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2009,(11):36-37
10月24日,一网友举报,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和南阳市桐柏县的两个乡镇,在各自的政府网站上,挂出内容几乎完全一致的政绩报道。两个乡镇,不仅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一致,就连种植的树苗也完全一样。这个“双胞胎政绩”顿时引发网友炮轰。“政绩造假”、“官场潜规则”……又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三鹿“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唐骏学历“造假门”事件等各个领域诚信危机现象愈演愈烈,已演化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官场小说近几年持续升温,在职官员逐渐成为创作的主力军。不少读者对作者的特殊身份充满兴趣,意图通过官场小说来洞窥官场文化,甚至将之奉为“官场教科书”。“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王跃文曾说,好的官场小说,其实就是在给官场和官员“祛魅”。然而,目前许多人心目中的“官场教科书”,实际上只是作者笔下的“假官场”。  相似文献   

4.
浮夸造假忧思录张纯科眼下,浮夸、虚报、造假之风,已成流弊,遍及各行各业,渗透每个领域,群众深恶痛绝,笔者忧思有九:忧思之一,救出多门,花样回贸。一些干部为了达到谋绩谋官谋利的目的,把数字作为一种魔术游戏,巧妙变幻,层层“加水”,级级“膨化”。难怪群众...  相似文献   

5.
2009年10月15日《南方日报》刊登朱迅的文章,周久耕要写“官场小说”,说明他对自己把握官场文化的能力很有自信。此举也引来了外界对“官场小说”的讨论。时下,官场小说大多是畅销书的热门,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往往占据重要位置,无论是关注度还是点击数和评论数,官场小说都居高不下。官场小说的大热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官场的心态,一部分是出于对官场文化的好奇,看官场小说主要用来满足窥探欲;一部分是官场中人,为自己能在官场险滩中全身而退寻找“官场秘笈”;  相似文献   

6.
肖伦添  吴亮 《福建通讯》2000,(10):24-25
造假会给地方带来什么?云霄县一度是全国影响最大的假烟生产基地,在不少人眼里,云霄是造假“致富”的“典型”:造假成就了一个个“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使云霄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原始积累”。一些人认为,造假虽然使国家蒙受损失,但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果真如此吗?作为云霄一县之长,黄舜斌以云霄十年造假史“现身说法”:  相似文献   

7.
赵畅 《今日浙江》2013,(23):62-62
读《后汉书·梁冀传》,明白了古代官场送礼的一个潜规则,亦即首先要打通“门人”这个关节,否则甭想送进去。“客到门不得通,皆请谢门者,门者累千金”。只要是显赫人家的“门人”,一到送礼时节,定然会依恃其特殊身份而赚个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8.
如果套用马斯洛的需求五个层次的理论,中国似乎进入了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层次。近来发生的“唐骏学历造假门”和“李一道长事件”向人们展示了这个社会对各种名誉和闪亮形象的追捧。  相似文献   

9.
当事人     
《创造》2010,(9):16-16
李嘉诚:公众满意度最佳 《2010中国500企业家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报告》8月30日公布,世界华人首富、香港长江集团董事长李嘉诚以综合930.71的得分高居榜首。而深陷“学历造假门”的唐骏公众形象则惨遭垫底。  相似文献   

10.
辛其马 《创造》2009,(11):40-41
这几年官场舆论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反腐”,既说明了当下官场“廉”的问题的某种失衡状态,也表明党政高层执意惩治腐败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邓聿文 《当代广西》2008,(17):22-22
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特别是在官场,如果偶有一两个锐意进取敢做敢为的冒尖者,就很容易被舆论当作官场“异类”看待。  相似文献   

12.
黄佩华 《当代广西》2008,(21):56-57
清朝末年,在山高地远的桂西北西林县那劳村,曾经出现过近代史上“一门三总督”的官场奇观。他们分别是云贵总督岑毓英、四川代理总督岑毓宝、两广总督岑春煊,他们有的官至头品顶戴,有的为官一省,而那些知府知县级的岑氏官人更是掰着指头也数不完。  相似文献   

13.
他是海南省林业局最“冷”的处长,负责森林防火,但他在职15年,却因敢言直谏,竟使自己成为海南最出名的处级干部,更被称为“中国生态第一斗士”、“官场异类”和“海南官场扫把星”。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凭良心做了该做的事,说了该说的话—  相似文献   

14.
“潜规则”.指那种上不了台面,进不了文件,甚至难以启齿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它无影无踪,却又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商界、文坛、民间均有,然而以官场为害最烈。拥有一定权力的官员作为交易的一方,想通过权力谋取某种利益的人作为交易的另一方,进行着“权为你所用,利为我所谋”的相互交换。“擒贼先擒王”.官场潜规则是各行各业潜规则的“王”。官场的潜规则如能得到有效惩治,社会其他领域的潜规则,也就难于逞威。  相似文献   

15.
现代的“典型性”学术造假有两种,除了显性的有“造假公司”参与的“体制外造假”,还有一种隐性的“体制内造假”。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两面人”已成为官场的一道奇特景观。官场中的;“两面人”,往往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嘴上反腐败、行动搞腐败。贪官之中,官员的级别愈高,其廉政名言往往愈感人。这些言行不一的“两面人”,不仅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形象,而且对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法制》杂志2010年第2期刊登了《律师伪证?波》系列报道。李庄“造假门”不仅震惊了律师界,同时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律师?的执业准则再次成为百姓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和大多数人一样,  相似文献   

18.
为官杂谈     
为官杂谈周健行官者、领导也,公仆也。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偏激心理,认为清高者不屑于为官从政,不屑于与官为伍,认为官场多龌龊,为官多不廉。但也有另一种偏向,伸手要官脸不红,跑官闹官。C不跳。现实官场中“清官”、“好官”不少,但也确实存在“贪官”、“庸官”。...  相似文献   

19.
亦杰 《公民导刊》2005,(1):54-54
一位官至“六品”的老同学来访,我问他为官多年有何感受?他信口出格言:“要么不到官场去,要么无毒不丈夫。”他看出我这非官人士对此话的疑惑,便加以解释:“人在官场,有些事情身不由己。比如,人家给班子成员每人送一份礼,你收还是不收?收,你就没有守住良心;不收,你就变成‘无鱼’的‘清水’,成了‘腐败异己分子’,处处受排挤,离退出官场不远了。”  相似文献   

20.
当今官场中,不乏为权位投靠上级之人,不乏为金钱卖身不法商人之辈。本文欲一一解析官场“家奴”的众生相,以觅世间良药诊之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