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春红  邹再金 《前沿》2012,(19):26-28
多元社会思潮的现实性与干预性共生、潜隐性与传播性并存、掺杂性与正相关性揉合,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表现为负相关作用,而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出内容相互掺杂,正相关性呈发展势头;渗透见缝插针,影响方式凸显多元化;淡化核心价值,弱势文化带易被“入侵”的特点.应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元社会思潮进行引导,实现负相关性的转变;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抢占弘扬主旋律的新载体与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筑文化防御战线.  相似文献   

2.
陈丽 《前沿》2014,(23):170-17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高职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对象,并且高职生还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要教育高职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生价值观的现状、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影响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因素、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网络日益成为社会思潮传播新路径和新载体的情况下,开展社会思潮网络空间传播及其对我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影响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学界对此虽有所涉及,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对"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理论的梳理、"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在关系的把握、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现状及原因分析、社会思潮网络传播背景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战略策略构建等方面系统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国家建设及走向富强的社会主导价值典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元化培养过程,必须预先厘清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性,并在国家治理的视域下,从道德规范、价值认同、理论认知三个层面逐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逻辑和历史地位的界定及把握。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城市相比,农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面临经济基础、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意识载体等一系列特殊难题。为此,必须结合社会变革的大环境,通盘考虑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各种因素,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戚如强 《人民论坛》2011,(11):198-19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城市相比,农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面临经济基础、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意识载体等一系列特殊难题。为此,必须结合社会变革的大环境,通盘考虑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各种因素,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门献敏 《求索》2010,(12):71-73
我国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负文化"现象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研究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负文化"现象,深刻认识其种种表现及成因,进而找到消除"负文化"现象不利影响的相关对策,可以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少走弯路,从而起到其应有的文化鉴戒价值和正面文化的建固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文化影响的不断加强,中国出现了多元的信仰、价值,由此也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条件的必然选择,同时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内容也借鉴了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既源于我国的优良传统又反映我国现实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个体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国家层次的核心价值观是主导,社会层次的核心价值观是中介,个体层次的核心价值观是基础.在当代中国,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姜运仓 《人民论坛》2011,(12):48-49
随着西方文化影响的不断加强,中国出现了多元的信仰、价值,由此也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条件的必然选择,同时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我国可以不断总结他国经验,通过借鉴他国价值观培养、传播和实践方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对外投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益兴 《求索》2010,(6):40-41,165
本文在国际直接投资宏观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的出口、银行利率、汇率、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要解释变量,采用1984-2008年的统计数字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因素主要为出口、利率和汇率。其中出口对对外直接投资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和投资之间具有互补关系;国内利率对对外直接投资也存在正相关性,这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性质相关;而汇率对对外直接投资则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这种负相关性同时在理论上与现实中均有可见的明证。  相似文献   

14.
蒋家安 《当代广西》2014,(21):51-51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精髓,是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主义自由观认为,人就是自由,自由是绝对的。这样一种自由观影响极大,流传广远。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自由是相对的、自由的选择应有积极、正确的目标,自由选择不仅要负道德责任、更要负法律责任、自由的根本价值是为人民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自由观会不断地演变,其变化的轴心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准绳。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警惕五大社会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社会文化领域客观存在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以及公共知识分子等社会思潮.这些思潮的存在、传播和蔓延,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带来严重冲击和消极影响,进而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因此,客观、全面地分析这些社会思潮的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是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李青青 《传承》2013,(11):94-9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高校越来越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念的灌输和教育。随着成效逐步显现,大学生逐渐认同、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高校越来越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念的灌输和教育。随着成效逐步显现,大学生逐渐认同、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保障我国继续平稳繁荣的发展,就需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传播的重要工作。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只有利用校园的文化、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再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彭林权  黄蓉生 《求索》2015,(2):57-6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是前提、行是目的,贵在知行统一。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蕴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性认识前提,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性认识前提,系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性认识前提。这几个前提性认识唯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