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英国伦敦老城区中心,繁华热闹的大街——贝克街221号B座的门牌下,有一块颇为醒目的头像,这是一位三十来岁年轻人,英伦鹰钩鼻,目光如电亦如炬。在不远处的地道口,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铜像,主角也是他:双舌呢子帽、披深灰色斗篷、嘴叼大烟斗、手持放大镜……这便是鼎鼎大名的歇洛克.福尔摩斯。  相似文献   

2.
This thesis is intended to interpret Jack London's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ur western classical myths:the loss of happiness,initiation,the descent into hell and resurrection.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providing fans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with a new perspective in exploring the novel.  相似文献   

3.
邱珉芾 《创造》2011,(11):78-80
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应当要具有文化的魅力,要凸显出历史和人文精神凝聚生成的鲜明个性,这个理念,似乎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学者甚至城市建设决策官员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景艳 《两岸关系》2012,(2):68-69
台湾是一个有着深深中国印记的地方,在不经意的细节中,人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2,(7):92-92
周一平在《河北法学》2011年第10期撰文认为,“瘦肉精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在一个失却诚信、监管无力、救济渠道不畅的环境中,此类事件过去有过,现在还在发生,更无人敢担保将来不再发生。此类事件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质量问题,它同时在无情地考验着我们的基本社会价值观、我们的政府能力、我们的法律正义。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人们可以从多视角审视、评说之,法律上的思考、检讨亦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余家辉 《前沿》2013,(10):81-82
"公法私法化"是社会法法律部门发展趋势的一个方向,而劳动法作为社会法的一分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呈现出"公法私法化"的特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为出发点说明当前的"公法私法化"趋势在中国的发展,纠正对劳动法律制度的单纯认知,重新解读当前劳动法律制度"公法私法化"趋势,以完善公权力对劳动者的私权利保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柏欣 《长白学刊》2008,(3):141-146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民族法律文化认同具有循环性的影响。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各自依照自身的运行程序在法律文化认同结构的三个子系统(法律物质文化认同层、法律制度文化认同层、法律精神文化认同层)中循环,不断冲突、融合,共同塑造着一个国家的民族法律文化认同。文革以来中国法律文化认同结构性演化的过程历史性地演绎了其规律。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人大许可制度”,是指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体系下,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非经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而依法设定的制度。人大许可制度依法赋予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主席团和常委会许可权(简称“人大许可权”),是为各级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设定的排除人为干扰的人身特别保护措施,意在为各级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公权力排除后顾之忧,以保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正常工作不受外部人为干扰。正确行使人大许可权,不断完善人大许可制度,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赵秀文 《新东方》2007,(9):48-50
"粉丝"是英语中"fans"的音译。"音译是引进外来语最常见的形式"[1],但有一前提条件,那就是"当汉语中缺乏外来语的对应物或对应译名时"[2],音译才成为最直接的方法。而"粉丝"这一音译外来词符合上述条件吗?  相似文献   

10.
由于"法律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考察"法律文化"的实际"所指"就成为明晰"法律文化"的多个面向和多重内涵的好方法。所谓法律文化之"所指",是指探究学者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法律文化"一词,又是采取何种方法对"法律文化"该层意义进行研究。历史和社会是法律文化的两重维度,它们分别指涉从传统延续下来的价值及特定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法律文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典型范式:以"地方性知识"为基础的民间规则和自发秩序的描述、从象征符号出发的意义阐释以及进行"理想类型"划分的文化模式归纳。在中国语境下,"法律文化"与"法律"存在紧张关系,这使对于"法律文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并酝酿着新的方法论超越。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立法的完善 ,我国历史上曾建立立法审核程序 ,这个程序在唐初已达完备的程度 ;几千年来 ,在我国文化中就存在着以民为本 ,民贵君轻的传统观念 ,对君主政治的实际运作以及法律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古代还特别重视执法的效率与社会效果 ;司法上突出稳定价值观下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法律文化包含着符合现代法治的观点 ,经过改造 ,可以为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法律移植在我国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对国外法律制度的移植缺少对于法律精神层面的认同,也就是说法律规定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而导致法律难以发挥其在社会中应有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法律移植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行新的法律的环境,一种有效的资源——法律意识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13.
周英丽 《前沿》2010,(1):198-200
奥古斯特.威尔逊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主要的剧作家之一。黑人混子是他的戏剧中一类典型人物。在白人掌权者眼中一无是处的不法混混,在黑人社区内又有无赖和英雄之分。后者,如《两列火车跑》中的斯特林和《赫德列王二世》中的金.赫德列,为坚持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们代表了更高境界的正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受压迫被掠夺者的尊严、以及对黑人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在后现代语境中,中国监狱正从“农本监狱”走向“都市监狱”、从“政治文化监狱”走向“知识文化监狱”、从“人治监狱”走向“法治监狱”。中国监狱文化的重构以“现代化文明监狱”为主题文化话语,在人的发展与监狱的进步、文化精神的突变与裂变、日常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巨变与悖论、技术理性的超级霸权等深层次的文化范式上进行话语分析,并选择争夺话语权、建构监狱文化霸权、关注监狱大众文化、张扬自由主义理念等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清末扬州教案的处理中,英方要求清政府对其传教士受到的损失进行"赔偿",然而中方视给予英方的经济补偿为"赏恤"。对经济补偿这一法律行为的理解不同,反映了中西法律文化之不同。"赏恤"是基于在上者对在下者的恩赐与怜悯,反映了专制体制下的官民关系;"赔偿"则是基于平等的法律关系而发生的,是行使法律义务的表现,反映了法治社会中当事人之间平等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推进文化浙江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必将推动全省上下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促进我省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大提升。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以来,湖州公安机关以"两个更多"理念为先导,实施"警务广场"战略,构建民意导向型警务新模式,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公安机关,引发了一场深刻的警务变革,推动了公安工作的转型发展。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湖州警务变革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并贯穿于警务变革全过程,以新思想、新观念为引领的一场公安新文化运动。一是确立"两个更多"警务理念,开启警务变革之门;二是创设"警务广场"载体,开辟警务变革之路;三是化理念为制度,构建民意导向型警务新模式;四是既要民主化又要法治化,让警务变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五是以警务共同体建设为突破口,创新公安治理;六是以文化人,培育造就一支爱民为民公安队伍。  相似文献   

18.
四斤 《创造》2012,(8):92-95
2012年7月27日20时12分,伦敦奥运会开幕。怪才导演博伊尔用70只绵羊、12匹马、10只鸡、3头牛和2只山羊合演的揭幕演出再次震撼了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亿万现代都市人。蜿蜒的河道、如画的村落、野餐的家庭、耕耘的农夫……伦敦,英国政治家约瑟夫·张伯伦眼中的"全世界的试验场",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妇女的全面发展与文化教育密不可分。如何在文化层面去解读新时期妇女全面发展的时代密码,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理论研究者面前的全新课题。于丹,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普通教师,仅仅因为在央视开讲《论语》七天而迅即“红”遍全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乃至成为一种罕见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的奇迹。本文试图从“于丹现象”入手,把脉妇女发展与文化教育这个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社会是“无讼”还是“健讼”,学术界有两种不同观点.“无讼观”主要是从统治阶层追求和谐的理想中推演出来,而“健讼观”则是从大量的史料中分析得出.对传统法律文化做出哪一种判断可能都有失偏颇,纠纷通过审判解决还是调解结案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好讼”和“健讼”没有必然的关联.作为社会存在中的正常现象,诉讼能够调整和恢复社会秩序,具有规则之治的功能,因而,人们应当正确认识诉讼与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