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江  陈金全 《求索》2007,(3):80-82
本文分析评价了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的代表作《法律、立法和自由》第一卷的法律思想,指出他通过批判建构论理性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重视进化论理性主义,以此作为自己的理论前设,提出在无知观基础上的内部规则即自由的法律和外部规则即立法的法律两种法律观的各自特性,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自由的法律优先于立法的法律,但立法的法律仍然必要,在内部规则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时,立法的法律应该发挥对自由的法律的修正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旭 《前沿》2008,(6):125-127
法律推理中的大前提,必须是“法律上的理由”。在简单案件中,司法者直接援用规范性法律文件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在复杂案件中,司法者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于法律规范之外寻找其他法律理由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法律推理的大前提体现着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3.
法言 《中国人大》2011,(19):28-38
所谓法律体系,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法律体系的构成必然涉及到法律的分类问题。我国在实际工作和法学研究中,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亚彪  刘健 《中国人大》2010,(17):29-29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仅要求单个法律自身的完备,还要求法律与配套法规之间的相互协调,要从源头上避免出现“法律打架”现象,影响法律的权威公正.  相似文献   

5.
孙聚高 《理论月刊》2001,3(3):33-34
树立和维护法律至上权威,是贯穿于法治化过程的一根主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极大权威,是依法治国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6.
法律的普遍性维护着法律最起码的公平和正义,保障每个社会成员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地位。普遍法系的遵循先例原则,美国宪法的同等保护原则以及中国宪法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均揭示了这一法律应具有的基本属性。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又时时在向法律的普遍性这一神圣原则提出挑战,企图寻求法律的种种例外对待:上至国家元首、仁人志士,下至黎民百姓、流氓恶棍,他们都常以各自的理由和方式在向法律的普遍性提出挑战。可以说,一部法律的发展史,就是法律的普遍性原则与例外对待的斗争史,二者之间的张力与消解,构成了法治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7.
《人大建设》2010,(7):54-54
《文汇报》6月5日刊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郑成良的文章认为,要树立法治观念,就必须排除、抛弃法律工具主义的观念。 法律工具主义的第一个观念,就是强调法律是国家和政府管理社会的工具。在法治社会,人民通过设立政府,让官员执行法律。因而,在法律与政府之间,政府才是工具,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相似文献   

8.
张逸帆 《公安学刊》2010,(2):103-103
公民良好的法律素质是法治社会建构的基石。只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理解法律、信任法律、尊重法律,法治大厦才能恢弘建立。然而,如何将一项项抽象的法律规范.一条条艰深的法律原理植入公民的心田,扫除几千年人治模式遗留下的阴影,培养健康积极的法治意识,不仅是法治建设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国法律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法律能改变过去,法律能成就现在,法律能决定未来,这中间贯穿了一条法律原则,那就是“法律要有效用”。在今年初召开的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首次启用动议权,提出将市政府提交修改的《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暂行条例》废止。结果,这项原提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的法律修正议题,因常委会部分委员依法启用动议权而被暂缓表决。  相似文献   

10.
陈艳 《前沿》2008,(10):90-92
本文认为,只有情谊行为才能纳入到法律调整的范围。针对情谊行为法律性质,本文认为,尽管情谊行为不是单独的一类法律事实,但是也不是“非法律行为就是事实行为”的问题那么简单,根据影响情谊行为性质的各种因素,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情谊行为分别归入法律行为或者事实行为。在此基础上,对于情谊行为的法律后果和责任承担,可以比照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制度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0,(12):8-8
石现明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实质法律推理是相对于形式法律推理而言的,是在没有现成且明确无误的法律规范可资适用的情况下,以法律的目的和基本理念、普遍接受的公平价值观念、社会公共利益等法律之外的因素作为大前提而进行的法律推理。实质法律推理有助于克服形式法律推理的缺陷和弊端,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法律渊源王赫作为专门的法律术语,法律渊源是指法的创制及其表现形式。1997年6月30日前,香港适用的法律既有英国法律,又有中国清朝的法律和习惯,还有香港立法机关自己制定的法律,香港法律体系中有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三种法律渊源。可...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防范的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制度是金融稳定的基础设施,也是金融危机防范的制度化保障,在防范金融危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析比较英、美、韩等国家以及巴塞尔协议中的金融危机防范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金融法律制度框架虽已初步建立,但有关法律规定还过于原则、零散,尚不够完善。我国应建立健全以《金融稳定法》为龙头,涵盖金融监管法律制度、金融危机救助和处置法律制度以及金融生态法律制度的法律体系,为金融危机防范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4,(23):40-41
优秀法律人会树立远大志向优秀法律人都会树立一种远大的志向,具有“维护正义,推动制度变革”的抱负。学习法律,成为法律人,难道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种谋生之道?在获取生存技能之外,我们学习法律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既为法律的工具性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其提供了有效的限制。法律的工具性彰显了工具理性的价值,提醒我们手段与目的不是相互独立的,法律目标的设定不能脱离其所凭借的法律工具而单独进行。法律的工具性集中关注法律目标的设定问题和法律工具的功效问题。我国应该吸取其他国家法律工具性运用的经验和教训,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运用法律的工具性以有效地达成国家目标。  相似文献   

16.
法律讲述人(law speaker)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一种独特而古老的法律职业,源于日耳曼法文化中的口述传统。具体来说,法律讲述人是由当地居民选出记忆超强、才智出众之人,他需熟记当地法律、习俗及先例,当争议发生并付诸审判之时,人们便请来法律讲述人,由他列举与该争议相关的法律及类似事件的处理办法,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裁决。法律讲述人口述当地习惯法,就像吟游诗人传唱本民族的传奇与神话。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0,(4):27-28
“九五”期间是我国立法工作的一个黄金时期。从1996年3月至今年9月,除宪法修改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99件,其中法律64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5件(包括5件法律解释)。这批重要法律的制定,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监狱法律关系是监狱关系的核心概念,其内涵的不同会造成监狱法律关系所涉主体、客体和内容的不同.进而影响监狱各方的关系性存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存在多元秩序规范,即国家法规范和非国家法规范共存.在法律多元已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肯定,多元视角取向对监狱法律关系发展研究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从法律多元视角透视监狱法律关系,拓宽了监狱法律关系研究视野;以法律多元视角为主线贯穿于监狱法律关系研究.倡导法律多元的差异共生,为基于法律多元视角情境下的监狱法律关系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郑功成 《中国人大》2009,(20):20-21
这部法律确实很重要,因为它是整个行政强制行为的基本法,行政强制行为并不是只有这部法律规定,很多其他的法律也有规定。最近我们发现几乎每一部法律中都有行政强制的规定,各个行政部门在立法中间都希望法律赋予自己行政强制权。这部法应当同时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防止滥用行政强制权,这是毫无疑问的,另一个问题是强化行政执法,防止法律与行政软弱化。  相似文献   

20.
《山东人大工作》2009,(2):62-62
据《光明日报》报道,不久前,中国法学会的一个课题研究组在研究今后5年立法规划时,在法学界做了一个问卷调查,90%的专家认为刑法类法律制度已经比较完备;78%的专家认为社会法这个法律部门的法律制度很不完备;其他几个法律部门也还有不少重要法律需要制定。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所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