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印度的海洋战略及印美在印度洋的合作与矛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励 《南亚研究季刊》2005,2(1):113-120
作为主要的印度洋国家,印度长期以来寻求一项确保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大国海洋战略,它体现了印度立足南亚、面向印度洋、争做世界大国的战略图谋。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随着印度综合国力的发展以及追寻其“大国梦”的步骤加快,印度对印度洋的安全需求持续增大,将确保海洋战略利益、特别是保证印度洋海上石油通道的安全视为保护其基本国家战略利益的头等大事。鉴于印度洋对印度和美国的重要战略意义,印度在实施其海洋战略过程中既会与美国保持合作,同时也可能引发相互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 ,处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印度独立以来致力于成为世界海洋大国 ,实施控制印度洋的战略。印度的海洋战略具有排外性、针对性和扩张性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印度洋、南中国海的依赖度越来越强。因此印度的海洋战略是中国处理中印关系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面环海的印度海上利益广泛,主要包括政治利益、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为了保护这些利益,印度分别于2004、2007、2009年发布了三个海洋文件,大体勾勒出印度海洋战略的总目标:主导印度洋、东进太平洋.该战略目标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威慑性和排外性.现阶段,印度虽然与美国在印度洋存在矛盾,但两国更多地保持着合作关系;印度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海上挑战国.  相似文献   

4.
印度海洋战略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威 《东南亚》2009,(4):16-20
作为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国家,印度积极推行以称雄印度洋为核心目标的海洋战略,争当海权强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印度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海洋战略思想体系,其体系建构之宏大,远洋海军发展信心之坚定日益引起亚太地区国家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印度大举扩充海军军备,意图打造一支攻守兼备的庞大远洋海军,更令周边国家感到不安。如何看待印度海洋战略的内涵和利益指向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应当审慎思量和切实应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印度的海洋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近海到远洋的过程。在谋求控制印度洋的同时,印度还把触角伸向了东南亚和南中国海地区。这无疑对中国的能源开发和运输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如何应对也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4年莫迪在印度执政以来,引领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印度其对外贸易、国内民生与国家安全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高。莫迪政府清醒认识到海洋特别是印度洋对印度的安全与发展的关键意义,并于2015年起适时调整海洋安全战略,将2007年确立的以“自由使用海洋”为主题的海上军事战略在有所继承的基础上调整为以“确保安全的海洋”为主题的海洋安全战略。这说明印度在自由使用海洋的过程中,遭遇了多样的海上安全挑战。来自海上以及发生在海上的安全风险直接影响到印度的对外贸易和海上运输、海洋经济活动的展开、海岸和港口城市的安全、海外资产与海外公民的安全,最终危及印度的国家安全。印度调整海上安全战略,明确以印度洋地区为首要利益区,同时加强以印度海军为主体的海上安全保障力量,为之确立多样任务目标下的军事战略,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海上军事行动。同时,印度政府还通过外交手段,与周边邻国、关键的地区大国或国家集团以及全球大国建立双边和多边海上安全机制来应对多样的海上安全威胁,维护海洋安全,最终服务于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并为印度寻求印度洋的主导地位积累资本、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印度具有构建海陆复合型强国的地缘特质,当前正面临从陆地向往海陆并重方向发展的战略转型,而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客观上加速了印度国家战略转型的进程。历史上印度海洋战略大体经历三个时期,其海洋战略的现状特征主要包括:坚持"印太战略"中的"印度洋"重心;强化在印度洋地区安全保障者的角色;深化双多边海上安全合作。未来印度海洋战略的实施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体系结构层面缺少体系压力与地区层面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其外部优势,而国内受制于陆地安全的现实和海军军费不足将继续成为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制定与调整深受外部安全环境影响,后者既有延续性也有变动性。近年来,印度海洋安全环境变动加速,主要涉及四方面:首先是印度洋战略地位持续提升;其次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大国角逐等传统安全问题回归;再次是非安全问题的战略重要性凸显;最后是地区治理结构破碎,多个海洋合作倡议呈竞争性发展,不确定性加大。这些环境变动促使印度对其海洋安全战略进行了较大调整,包括持续更新战略文件;积极确立新型海上安全观,主动回应新型特别是非传统海上安全挑战;进一步细化各子战略,全面回应新的海洋安全环境;积极推动海军国际交流合作,援引外力提升本国安全。  相似文献   

9.
梁甲瑞 《南亚研究季刊》2020,(1):94-100,35,I0004
印度洋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价值为世界所公认。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提出了相应的印太战略,印度洋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价值更为显著。在法国与印度的印太战略框架中,双方都把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安全视为重点。基于印太战略,印度洋地区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成为法国与印度共同的战略关注。由于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合作是法国与印度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最好方式,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面对印度洋地区复杂的海洋安全威胁,法国与印度意识到了海洋安全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初步建立了海洋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印度具有构建海陆复合型强国的地缘特质,当前正面临从陆地向往海陆并重方向发展的战略转型,而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客观上加速了印度国家战略转型的进程。历史上印度海洋战略大体经历三个时期,其海洋战略的现状特征主要包括:坚持"印太战略"中的"印度洋"重心;强化在印度洋地区安全保障者的角色;深化双多边海上安全合作。未来印度海洋战略的实施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体系结构层面缺少体系压力与地区层面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其外部优势,而国内受制于陆地安全的现实和海军军费不足将继续成为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时宏远 《南亚研究季刊》2020,(1):101-108,I0004
印度和澳大利亚近年来不断加强海洋合作。这主要表现在举行联合海军演习、建立海洋对话机制、推动地区海洋治理等方面。两国之所以不断加强海洋合作,主要因为双方都调整了海洋战略、均希望制衡中国、促进经贸合作以及应对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双方全球外交战略存在差异、对中国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印度不满澳大利亚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以及印澳距离较远和经济关系不密切,两国在进行海洋合作时会受到一定制约。不过,由于双方不存在根本性矛盾,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两国未来还会进一步加强海洋合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凸显。然而,印度洋并不平静,"中国威胁论"的噪音,美国和印度的印度洋战略部署以及两国在印度洋地区联合牵制中国的势头,印度洋沿岸地区局势动荡以及愈演愈烈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因素的叠加使我国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面临多重压力。压力当头,我们要主动探索相应的安全路径,从主动发出中国声音入手,以构建中美印良性互动关系、组建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多边安全机制为重点,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战略机遇,同时加强远洋海军建设,让安全畅通的印度洋海上通道服务于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局。  相似文献   

13.
刘迁 《南亚研究季刊》2023,(3):44-61+157
自独立以来,印度就以掌握印度洋海权为其海洋政策的根本目标。为实现其海权抱负,近年来印度积极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力图借此扩大其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军事存在,并排挤域外大国。为提升其海权,印度在与域内国家的合作中试图树立“友好警察”形象,强化其在印度洋安全治理机制中的主导地位,重点加大对印度洋地缘政治热点地带的安全治理投入,并利用区域安全治理限制特定大国的影响力,巩固与美国的安全伙伴关系。通过上述措施,印度有效提升了其在印度洋地区的海权,但其在安全治理中“夹带私货”的行为也对印度与部分国家的海洋安全合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印度的"印度洋战略"五大内涵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对构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并分析了对中国海上运输安全的影响,印度的"印度洋战略"也给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增添了不确定性。中国应积极塑造"共享型"的印度洋战略应对印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关系史进入后冷战时代,世界海洋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印度是印度洋沿岸最强大的国家,在海权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将对印度洋的有效控制作为其海洋战略,甚至是国家战略的目标。航空母舰是制海能力最强的舰种,印度一直将航空母舰作为其海军发展的重点。印度海军认为航空母舰可以遂行支援陆地战场、保卫海上交通线、保卫海外利益、保卫海洋国土等多重任务,为印度保持在印度洋的排他性影响提供不可或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胡娟 《东南亚》2012,(2):6-10
印度洋是连接大西洋、太平洋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印度历来致力于成为世界海洋大国,实施控制印度洋的战略。印度排斥其他国家在印度洋的利益诉求,视印度洋为其势力范围。中国由于自身国家利益的增长和安全考虑,日益强调印度洋对巩固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中国急需采取相应对策,有效维护我国在印度洋地区日益上升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广西防城港市把建设"海洋文化名市"战略作为三大城市发展目标之一。要把防城港市建设成为海洋文化名市,一要弘扬原有的海洋文化传统,二要赋予它新的海洋文化内涵。这其中,海洋旅游产业应成为防城港海洋文化名市的重要内涵和鲜明特色。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加快发展防城港市海洋旅游产业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洋开发大势下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激烈争夺海洋成为各国扩大其生存空间的必然趋势和基本发展战略。1982年4月,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宣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加快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的步伐。目前,东南亚国家对海洋权益的要求集中在海洋矿物资源的勘探开发上,并把其勘探开发行动从自己国家的近海向外延伸,程度不同地侵夺本应属于中国的南海主权。我国也应树立海洋国土危机意识,审时度势,掌握主动,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与别国进行海洋合作的研究与行动实施。  相似文献   

19.
尽管印度并非米尔斯海默所界定的大国,但并不妨碍印度在对外关系中采取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外交策略。从历史传统来看,印度主要采取借势战略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借势战略之所以成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不仅在于其为获取权力服务,还在于特别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运用。通过审慎分析可以发现,借势战略的收益受诸多变量的影响,其中尤以地缘优劣、国家能力强弱、权力权重、国际制度、队友考量、目标或非目标等影响最为突出。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正是其对进攻性现实主义借势战略策略的运用,在该借势战略框架中,印度为施动者,针对目标为中国,借势对象为美国、日本,收益目标包括安全、发展与权力,手段则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扩张。正是基于借势战略,印度与美日的海洋安全互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在推动印太地缘政治形态、共同应对中国的海洋"挑战"、多边联合军演制度化、军事装备与技术贸易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根据借势战略收益的框架进行分析,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的借势战略收益是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正向收益、不确定性收益和负向收益。于中国而言,对印度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好相关防范。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印度在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方面表现积极。印度赋予了自己多重角色,包括"印度洋上的最主要的利益攸关方"、"印度洋地区净安全提供者"、"印度洋地区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印度洋安全架构中的领导者"等。印度还不断更新其参与理念,并积极参与治理实践以强化这些身份角色。但印度要成为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印度洋安全治理的领导者"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认为,印度的印度洋政策思维有多个维度,既有安全治理维度,也有地缘政治和海权维度以及海洋经济维度等。正因如此,印度在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过程中也存在借助"地区安全治理"之名以谋求自身地缘政治和海权方面优势的自私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