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问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汽车、大小家用电器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哪样都离不开维修。频频发生的质量纠纷、维修难和到处可见的维修业"潜规则"现象,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国家、集体及个人资金的大量浪费,还滋长着严重的偷税漏税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告诉人们,社会生活、生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一些有关左和右的词语,这些词语通常包含一些特殊的意义。左和右这两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看似非常简单的词语,却包含着复杂的文化内涵。如果从语言人类学的角度剖析中英文中有关左和右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可以挖掘出这些文化现象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主导价值观。然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相背离的社会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打破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实践之间的隔阂,将其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近二、三年来,在我们的报刊杂志上乃至日常生活话语体系中,“与时俱进”这个概念使用率非常高,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它表明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已经成为改革开放时代人们思维方式的主旋律,表明了人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同。什么是“与时俱进”?从字面上似乎不难理解,而从内涵上却有深入探究的必要。我感到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景下所突现的“与时俱进”,不能简单地视为一个中性的时间概念或者一个普通的形容词,它蕴含着丰满和深刻的内涵。首先,“与时俱进”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5.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世间万物具有无限多样性,无限多样的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同或相异的关系,比较方法,就是确定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方法的运用十分广泛,如选购商品、择友识人、评定优胜者等等。由于比较的对象和范围有所不同,比较方法的种类和复杂程度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日常生活中的比较较为简单,人们往往凭借经验就可以得出结论。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比较就要复杂一些,它需要精细的观察、实验和数据。而认识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不同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比较,则更为复杂。这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的产生有众多复杂因素,人们难以仅凭经  相似文献   

6.
王小娟  高九江 《传承》2010,(3):96-97
过渡性日常生活是我们现在所处阶段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它有着过渡性、二重性、复杂性以及现代性的特点。同时也是社会变革、转型期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研究分析过渡性日常生活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发展和谐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不动产采用的是登记制度,房屋的所有权以登记为依据。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登记即产生一种公信力。因此,人们都会以自己真实的身份去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房屋权属登记,可是近年来借名买房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由借名买房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在判定借名买房合同的效力时,应充分考虑房屋性质、购房意图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刘寿明 《台声》2007,(12):95-96
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租赁他人物品以及出租自己物品是盘活固定资产的重要手段,是充分利用资源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投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物物自己购买的时代早已过去,租赁他人物品或出租自己的物品已成为大家认可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方法。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企业,租赁他人物品或出租自己暂时不用的物品成为难于回避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碰到最多的应该是租赁房屋,因此,一提到租赁,大多数人首先考虑到的是房屋租赁,甚至有人错以为租赁就是房屋租赁。确实房屋租赁在租赁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占据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租赁标的不仅仅只有房屋,还包括众多物品,而且由于标的的不同,所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梁华凝  曹立波 《前沿》2011,(22):158-161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大众流行语通常被看做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真正的书面表达很少涉及,但是它却大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且近几年流行语的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传播途径也在增加,影响日益扩大。通过探寻流行语的发展进程、应用转型和发展前景,以期对重新认识大众流行语这个特殊的语言领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过渡性日常生活是我们现在所处阶段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它有着过渡性、二重性、复杂性以及现代性的特点.同时也是社会变革、转型期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研究分析过渡性日常生活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发展和谐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欣 《传承》2011,(27):40-41
礼物交换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苗族礼物交换体现在苗族节日、人生礼仪以及日常生活中,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苗族礼物交换的背后隐藏着丰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研究这些将有利于推动苗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双语现象是我国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所谓双语现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然而语言的接触常常不是孤立发生的,一般是伴随着文化的接触,并且作为文化传播与文化接触的媒介。所谓文化接触,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分移入另外一种民族文化的现  相似文献   

13.
(一) 新的“读书无用论”为什么会泛起? 知识,使人区别于动物、区别于自己的蒙昧时代。知识的作用已经被过去和现在的社会实践所证实,它为人们创造着愈来愈丰富的生活,因而理应受到重视。但是,在现阶段,新的“读书无用论”却在中国大地上滋生、蔓延、童工、童商;中、小学生严重流失;大学生、研究生厌学、退学……这些现象说明:知识在贬值。  相似文献   

14.
酒·诗·广告     
如果在现代社会中寻找最能包涵深厚的文化传统又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商品,恐怕只能是酒了。 酒与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渊源。自古以来,它就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品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酒的历史是一种文化——它积淀着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展现着酒文化的深远韵味;饮酒的心境是一种文化——它流露着饮者的个性、特征、感悟和体验,涂抹着人生绚丽的色彩;酒的故事是一种文化——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以酒为题,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相似文献   

15.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商业运行模式和交易方式,正在以"酷炫"的方式风靡全球,便利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影响着各国经济的转型变革。在我国"共享经济"也初露头角,但其发展总体来看并不顺利,许多制度性、结构性因素制约着它的发展。破除这些制约的关键在于,政府转变思维方式加强制度供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生活的需要,人们少不了到商店购买东西,购物时,一些人往往计较的是售货员的态度好不好,产品质量过不过关,但还有些权利我们却忽视了。赠品也应受法律保护时下,消费赠品现象随处可见,买空调赠微波炉,买微波炉赠电风扇,吃洋快餐可得小玩具等。前不久,某小区的居民刘义理到家电商场购买了一台空调,商场同时赠了一台微波炉。刘义理本没打算买这个牌子的空调,只是见买此牌子的空调给的赠品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微波炉。心想:花一件东西的价格买两件东西,岂不更好,便买了它。谁知,那赠送的微波炉只使用了两次便不通电了。刘义理找…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下社会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扰,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往往变成了媒体和公众追捧的焦点。人们对于这些现象义愤填膺,但似乎又有点消极犬儒;骂起来头头是道,但对于丑恶现象的存在似乎又有一种无奈。对于丑闻,一面是自信满满的揭密,一面是否认和沉默;一面是义正词严的道德追问,一面却又不乏低  相似文献   

18.
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政治中历来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是观点、信息的传播媒介,也反映着大众舆论和社会思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兴技术一经普遍运用,其"魔力"就远远超出了"发明者"的想象,大到国家政治进程、小至人们日常生活状态,无一不受其影响。在司法领域,媒介同样举足轻重。本期开设专栏,围绕"媒介审判""隐私权""知情权"等关键词展开讨论,作者身份各异,观点也不尽一致,但相信读者阅后概能有所得。  相似文献   

19.
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政治中历来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是观点、信息的传播媒介,也反映着大众舆论和社会思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兴技术一经普遍运用,其"魔力"就远远超出了"发明者"的想象,大到国家政治进程、小至人们日常生活状态,无一不受其影响。在司法领域,媒介同样举足轻重。本期开设专栏,围绕"媒介审判""隐私权""知情权"等关键词展开讨论,作者身份各异,观点也不尽一致,但相信读者阅后概能有所得。  相似文献   

20.
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政治中历来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是观点、信息的传播媒介,也反映着大众舆论和社会思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兴技术一经普遍运用,其"魔力"就远远超出了"发明者"的想象,大到国家政治进程、小至人们日常生活状态,无一不受其影响。在司法领域,媒介同样举足轻重。本期开设专栏,围绕"媒介审判""隐私权""知情权"等关键词展开讨论,作者身份各异,观点也不尽一致,但相信读者阅后概能有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