可事实上,他一生节俭自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