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瑜权 《人民公安》2008,(20):34-37
流浪少年犯罪是一个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这起惨案振聋发聩,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愿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关于流浪少年的话题,不再沉重而难解!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流浪儿童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俄罗斯政府最新统计,目前的流浪儿总数已达100多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儿童生存权力得不到保障,大量儿童流落街头,很多人走上了犯罪道路。从根本上说,这是俄罗斯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孙伟 《中国民政》2012,(10):43-43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实际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老龄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到总人口的6.96%,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1.3%。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己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社会问题。据济南市救助管理站近年来的统计,救助的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4.
齐芳 《青年探索》2008,(3):47-49
文章从社会排斥的理论角度分析了流浪儿童的生存现状,指出他们生活在经济排斥、家庭排斥、文化排斥、教育排斥、社交排斥和自我排斥的社会边缘状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不法分子利用儿童犯罪的打击力度、拓展对流浪儿童的外展服务、大力发展儿童救助的非政府组织、增强对流浪儿童的充杈等建议,具体的做法是构筑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流浪儿童的社会融合,消除流浪儿童的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运》2004,(7):47-47
近日天津市妇女救助中心针对一些繁华路段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大增,强讨恶要现象突出,利用未成年人进行乞讨和从事非法活动的情况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进行了调研。主要表现有:伪装凄惨身世骗取钱财、把残疾儿当作乞讨工具、扮做残疾人或夸大残疾程度乞  相似文献   

6.
流浪的声音     
张绍民 《新东方》2000,(4):45-45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泾川县民政局结合全县精神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不断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式,逐步建立了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长效机制。一是县救助管理站成立了城市社区劝导组、救护组,固定3名人员长期对过往流浪人员、弃婴、智残人员进行救助和遣返护送。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外出流浪是当代经济社会的一种现象,其社会危害性很大。未成年人流落社会是与监护缺失、教育不当、家庭贫困和解组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流浪未成年人是行为的主体,但不是责任的主体,造成外出流浪的潜在原因不是未成年人自身,而是政府、家庭和社会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能力的缺陷。那么,如何预防这种现象继续蔓延?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9.
<正>流浪未成年人同样是祖国的未来。要想让流浪未成人拥有美好的明天,必须多措并举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1.转变观念,立足于源头,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目前救助机构对问题家庭的帮助、教育和约束等干预措施非常有限,我们要转变观念,对问题家庭的教育与对流浪儿童的教育同步进行,实现流浪儿童回归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流浪儿童的关系网络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关系网络对流浪儿童具有何种意义?第二,流浪儿童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对流浪儿童具有满足与提升流浪儿童的需求层次、帮助重返正常社会生活、传递就业信息等多种功能。但自身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短缺,缺乏血缘关系作为基础,决定了一些流浪儿童在模拟血缘关系基础上建构关系网络。此外,地缘关系、友缘关系、情感支持与操控——被操控关系也成为一些流浪儿童关系网络的构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曹艳红 《求索》2010,(9):185-187
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涌现出一大批流浪母题叙事文学作品。该热潮的兴起与新文化运动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变革密切相关。新文化运动后,现代知识分子在文化观念上推崇动感特征明显的西方现代文化,在文学观念上推崇以独立为标榜的现代文学艺术场,他们从文化和艺术的双重视角认知和接受了西方文学中的流浪母题,并发掘和赋予其在中国现代语境下的深厚内涵。流浪叙事作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各流派的共同话语,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知识分子阶层流浪叙事的先河。剖析这一流浪叙事文学的缘起,对回望整个20世纪中国的流浪叙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妥善解决滞站受助人员生存生活问题,让他们能拥有一个"永恒"的家,是引申到救助安置层面的一项重大问题,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为此,迫切需要政府、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以专业化、社会化的理念,推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安置工作有新起色和新突破。(一)双管齐下,着力健全滞留人员安置工作对接机制。有效控制增量,及时把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情况之复杂,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因此,我们需要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救助,让他们告别流浪乞讨生活,回归主流社会。本文介绍了福利院的发展现状及在流浪乞讨儿童社会救助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并结合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特征,详细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福利院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流浪青少年救助是一项集全社会之力的系统工程.政府在其中仅仅起宏观的主导作用,基层流浪青少年救助工作的实施应该更多地"非机构化",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社会支持因素,尤其注重发挥社区、民间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努力营造一种救助组织多样化、救助方式灵活化、救助制度法制化的良性社会救助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迎生 《中国民政》2007,(11):32-3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社会流动限制的削弱,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数量日渐增加,近年变得更加突出,对居民生活、  相似文献   

16.
少年中国论     
经过百年奋斗,今日中国具备了少年体格、少年自信、少年前景,梁启超所呼唤的少年中国已经转化为美好现实。少年中国的最大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硬实力的复兴与软实力的复兴。这是民族之梦,也是个人之梦。还要看到,少年中国正面临成长的烦恼,需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对外,主要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走好和平发展道路;对内,主要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好和谐发展道路。为此,少年中国需要培育少年精神,养志气、去骄气:养朝气、去暮气:养静气、去躁气:养勤气、去奢气,只要人人永葆少年中国之精神,一定能够实现少年中国之梦想。  相似文献   

17.
《人权》2003,(6):56-57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伦理学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石家庄市保护流浪儿童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救助流浪儿童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23日至2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菲律宾、加纳、中国等十几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6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就流浪儿童产生的原因,如何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等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8.
李健波 《中国民政》2011,(12):58-58
为切实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贵州省开阳县组织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活动正式启动,民政局采取五项措施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多部门形成合力。完善多部门密切配合的救助工作机制,并对于未成年人先救助后查询。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积极与媒体联系、沟通,掌握舆论导向主动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未成年流浪人员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广东民政》2011,(3):38-39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下简称“救助保护中心”)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主要负责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和教育工作,以及本省流入外省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回省后的临时安置和保护工作。现有无法查清或暂时无法查清家庭地址的游泳儿童130多名。  相似文献   

20.
从问题少年到小本商人,从小本商人到中产阶层,从中产阶层到巨富,原来财富之道,有规律可循。萨姆.巴绍浦现任巴绍浦.奥来斯公司董事会主席,美国那昆达旅店有限公司创始人,此人从白手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