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公益诉讼一般具有诉讼成本较高、案件争议性较强、诉讼风险较大等特点,因此,当人们遇到“霸王合同”时,一般都是吃个“哑巴亏”算了,很少有人再为几块钱的事儿去较真儿。然而洛阳市的李先生,却因某加油站多收他燃油清净剂费用2.44元一事,不惜时间和成本,勇敢地提起了一场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2.
一、行政公益诉讼启动程序的模式选择 如何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做法。根据公民提起诉讼要不要先经过有关机关审查为标准,可分为“直接起诉”和“前置审查起诉”。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直接起诉模式,但对于直接起诉的具体操作机制,也有不同的规定。德国的宪法诉讼规定,任何公民,只要以为某项法律侵犯了宪法保障的权利,无论侵权案件是否发生.也不论是否涉及到本人的利益,都能提起这种诉讼。日本《地方自治法》规定了居民诉讼,但要求须先向检察委员会提出检察请求,对于检察委员会及公共团体的对应措施仍然不服,才可以提起居民诉讼。未提起检察请求者,可以参加诉讼,但不能成为原告。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使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成果,本刊分上、下两部分刊登。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几位研究生:唐小娟、杨新登、李晓玲等)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使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成果,本刊分上、下两部分刊登。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几位研究生:唐小娟、杨新登、李晓玲等)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5.
在公益诉讼写入新《民事诉讼法》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众多学者对公益诉讼的主体、类型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讨论,一致的看法是公益诉讼的适用需待司法解释和诉讼实践的充实.笔者认为解决公益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于对这种诉讼的诉讼客体的清晰描述,即诉讼标的的确定.确定公益诉讼的诉讼标的有两个路径:一是将公共利益在实体法上作权利化描述,以此为公益诉讼提起主体提供直接的提示;二是为解燃眉之急在既有的实体法范畴内,将公益诉讼视为法定的诉讼担当,由司法解释划出公益诉讼提起主体的诉讼实施权边界.  相似文献   

6.
杨雪 《人大建设》2010,(8):44-45
行政公益诉讼考察 公益诉讼最早可溯源古罗马时代,它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公益诉讼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一般市民均可提起。  相似文献   

7.
帅恒 《公民导刊》2012,(2):32-34
2011年10月底,备受关注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自民诉法1982年"试行"、1991年"转正"以来,仅在2007年有过一次"小修"。而此次修订,则触及了民诉制度的诸多环节,堪称一次较大规模的"中修"。此次民诉法修改,不仅有旧机制的改善,更有新制度的构建,其中最顺应社会呼声的突破,莫过于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然而,艰难的公益诉讼现状与保守的法律制度设计之间的巨大鸿沟,又使公益诉讼成了此次民诉修法最大的争议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公益诉讼制度发源于古罗马,并在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得到了立法确认和发展.我国目前立法对公益诉讼没有作任何规定,但在实践中此类案件却很多,由此出现了立法和现实的脱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应该从道义上、法律上和物质上支持个人和组织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了使得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两个研究生:陈峰、廖振权)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本刊将分上、下两部分对其予以摘登。  相似文献   

10.
这些天,丘建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他刚刚收到福建省上杭县政府送来的800元公益诉讼行政鼓励金。这是他以快递邮资公益诉讼为由,第一次向当地政府依法提出行政奖励申请获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黎弘博 《前沿》2014,(5):100-103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环境污染案件,涉及对环境污染加以救济的公益诉讼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但由于我国法律对起诉主体的资格求,遵循的是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求原告必须与案件争议的权利义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或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导致诸多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在起诉时即夭折。2012年8月,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首次通过立法明确了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案件的救济途径。但法律规定非常原则,尤其是涉及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并不明确,本文试图对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进一步进行研究,以完善立法,增强立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虽然此前我国山东、四川等地检察机关也曾提起过环境公益诉讼的个案.也都产生了良好法律和社会效果,但是由于法律制度层面的缺位。目前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仍然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3.
2012年4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与会委员围绕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加大对恶意诉讼惩治力度、规范民事再审程序、强化法律监督机制、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等问题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意见、建议。在此,本刊特将委员的真知灼见实录摘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08,(11):30-33
知道王振宇的人很少.知道他参与创办的义派律师事务所的人也不多,但他和他的律所参与代理的案件.却个个轰动一时.有的妇孺皆知。 最有名的当属“李刚诉牙防组”案,原告李刚的代理律师李娟.是义派所的公益律师。案子虽然败了.但牙防组也很快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5.
2014年4月24日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首次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要素作出了规定。对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争议曾经是《环境保护法》修订的争议焦点。文章介绍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演进,分析了新修订的环保法对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拓展及其不足,最后指出,环保法修订案对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有限放开是对当下各种现实因素综合权衡的权宜结果,对公民个人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排除,也只是一种阶段性的选择。国家治理和环境治理的发展将不可避免会要求降低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门槛,让凡是受到环境污染影响的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以更有效地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民主和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一双又一双手齐刷刷地伸向蔚蓝的天空,在众多力量的推动下,编织阳光公益诉讼的梦想,公益诉讼的天窗终于打开了,法治的阳光照进了公益诉讼。我们仿佛听到了民众借此表达诉求、维护公共利益的脚步声。对公益诉讼制度的期许我们通过一个立体、喜庆而又沉甸甸的“公”字,以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公”是《民主与法制》第二期聚焦的关键字。1996年,福建龙岩人丘建东,因当地电信部门没有执行夜间长途电话半价收费的规定,将电话局告上法庭,从而拉开了我国公益诉讼的序幕。此后,越来越多的公民、律师以及社会组织加入了公益诉讼的行列,为公益而战。然而,由于这些社会力量缺乏作为法律主体起诉的依据,大多被法院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7.
刘清泉 《传承》2010,(12):142-14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侵害时有发生。然而,往往因为当事人不适格而导致公共利益得不到救济,因此,在我国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就尤为必要。为此,从公益诉讼的概念、我国建立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如何构建公益诉讼制度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一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计珍 《前沿》2005,(4):114-115
行政公益诉讼是相对于行政私益诉讼由非法律上利害关系人提起的、直接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诉讼。在我国这仍是一司法盲区,但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通过对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简要介绍,论证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应采用的行政公益诉讼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昱彤 《前沿》2006,(10):93-95
环境公益诉讼的突出特点就是对起诉资格的拓宽。公益诉讼的原告既可以是直接利害关系人,也可以是间接利害关系人,只要诉讼目的是维护公益就可以被纳入到公益诉讼的范畴。在主体类型上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包括检察机关、公益组织和公民个人,由于起诉资格的拓宽,在实践中要考虑到防止滥诉的制度安排,且要将各类原告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当。环境行政部门是兼具行政执法实施者和诉讼主体双重身份的一类主体。  相似文献   

20.
环境权作为一项新兴的权利,其自提出以来对现存的法律制度形成强烈的冲击。而环境权本身的实现也体现在程序制定方面,这就意味着要创设有效的程序。本文试从环境权的角度,阐述我国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