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贞观君臣在隋末大乱造成的废墟上,拨乱反正,终使国富民安,天下归心,史称“贞观之治”。贞观君臣为政重视正上梁,作表率,以便天下行效。唐太宗登基不久,就指出:“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也。”太宗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发现,权位一高,就会有各种势力以各种形式腐蚀攻击,“或以勇力,或以辨口,或以谄谀,或以奸诈,辐凑攻之,各求以售”,因此,君主、大臣在拒抗腐蚀方面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贞观六年,魏征告诉太宗选官用人的重要:“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太宗表示要选用“才德…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为官从政"就应尽最大努力为一方百姓谋利益"一旦事情没办好或群众不满意"则应对百姓深感歉疚$歉疚感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党员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的心理情感的反应$特别是"对群众生活中的困难没有竭尽全力"或者虽然全力以赴结果并不如意"因而觉得对不住群众"或者对自己工作中的过失深感不安的情感体验$对群众常怀歉疚感"可以防止满足现状%居功自傲之患$有了歉疚感"就不会自以为是"翘起尾巴自命不凡"就会时时看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永不言&满#"永不生&骄#$有了歉疚感"对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就会有压…  相似文献   

3.
"故曰: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之所从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故曰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这就是说,法不能不持之以恒,存亡治乱都由此产生,圣明的君主都把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准则。君臣上下贵贱一体遵行,按法办事,所以才叫做法。也只有君臣上下贵贱都服从法律,才能实现天下大治。管子在《任法》中,一再强调圣君"任法而不任智",做到了"身佚而天下治",特别强调"故尧  相似文献   

4.
张文珍在2004年12月6日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较早的记载见于《国语·郑语》。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史伯相同的是晏子,他也是用举例来说理,而晏子的针对性更强,就是君主的治国理政如何才能更合理更科学。君臣之间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和谐的状态。这一思想被孔子归纳提升为衡量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相似文献   

5.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重要范畴,亦是《易》学中道德体系的核心要素,既往由于《易传》中君子的大篇幅论述,使得我们对于《周易》中"君子"的审视往往集中在《易传》部分。但这也导致了我们对于《周易》经文之中的"君子"形象有所忽略。然而,《周易》的经文与传文在成书年代上有着较大差距,这直接导致了二者的思想有所不同,具体到"君子"的形象上亦是如此。因而,以《周易》经文之中的君子形象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究了"君子"的早期品德与社会责任,同时,借助于对传统"君子"行为道德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亦有极大助力。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墨子在《非攻》中有一段话:"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其意思是说,君子不以水为镜子,而以别人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以水为镜,只能看到自己的美与丑,以人为镜,才能知道心灵的善与恶。这段文字阐述了"以人为镜"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懂得完善自己、理解他人的体现,更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世的基本法  相似文献   

7.
与郑喜兰共事过的人都有一个感觉"累并快乐着,富有成就感"。在她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检察官在执法为民的路上阔步前行,奋力拼搏。应本刊之约,郑喜兰以自身的办案实践和党性原则,告诉读者何为"一名人民检察官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8.
吴雪凝 《法制与社会》2014,(11):149-150
现代政治哲学的视域下,人们在面对柏拉图"哲人王"的政制构想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惑与质疑。这些质疑究竟缘何产生,又有怎样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怎样理解这一构想才是恰如其份呢?本文将避开"以今度古"的思维误区,力图把问题还原到柏氏政制理念所产生和作用着的那个历史文化场域之中,来尝试着一探"哲人王"之究竟。  相似文献   

9.
付彪 《政府法制》2012,(11):40-40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媒体专访时,再次提到他在很多场合重复的一句话,“对人民群众要常怀敬畏之心,为老百姓办事要常抱歉疚之情”。  相似文献   

10.
君子与小人的定性,并无一个统一不变的标准。同为某君,你可以认为其是君子,我却认其为小人,君子有品格,小人有劣迹。而标准的模糊和道德价值的不堪重负又使得“君子”约束力急剧下降和“小人”心态的急速膨胀,以至于官场上、商道中、人海里君子式的“清者自清”之风难撼小人形成的“同流合污”之势。所以,当物欲横流、鱼龙混杂的时候,要辨清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委实是一件难事。君子与小人的难辨,还在于君子与小人之外,有着“伪君子”这个似是而非浑水摸鱼的第三者。君子与小人,与生俱来,而伪君子,当属孔圣人造君子运动中被偷换概念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