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指出了“小康”一词的源出及“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 ;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地位 ;提出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之理解方式 ;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量化标准 ;论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杨春风 《桂海论丛》2004,20(1):86-88
文化深深地蕴涵在小康社会的总体内容当中 ,文化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意识 ,坚持综合创新的文化原则 ,处理好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 ,同时要避免重经济轻文化、重宣传轻建设、重短期轻长远、重设施轻素质、重事业轻产业等错误做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呼唤声中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小康社会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产物,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具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义超 《桂海论丛》2003,19(3):11-13
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时 ,我们要正确认识艰苦奋斗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一性 ;充分认识艰苦奋斗建设小康的重要性 ;丰富艰苦奋斗新内涵 ,从而把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主题的一个实质性内容。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首先要清醒地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其次,要准确地把握其科学内涵;最后,还要在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途径上努力。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中国在20世纪末已建立了小康社会,因此党中央在制定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明确地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旱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时,党中央就宣布:“原定到2000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将于1995年提前完成。”同时提出  相似文献   

7.
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经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提出来的;这个目标,涵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涉及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发展问题上强调“和谐发展”,是我们党过去没有过的,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十六大报告关于“和谐发展”的多次阐述来看,内容相当丰富。和谐发展应该说是我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我党对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艰苦奋斗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有着丰富的新内涵和时代要求.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开拓创新.要着重从思想作风、价值取向.工作作风、精神风貌等方面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创新理念和方法、营造氛围、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等措施,努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的务实之风.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为21世纪头20年中国的发展规划了一个美好的蓝图,那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第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第二,从党领导对敌斗争、克敌制胜的法宝,转变为党领导国家建设、执政兴国的法宝;第三,把新的社会阶层作为团结各方面力量的新的增长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凝聚新力量;第四,完善基本政治制度,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担负着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特殊职能;第六,以加强民族凝聚力为纽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2.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同时,艰苦奋斗的内涵也是与时俱进的,它不断地被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表现为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特征 ,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失业人员增多这三个难点问题 ,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周世兴  马桂琴 《理论月刊》2003,42(12):28-30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不仅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充分条件和开辟广阔道路,还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崭新内容。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在实践中把握、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对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我们要在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制定与完善各项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这些新力量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党的统一战线,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张纪 《长白学刊》2003,(1):25-27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进一步优化政治资源配置,从基础做起,大力发展人民群众的直接民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 ,东西部之间的关系 ,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之间的关系 ,科技教育与知识经济之间的关系 ,城乡之间的关系 ,三大文明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国内发展与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高燕宁  徐成芳 《前沿》2009,(6):7-11
全面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内涵:一是努力构建民众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二是通过制度化手段实现国家政治职能的稳定发挥,以保证社会生活健康、平稳和有序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建立起与过去相比更合理、更完善的社会发展机制,以保证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四是不断加强执政者执政能力建设以维护其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及其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9.
小康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长期追求的社会理想。早在两千多年前,《诗经》中就有“民劳亦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好过了。这是仅从体力能得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历史的进化规律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定的物质基础,必然紧密地联系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形态和内容,同时,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又会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加速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