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今年是陈云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伟人,本刊拟开设专栏,约请相关专家学者陆续撰写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他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编者按: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今年是陈云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伟人,本刊拟开设专栏,约请相关专家学者陆续撰写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他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取得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  相似文献   

3.
徐建平 《党的建设》2021,(10):60-61
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经历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党和国家的历史密切相关.陈云极为重视对党的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在陈云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上这样评价陈云: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的一生,是伟大、光荣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陈云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中,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就进入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并成为其重要成员,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和奠基作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本文对陈云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借以深化对此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的党性,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一贯重视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思想上建党"的著名论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要求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相似文献   

7.
我党历来重视民族宗教工作。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阐述了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和群众性。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实现了宗教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论陈云的实事求是思想郭东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陈云同志是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  相似文献   

9.
《求是》2014,(15)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走出来的,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辟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曲折和挫折后如何向前发展?这个问题严峻地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中国应该坚持走什么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解决这个问题的历史责任,落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身上。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根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建议,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和理论上的进一步成熟。深刻认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过程中的重大贡献,对于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完成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确立邓…  相似文献   

11.
温乐群 《新视野》2001,2(4):4-7
伴随着迈入新世纪的脚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成立80周年的纪念日。回首中国共产党80年艰辛曲折而又辉煌壮丽的历史,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近一个世纪的日子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其根本的经验有三条:一、紧紧抓住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主要任务诞生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拥有6400万党员的执政党,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和正确的。伟大是中国共产党率领各民族人民在有限的时空中创造了历史的伟业;光荣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学习和总结历史并借鉴历史的经验、智慧,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一贯重视和倡导的领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和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历史任务,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江泽民、胡锦涛等都曾发表过关于重史、用史、鉴史的精辟论述,有的已成为名言名句被广泛引用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要真正实现顺民意、集民智、得民心、获民拥、聚民力,我们每位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毫不松懈地做到:谦虚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地为人民群众造福,坚定地靠人民群众做事,真诚地受人民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4.
“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克谦 《学习论坛》2005,21(4):49-51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形式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本文对“仁义礼智信”在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的意义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彭德怀元帅是在军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邓小平在代表党中央为彭德怀致悼词中指出:“彭德怀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在衣食住行方面,彭德怀发扬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传统,公而忘私,不为自己谋一点私利,勤俭节约,堪称共产党员的楷模。彭德怀一生保持着节俭清廉的生活作风,成为共产党人光辉的典范,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制改革与腐败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渐次深入,促成了以寻租为目的的三次经济犯罪浪潮的依次退潮.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对于遏止政治领域的某些腐败形式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转型期反腐败工作的成效取决于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推进程度.腐败的程度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逐步降低,反腐败完全可以和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要按照服务,责任、法治、廉洁的要求和目标,全面规划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公共服务的内在规律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科学合理的政府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以促进政府和公共组织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乌鲁木齐市委党校教学计划的安排,2007年6月18日至27日,中青班全体学员,先后赴无锡、苏州、杭州和上海等城市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地考察学习,重点吸收和借鉴这些城市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先进经验。所到城市,到处都  相似文献   

19.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对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产业的整体跃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往往都要依赖公众的合供(coproduction)。不管是教育、健康,还是环保等领域的公共政策,离开了公众合供,就难以达到预期政策效果。但对于合供的研究,学界并没有给予与之在现实中地位相称的重视。本文梳理相关文献,提出合供需要一个灵活的框架来兼容多种定义。通过回顾合供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萌芽时期、1990-2010年的缓慢进展期、2010年以后的全面爆发期,本文指出新进展主要在于关注微观层面的个体动机和宏观层面的合供绩效。本文认为,未来的合供研究除了关注微观动机和宏观绩效外,也需要关注非营利组织以及有效信息沟通在合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