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4月10日上午,坐落在古都金陵雨花台下的南京女子监狱人监监区,两名民警押送一个新服刑人员的到来打破了原本正常宁静的改造秩序。一百多名正在接受队列训练的女服刑人员一反以往遵规守纪的态度,开始交头接耳起来,有的甚至还指指点点。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服刑人员呢?原来,女监服刑人员的信息并不闭塞,她们每天有固定时间收看新闻。  相似文献   

2.
穿过三道警察把守的铁门,在绿树成荫的深处,有一个令人关注的地带,这就是湖南女子监狱特色监区。从外表看。这里风平浪静,鸟语花香,可就在这静悄悄的神秘监区关押着200余名危顽服刑人员,工作在这里的警官们经历着一场场正义与邪恶.改造与反改造搏斗的洗礼,这个监区成为了湖南省教育改造危顽服刑人员的现实样板。  相似文献   

3.
监禁行刑社会化和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能够更好地“再社会化”。监禁行刑改造是“再社会化”的前提,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是“再社会化”的保障,“释前改造”和“释后保护”工作是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系统工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辽宁省内某些监狱和部分地区刑释人员进行调查,本文对现阶段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和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工作之间存在的“映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为视角,探析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薛芳  曾霞 《民主与法制》2008,(21):54-56
服刑人员的子女安置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在监服刑人员的改造效果,而且会增加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湖南省女子监狱决定对在押服刑人员子女的就学情况进行一次深度调查,并提出用“阳光助学行动”来解决家庭困难的服刑人员子女的就学困难。  相似文献   

5.
服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犯罪服刑的经历往往会在服刑人员的心理上造成阴影。 如何从心理上彻底改造罪犯,使之重新归入社会后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心理矫治成为继劳动改造.监管改造和教育改造之后的第四种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6.
女监区改为男监区以后,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监狱干警们用真情、用爱心营造了和谐的改造氛围,搭起了通往服刑人员心灵深处的桥梁,逐步走进了服刑人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科技     
北京市女子监狱监狱长李瑞华表示,监狱正在积极筹备的春节期间服刑人员与配偶同居会见,目的在于促进服刑人员的改造,同居会见是一种贴近罪犯生活、实际和需求,体现对女性关怀、合情合理的会见方式。  相似文献   

8.
做好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巩固改造成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深化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工作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治安环境及安置帮教工作状况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矫正质量评估是对服刑人员的悔改程度和达到“守法公民”状态程度的评价和测量。服刑人员的心理测评是指运用心理测评的方法对服刑人员认知、情绪、人格和行为等进行系统的数量化评定。两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同时又相辅相成。基于360度考评的监狱心理测评系统将心理测评、人员素质测评、绩效考评的方法有效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考评主体的多元化,考评对象的多样化,以及考评内容的丰富化,可为实现将心理矫治作为服刑人员教育和改造的第四大手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服刑人员医疗保障不仅是其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监管改造工作持续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调查表明,对服刑人员实施“全额医保”模式并不能得到监狱、监狱民警以及服刑人员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支持。规范服刑人员的劳动报酬、将服刑人员纳入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监狱医院的社会化医疗管理模式是破解服刑人员医疗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西省豫章监狱紧紧围绕人性化管理这一主题,坚持在执法过程中从法治化、人性化入手,结合实际,立足创新,探索出了一些特点鲜明的管理措施,使服刑人员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和监管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读了《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17期《向被害人忏悔》一文,感触很深。服刑人员向被害人忏悔,给被害人心灵上的慰藉和补偿,是一种爱的传递。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却是被害人等待已久的心愿。被害人感受到了服刑人员真诚的忏悔,由此产生对服刑人员的谅解。这种谅解也是服刑人员盼望已久的爱。这种爱的互动让服刑人员真正享受到了爱,真正懂得了爱,从而增强了积极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可见,爱的互动是  相似文献   

13.
张立为  陈帅  鲁嘉微 《人权》2010,(4):13-14
服刑人员在监狱里服刑改造是监狱对其开展系统的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同时对其实施矫正劳动态度、培养实用技能的劳动改造的过程。这些活动基本上是在8小时工作日(或教育日)完成的。其它时间属于服刑人员的娱乐等自我安排时间,管理上相对宽松。  相似文献   

14.
鲁嘉微  粤建 《人权》2009,(5):31-32
“对不起,是我的罪行给你们造成了那么大的伤害。通过这段时间的改造,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过,我要积极赔偿,向您们谢罪。”这是因行贿罪和偷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的服刑人员刘某向执法法官交纳了一直不愿意履行的4400多万元罚金时,发自内心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15.
骄阳  鲁嘉微 《人权》2010,(6):24-25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强,改革过程中社会利益的再调整,引发、诱发各类心理疾病的因素在逐步增加。关押在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原有的生活习惯被打破,在高墙电网和荷枪实弹的武警看押下,心理呈现出新的特点。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服刑人员投改以后会出现失落、恐惧、悲观、焦虑、抵触等不良心理状况,不适应改造环境,不能面对现实。少数服刑人员在不良心理的驱使下,萌发了自杀、脱逃等念头,监管安全受到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对在押服刑人员开展法律援助,符合法律援助为维护处于贫弱地位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这不但有利手提高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也有利于维护监管安全大局,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与正义。如何正确认识监狱法律援助现存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实施策略,对监狱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张立为  鲁建  鲁嘉微 《人权》2010,(2):24-26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一个摆在每个人面前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监狱服刑人员在刑满释放后能否顺利回归社会,这不仅是本人和其家庭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安定的大问题。近年来,山东省监狱系统提出“着力提高服刑人员生存发展素质”,并围绕这一核心在服刑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劳动就业素质、现代文明素质等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取得成效,全省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是当下全球化时代的中心话语,掌握着当今世界的主导话语权。传统现代性的弊病不断凸显,特别是导致“人”的问题日益严重,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日益增大,需要对传统现代性带来的“现代病”进行揭露、批判和反思,也需要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当下的服刑人员。时代呼唤人本理念和人的现代化,还给“人”以主体地位。现代化文明监狱也应该调整改造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把服刑人员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文明监狱改造工作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9.
余罪存在于服刑人员之中,是影响监狱安全、服刑改造的重要因素。以江苏某监狱从严管控监区处置的四起余罪案件为例,以真实的谈话和笔录为基础,看服刑人员为何交代余罪?交代余罪后民警和服刑人员遇到的哪些问题?对余罪处置、服刑人员管理、协调办案中碰到的问题等无疑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小兵  王文盛 《人权》2011,(4):28-29
“让每一名服刑人员都可以走向健康人生”,这是四川省崇州监狱实现服刑人员可以重新社会化所做的努力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崇州监狱在执法严肃与公正的同时,创新教育改造模式,积极推动形式多样的心理矫治方法,体现了监狱制度的人性化精神和人权保护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