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振前 《当代广西》2007,(19):57-57
盛夏,笔者前往沿海沿边开放城市大连、丹东考察学习。一路走来,东北大地那渴求振兴的呼唤,加快发展的步伐,催人感奋。特别是丹东沿边、沿海、临江的发展优势,那肃穆庄严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那横卧江中的鸭绿江断桥,那豪爽迎客的商铺老板,那生龙活虎晨练的市民,无不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小镇年韵     
春节情浓,年韵悠悠。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飘着一缕腊肉的余香,那生我养我的家乡小镇,过年就是一场盛大的演出:那古老的族谱,那香烛缭绕的祭桌,那地摊上的年货,那放鞭炮的玩童,那橘皮糖的芳香……小镇浓郁的年韵,依然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3.
永恒的瞬间     
如果有一种感觉叫激动,那就是2005年11月8日中午、守候在白金汉宫那条并不宽阔的马路上,当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英周伊丽莎白女士的陪同下,乘着马车、经过夹道欢迎的人群的那一刻;如果有一种概念叫永恒,那就是身处异国他乡,却亲历民族尊严得到释放的那一瞬间。  相似文献   

4.
月是故乡明     
王涛 《中国保安》2014,(17):76-76
八月桂花香,中秋月最明,月亮年年圆,桂花年年香,但我总坚信:月是故乡明,花是故里香。金秋之夜,月白风清,桂子飘香,我如孤独的明月独自穿行在清冷的异乡,桂前望月,月下赏桂,那柔柔的月光和幽幽的桂香,连同我那淡淡的忧伤,穿越那悠悠的岁月,让我那飘香的记忆飘回暖暖的童年。  相似文献   

5.
昂扬的青春     
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是青春的旋律;有一段人生最为美丽,那是青春的旅途;有一道风景最为永恒,那是青春的脚步。  相似文献   

6.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2,(22):5-5
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  相似文献   

7.
葵花赞     
自然界里有无数种各色各样的花。我喜爱那满山遍野的茶花,我讴歌那雪中吐艳的梅花……然而,我更赞美那永远向阳的葵花。  相似文献   

8.
落差     
大瀑布,似蛟龙飞出山岗,那滚滚的浪花,那不散的烟雾。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道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最后胜利,让我们随钱占元先生的这篇纪念文章一同回到那如火如荼的年代,去感受那悲壮的历史,重温那英雄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几十年来,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优美歌词和动人旋律让多少人为之陶醉,又让多少人对那“遥远的地方”心向往之!不久前,笔者来到青海湖东北岸边一个著名的新镇——西海。客车从小镇沿柏油路很快驰入无边无际的草原。草原四面环山,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如诗如画。导游达娃指点左右充满感情地告诉我们,这就是金银滩草原,是王洛宾先生曾经生活过一段时间并同美丽的姑娘卓玛建立深厚感情,因之写出他那不朽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地方!然而,这片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方圆116…  相似文献   

11.
符又仁 《当代广西》2009,(24):55-55
历时半个多月,规模空前的第七届广西剧展(大戏)虽然降下帷幕,但那“天上恋曲”的回响,“壮锦”的辉煌,“桂花雨”的情韵,“灵渠长歌”的吟唱等15部大戏,仍然余音绕梁,令人难忘。那一台台精致的舞台画面,那一个个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相似文献   

12.
大漠孤月     
最爱大漠边关那轮孤月。每天生活在水泥钢筋铸造而成的高楼大厦中,穿梭于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间,习惯了步履匆匆,习惯了浮躁不安,渐渐淡忘了头顶那轮皎洁明月。淡忘了内心深处那份独守的宁静超然,淡忘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片浩瀚苍穹。  相似文献   

13.
20年间,那丝丝缕缕的如烟往事,总是轻轻地飘过,我总想让那飘来的美好片断静静地多停留一会儿,让它在心里如花朵般悠悠的绽放。  相似文献   

14.
葛毓臣 《春秋》2014,(1):36-39
引言 1963年8月至1976年2月,我在济南军区工程兵6080部队服役。1976年3月转业到济南日报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光阴飞驰,离开部队虽已近40年之久,但在部队生活的十二三年间,那一幕幕令人难忘的军营场景,那一件件情趣盎然的军旅往事,那一个个生龙活虎的纯朴战士,至今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相似文献   

15.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2,(20):5-5
有的人即使出去考察总是带管心中的那口井,不管看什么都是从那口井观察、评价,回来之后他还是必有那口井。在广东省广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借用“井底之蛙”的故事,告诫广州官员必须要有宽广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7月13日,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我们都能记得7年前的晚上,那欣喜若狂的庆祝,那浮光掠影后的泪光。  相似文献   

17.
杨品 《今日山西》2004,(6):28-30
中国当代文学界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得主张平,是靠他那充满悲切诗意的家庭苦情小说人物和具有高度概括力的现实生活人物,那观察与理解生活独特感受产生的思想内涵,那隽永清逸的叙述语言和跌宕起伏的结构方式立足于文坛的。  相似文献   

18.
塔夫 《小康》2014,(8):88-90
孔家绝不会像陈布雷那样“殉国”,那是因为他有那一文不值的所谓信仰,而凭此信仰孔家得以荣耀千年。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3日的夜晚,相信每一个上海人都记忆犹新——那一夜,月明如镜;那一夜,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花落上海。  相似文献   

20.
星枚 《今日广西》2010,(8):52-52
三月里的菜花香.总有种让人沉醉的奇效。仿佛只是在那微风掠起后的一刹那间,就会使人不由自主地去痴迷起那春季中特有的香糯味。一如那晴朗的天色下,只是带着惯性般地一动不动,静寂地等待时光流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