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康》2021,(10)
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历史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也曾经是一条害河。新中国成立后,防灾和兴利一直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方针。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生态治理工作。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成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5,(20)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令诸多画家激动不已的题材。古往今来,画黄河者无数,宏篇巨作则不多见。画家成方倾七年之力,于2014年12月终于完成长40米、宽0.4米的《黄河全图》,全景再现了黄河源头至入海口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3.
1997年5月20日.孟津县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郑重地作出了《关于小浪底旅游区开发的议案的决议》。从这一天起,小浪底旅游开发事业在孟津县掀开了灿烂的一页……小浪底工程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一样,是国家同时在长江和黄河上实施的跨世纪工程项目。位于黄河中游的小浪底工程是国家对黄河进行彻底治理的手术"切口",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这里冲出最后一段峡谷,陡然敞开胸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代代相传,公认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是开拓与进取的化身,也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民族感情力量的泉源活水。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以山为体,建造在河南省郑州黄河岸边的向阳山之上,高106米,把黄河文化、土地和炎黄巨塑揉合在一起,以体现出大地的力量,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正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7号)公告《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已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21年9月29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21年9月29日(2021年9月29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河南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沿黄经济的集聚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和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推进黄河保护治理工作,扛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大政治责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河南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6.
黄河最大的灾害是洪水灾害,其中尤以下游为甚。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北抵海河,南至江淮,都曾是黄河洪荒肆虐的范围。从古至今,巾华民族已有4000多年的漫长治黄史,但始终未能根治,黄河成为举世闻名的难治之河,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建国后,黄河治理进入新阶段,人民治黄取得了巨大成就,连续40多年伏秋大讯未决  相似文献   

7.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水沙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力量。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科学运用于黄河治理实践,为当代黄河治理提升了战略高度、凝练了历史经验、明确了发展思路、构建了治理格局、划定了底线红线,形成了新时代黄河治理方略,为黄河流域科学发展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贯彻实施保护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战略显得更为重要。当前,正值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际,研深、弄通、搞清"黄河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根本问题,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和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德亮 《协商论坛》2010,(12):49-5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儿女的成长,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同时,黄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口改道,每次都给两岸及沿黄的群众带来深重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加大对黄河的治理力度,取得明显成效,黄河两岸人民过着和谐、安详、富足的生活。如何让"天堑"进一步成为两岸人民共富共荣的通途?范圣坤想到了也做到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九曲黄河奔流入海,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保护和治理黄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并召开座谈会,多次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相似文献   

12.
被尊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得名于所夹带的泥沙。今日之黄河,已不是一个“黄”字了得,放眼望去,满河泥浆。黄河的含沙量是多少?河边的老百姓说,发洪水时一杯水能沉淀出半杯泥。科学的数字是: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7公斤,为世界之最。黄河每年夹带的泥沙有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可绕地球赤道30多周。  相似文献   

13.
正矗立在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三皇山上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碑"及周边广场建于1999年,2001年竣工。碑高21米(意为21世纪),四面玲珑旋梯联接,外部呈H体形(意示"黄河"汉语拼音首个字母),基座高2米,四面台阶玉栏护侍。碑体正中间划开,左边代表黄河中游,右边代表黄河下游,九曲黄河由此分界。黄河从青藏高原北麓发端,一路九曲跌宕奔腾万里,从孟津出峡谷一泻千里,造就了广袤的黄淮海冲积扇大平原。荥阳,正处于峡谷至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国地形西高东低三级阶梯中的二、三级过渡带。黄河中下游分界碑赫然屹立,黄河风光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4.
被尊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得名于所夹带的泥沙。今日之黄河.已不是一个“黄”字了得,放眼望去,满河泥浆。黄河的含沙量是多少?河边的老百姓说,发洪水时一杯水能沉淀出半杯泥。科学的数字是: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7公斤,为世界之最。黄河每年夹带的泥沙有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可绕地球赤道30多周。  相似文献   

15.
卞吉 《中国减灾》2008,(8):46-47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也是一条给中华民族带来众多灾难的河流.她所带来的洪水灾害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5000年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忽视水利,工程长期荒废.严重的水旱灾害之后,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灾逼民反.揭竿而起.即使没有外敌入侵.也酿成天下大乱.以致改朝换代的史实屡见不鲜。治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王莽政权的覆灭、明末红巾军揭竿而起.推翻元朝统治等等事件.无不与治河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1,(24)
正在黄河流域经济总量最大的两个省份先行先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将对该流域其他地区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更多的省际间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值得期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摇篮,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今年6月,由民进中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2021·黄河保护与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在开幕式上如是表示。此次论坛上,  相似文献   

17.
正凝聚河南力量为黄河保护发展提供制度规范九曲黄河奔流入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9年9月18日,  相似文献   

18.
谭衷 《半月谈》2020,(3):24-25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在年初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那么,对于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共同抓好大保护、协调推进大治理,要瞄准哪些发力点?  相似文献   

19.
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利用、保护、治理好黄河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息的追求.如今,党中央又擘画出黄河新蓝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掀开了新篇章,河南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时代".  相似文献   

20.
拜谒黄河     
正"八千里路风云,十万春秋雷霆。西决昆仑入东海,憾山摇岳过千城,人称中华龙!"(金聚泰《黄河吟》)从天而降的生命之水,那是源自青藏高原,流过黄土高原,途经千山万壑带有中华大地表皮的黄河水。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中国有一条大河叫黄河,还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繁衍生长的摇篮,是中华民族勇敢的象征。那时候,我就梦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去拜谒这条伟大的母亲河!去领略黄河那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