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学者们主要对企业道德资本的概念、内容、作用及其培育进行了研究,但没有形成相寸成熟的理论体系。在充分肯定了‘道德资本”概念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学者们就“道德是否是一种资本”问题还存在争议。尽管人们对这个问题还持不同的意见,但对手道德现状的担忧和道德在经济活动中价值的肯定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法学家和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论述非常之多.本文试图分析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的冲突及其根源,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以期对广泛存在的法律与道德冲突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尼采在对传统道德进行猛烈批判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主人-奴隶道德说"。对于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的区分,也几乎是凝聚了尼采的学术精华。本文将从自我价值、人生态度、与人关系和未来层面四个角度细述这两种道德及其区分,并在尼采批判的过程中取其精粹,从中提炼出一些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有益的启示之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的概念入手,结合中外伦理学家们对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论述,比较详细的介绍了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一个社会的法律只有符合这个社会的道德,才有助于法治秩序的形成和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养成。因此,一方面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应该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保证所立之法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防止恶法的出现;另一方面,作为道德底线的法律应该上升为法律规范,也可以有条件地把某些不属于道德底线但是应该追求的道德予以有条件的法律化,以保证法律对良好道德风气养成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赵东伟 《法制与社会》2012,(14):268-269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因素在近阶段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研究早期,传统的理性主义模型占有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系列理性模型的结果,道德判断需要一系列的推理,而道德推理者的表现就像是一个科学家,通过形成和检验假设来获得推理结论,但随着人们对认知双重过程论的逐渐认可,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受到了挑战,相关.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道德判断的情绪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由快速的道德直觉,情绪所导致和产生的,进入21世纪,西方道德心理学在社会直觉模型的基础上,Haidt等人结合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了道德的五基准理论这一新概念、为道德情绪与道德判断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雍 《法制与社会》2012,(7):167-168
道德与幸福历来是伦理学家关注的两大问题.但是历来伦理学家所强调的却不尽相同.一些伦理学家强调道德,认为道德不仅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是社会和个人的终极追求目标.还有一些伦理学家认为幸福是人的终极目标,而道德是达到这个目标而存在的手段.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如今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道德与幸福的问题也成为了我们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道德何去何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儒家政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基石,儒家的德治思想又是这个基石的内核,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德治思维.儒家思想家们把从事政治活动的每个人都想象成为在道德方面完善的主体,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本文在分析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和特征的同时,从政治思维、政治理性、方法论等方面又进一步分析了儒家德治思想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雷蕾 《法制与社会》2010,(19):235-236
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即教师应当以人之为人的态度恪守最起码的规范。二是成为教师所必须遵守之道德底线,也就是以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做到一名教师应当行为之举。这两个方面是成为教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重大”道德义务应当成为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大道德义务应当成为我国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来源。关键在于道德义务如何合理的上升为法律义务 ,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普通人实施违反道德义务的行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有限制的道德法律化不但具有可行性 ,而且可以成为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用刑法来规制“道德难题”的困难在于,“道德难题”是较为模糊的概念,它牵涉到“伦理性个人自决事务与道德性个人自决事务”“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对于伦理性个人自决事务和愿望的道德,刑法的干预是不正当的。就“私下多人聚众性行为”的犯罪化而言,问题在于该行为很难说是道德性个人自决事务与义务的道德。在这个问题层次上,法律道德主义原则因为其自身的理论漏洞,无法胜任保护个体权利、捍卫自由与法治的使命。而自由主义式的规制原则则有着充分的理由与更加周全的考量,所以自由主义式的规制原则应当成为刑法规制“道德难题”的合理原则。在南京换偶案及其类似“聚众淫乱”案件中,根据自由主义式的规制原则,私下的聚众性行为不应当成为刑法规制的对象,而应当寻求其他类型的法律规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加速,人际关系范围扩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智能化、自媒体化推动了人际社会交往的内容与形式的变革,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开放性、互动性及异质性大大提高,虚拟社会在现代公共场域中的影响力呈现爆发式增强。这些社会关系的新变化必然且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道德观念。有道德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和基本的诉求,因而道德评判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因。道德批判成为一切批判的前奏,同时也成为净化道德生活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如果将道德评判推向极端,形成泛道德化批判,由此就会产生诸多非伦理问题伦理化等伦理越位现象。因此,新时代道德建设重要的突破口,就是明确道德边界,即道德实践与实践主体的有限空间明晰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道德批判观,将道德批判作为科学批判的价值引领,使道德批判真正发挥其积极引领功能,在差异性社会中寻求建立共同的利益机制,为重建道德秩序创造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道德律是人们道德地生活的基本法则,唯有道德律才能提供一种道德生活,也才能使道德生活成为可能.我们的时代缺乏对我们生活的准则是否合乎道德法则的检视,康德的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道德律给我们提供了可资思考的维度.康德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指出了一种道德地生活的可能性.道德是人之为人应有的生活方式,只有严格的道德规范,只有过一种严格的道德生活才是国民当下的道德选择,而伦理研究者的责任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王晓红 《法制与社会》2010,(29):283-285,291
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如今已被国内外主流观点所认同。虽然学者们和有关机构至今并未能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性质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企业应在追求利润之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张,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也从最初的道德责任,演变成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二者并重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在以家庭美德为基础的传统社会道德体系逐渐解体的背景下,需要构建现代社会道德体系,需要顺应中国社会的转型推动道德转型。相较于传统社会道德体系以家庭美德为基础而言,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则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提升全民道德水平的支点,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及公职人员应从态度、行动和形象上转变角色,积极构建现代社会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道德法律化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水平不容乐观的现实情况下提出的。正是因为道德规范弱化的现实,才使得道德法律化成为有必要。也正是因为道德与法律具有诸多共性,才使得道德法律化成为可能,这一主张才能在现实中得以实施。道德法律化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7.
道德法律化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水平不容乐观的现实情况下提出的。正是因为道德规范弱化的现实,才使得道德法律化成为有必要。也正是因为道德与法律具有诸多共性,才使得道德法律化成为可能,这一主张才能在现实中得以实施。道德法律化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8.
刘杰文 《法制与社会》2011,(25):166-167
人们在信息化时代的活动空间已经从传统的现实世界拓展到了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成为了人们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但是由于虚拟空间具有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诸多特点,造成了虚拟空间中的失范行为增多。为了减少网络失范行为,强化公共道德,有必要加强对公民网络道德的培养。建议注重青少年网络道德培养,鼓励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实现道德自律,同时还应该将网络道德培养与网络普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单介绍了道德心理学领域中的道德判断实验,结合该实验所使用的道德两难问题及实验结论,分析了生命权能否成为紧急避险客体的问题以及刑法学中的“辨认能力”概念。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情感的法律规制--"打死小偷"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人类必定拥有道德情感 ,它为社会共存所必需 ,并形成同时代的道德 ,而且不能削弱只能不断地增长与发展。然而 ,道德情感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它可能出现膨胀或缩减的非正常态 ,因此必须寻求一种力量对它进行适度规制。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促进性与功能互补性决定了法律便成为了这种合理力量并进而对人们的道德情感予以制约或引导 ,以使道德调控机制的功能得以充分而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