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起林 《前进》2001,(6):47-47
“为政者多,知政者少”,这恐怕是不争的历史经验之论。“为政”者未必真正“知政”。就是说,在其位者未必善谋其政。从历史看,也确实如此。然而,“为政”者却必须“知政”。只有“知政”才能“为政”,“有知”方可“有为”。否则,何以谈“为政”呢 ?“为政”乃万端中之首端,大事中之大事,关系国之命运,民之祸福。大到朝代更替、政权倾复,小到一地治乱、事业兴衰,无不与为政者没有干系。所以,“为政”之事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的。   “为政”者如何才能善于“知政”呢 ?以愚之见,举烦择要而言,善“知政者”,必先善于“知…  相似文献   

2.
肖永明  戴书宏 《求索》2013,(8):113-115
在理学视域中,“中”可以从“时中”与“在中”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内心情感尚未表现于外在行为,能够恰如其分。无所偏倚.这是“未发之中”,或称“在中”;另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已发之后,表现于具体行事过程中,恰到好处,各得其宜,这是“在事之中”或称“时中”。二者之中,“在中”为体,“时中”为用。“和”实质上指的是“时中”的状态.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与“和”的关系中,“中”是“和”的本体,“和”是“中”的发用。“和”的修养功夫必须落脚在“中”.不能仅仅关注“中”的显发状态而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其基本思路是“由中而和”。由于“中”并非实体.没有具体的实指的内容,需要通过“诚”,才能达到“中”的状态。“诚”是“中”的根本,而“中”是“诚”的外在显发。简言之.即“诚”能达“中”,由“诚”而“中”。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11,(17):59-59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与“西”这两个方位词,总是与“眷”与“秋”这两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在唐诗宋词中,“春风”总是被说成是“东风”,“秋风”又总与“西风”相关。如李白的诗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毛泽东诗词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都与古诗词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4.
时下,“议事日程”、“议事规则”等用语在讲话报告、汇报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如,把某某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议事规则等,按理说,依照“议事规则”,纳人“议事规则”后,紧接着应是提到“办事日程”,按照“办事规则”,采取切实行动,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5.
陆彩鸣 《群众》2008,(1):79-79
“平均数”和“大多数”是我们在工作中常用的概念。“平均数”是指经济指标的人口平均值,如人均收入等:“大多数”是指大部分人民群众。应当看到,“平均数”与“大多数”所反映的实际情形有很大不同,必须区别对待。在有些情况下,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无关紧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则必须将“平均数”与“大多数”区分清楚,决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务实、求实,  相似文献   

6.
曾涛 《新东方》2000,(4):58-58
“天地大冲撞”、“彗星撞地球”,这些似乎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景,1月18日差点儿就变成了现实,一颗流星“顽强”地冲破了地球夫气的阻挠,在加拿大育空南部山区的上空进行了一次“热身表演”。  相似文献   

7.
在居民楼中,“门缝儿”本来是门与框之间形成的空隙,历来闲来无恙,而近来却被称之为“野广告”者搅得心烦。面对这些不速之客.“门缝儿”耐不住寂寞,于是就引发了“门缝儿”与“野广告”的一番对白。  相似文献   

8.
“权”与“威”浩长弓,启扬提起“权威”一词.人们都不陌生。笔者就此议论一番,既不是老生常谈,也不想借题发挥,而恰恰是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在理解权威上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在行使“权威”上存在着许多扭曲的现象,以致引起群众的种种不满...  相似文献   

9.
“表率”与“表演”宋滨东“表率”和“表演”,虽是一字之差,含义却迥然不同,“表率”是指好榜样,“表演”则是指做戏等演出。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甘于作表率的,一种是惯于做表演的,究竟是作表率还是做表演,反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喜欢把官员称作“父母官”,但是新中国强调人民翻身作主,于是将“父母官”的称谓改为“公仆”,把官员定义为人民的“仆人”。这种变化一直被视为社会的巨大进步。不过,联系现实,有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1.
对民政部门“有为”与“有位”问题,最近谈论较多,我的看法是,只有“有为”,才能更“有位”。“有位”是指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重视,民政意识强。领导的民政意识,不能自然强化,要在反复宣传中强化,民政宣传来自上级,来自社会,也来自民政部门。“有为”的民政部门,抓住各种时机,采用多种形式,给领导汇报情况,提供信息,阐明观点,沟通思想。又拿出工作实绩,让领导在“眼见为实”中受到启迪,看到民政的功能作用。可见,领导的民政意识,得益于民政的“有为”。“有位”是指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思路清,决策对,指导得力。…  相似文献   

12.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诗句.人们常用此来告诫各级为“官”者,要像今那样忠于人民,老老实实地为百姓耕地、拉车,做一头勤于服务、乐于奉献的“牛”。当前,在我们的各级干部队伍中,“甘为孺子牛”老是主流,尽管他们的能力有强有弱,奉献有多有少,但总是在尽心尽力地“为牛”,在不同的土地上为百姓“犁田耙地”,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百姓“拉车服役”。一句话,是在尽心服役。但也不可否认,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确有一些人身在“牛’例,却不尽“牛”的义务和职责。这些人不是去好好“为牛”,却热衷于“吹牛”,其‘“吹牛”…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10,(20):5-5
9月20日,全区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电视电话推进会召开。会议强调,在全区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也是完成今年和“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决胜举措。我们一定要勇闯“地雷阵”,搬掉“拦路虎”,打通“中梗阻”,狠抓工作落实,奋力开创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吴敏 《现代领导》2014,(9):55-55
不少地方、单位在反思总结“窗口”问题时发现,窗口该有的都有,制度一个都不少,员工“十八般武艺”样样“上手”,整改提高就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结果是窗口整改后“外甥打灯笼——照旧”.群众意见有增无减,、但凡“窗口”,多半不乏规定,制度也成套,也有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也确实为群众办理了大量业务。然而.引起群众不满的,不在于写在“纸面”上的制度多少、汇报上的成绩高低,而在于服务“场面”上的“执行”快慢、深浅究竞如何。如果只是站在窗口后看纸面、听汇报.而不在换位体验“时效”中抓整改,“实效”又从何而来?“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查摆整改“窗口”问题,应在群众不满之处用心用力。  相似文献   

15.
在绘画中,红与黑是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很少有人单用这两种颜色作画。在社会活动中,红与黑也往往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群体和派系,比如与红有关的,像中国、红色政权、红色江山等;与黑有关的,像黑社会、黑势力、黑道人物、黑老大等,这种红与黑更是水火不能相容。然而,在时下的“打黑”斗争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地方“红”与“黑”已融合为一体,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一根绳上拴的蚂蚱。沈阳的黑社会“老大”刘涌,作恶多端,横行霸道,屡屡制造血案,可他不仅戴上人大代表的“红帽子”,而且还和“红道”上的8…  相似文献   

16.
随着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推行,“一把手”的责任明显强化,保证了工作的高效运行。但在推行这一制度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却走了样:凡表态要出自“一把手”,“一把手”不开口,说话不算数;凡处理问题要经过“一把手”,“一把手”不点头,问题就要卡壳;凡办事要通过“一把...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发现一些地方“一府两院”在向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的文本中,经常出现把“审查”和“审议”随意混用的现象,在一些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对如何使用“审查”和“审议”都还有不清楚的情况。“审查”和“审议”同属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法定职权,对其的使用有关法律已作了明确规定,因此,对错误的使用,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8.
周贻海 《文明大观》2001,(10):34-34
“横财”与“横祸”之间虽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差之毫厘.却可以失之千里;咫尺天涯,却能成千古之恨。最近央视“今日说法”栏目中播出的《中彩(票)之后》,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从意外横财到飞来横祸之间、乐极生悲、瞬间逆转的现代“悲喜剧”——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行公务,或调查、或检查、或督查、或视察,总要上上下下来来去去。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本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却使这一传统变了味,成了“从干部中来,到干部中去”。“来”“去”之地,那里的干部早把所行路线精。G策划,早把所看事物精心安排,早把所触对象精心选定,早把所问答案精心制作。“来”“去”之人自然也便陷入水泻不通的包围圈里,而事事被蒙在鼓里,难见真相,难得实情,以致正如鲁迅当年所说,“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而已集·扣丝杂谈》)。“从干部中来,到干部中去”…  相似文献   

20.
自2006年11月,集海峡两岸同胞宠爱于一身的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在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数十只候选大熊猫中选出之后,“团团”、“圆圆”一直在中心管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今,“团团”、“圆圆”已经3岁半了,正值妙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