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的德国一片废墟,经济近于崩溃。但时至今日,联邦德国已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国。联邦德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如此迅猛地发展,与其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是分不开的。联邦德国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既不同于美国实行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更有别于前苏联实行的国家中央集权下的经济体制。联邦德国认为,它实行的是宏观调控的社会市场经济。它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统  相似文献   

2.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战败国。二战结束之后,德国一分为二,山河破碎,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然而,联邦德国依靠社会市场经济创造了奇迹,在40多年时间里,经济实力持续上升,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联邦德国的GNP在五十年代末超过法国,在六十  相似文献   

3.
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植根于社会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理念——自由竞争理念、社会秩序理念和社会公正理念。因此,它成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的政策选择。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植根于社会市场经济理念的自由和竞争、效率和进取、法律和秩序的动力支持,从而形成了德国独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依然存在。西方某些大国认为,为了阻止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必须扭转二战后经济重建时期的政策。因为,这些在冷战压力下产生的政策,唤起了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社会利益的觉醒,它不利于某些大国谋求霸主地位,推行霸权主义。西方垄断资本主张恢复以前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利用中东石油危机后的“滞胀”问题,大肆宣扬“凯恩斯主义”过时了,政府干预和国有企业导致了效率低下,社会福利导致了工资成本和物价上涨,等等。甚至反对推动世界经济摆脱“滞胀”的方案,指责其违反了自由市场经济分配资源的原则。70年…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最高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合理内核是效率。市场经济的动力,就在于追逐利润。如果没有利润或利润低下,则表明经济的效率等于零或在零的附近,其结果势必在市场的竞争中败北,如果无视法律,冒绞首的危险去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则不仅与社会主义的公正、合理、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相背离,也很难逃脱身首异处的下场。即使是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为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也要通过法制等手段,来维护社会的治安和经济过程的规范。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法治尤其显得必需和必要。它不仅是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治安的良好的需要,而且是保证劳动者和非劳动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切实保障,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国务院也提出了"要逐步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制度和个人信用体  相似文献   

7.
李振全 《新东方》2000,(9):69-74
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植根于社会市场的三个基本理念-自由竞争理念,社会秩序理论和社会公正理念。因此,它成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政策选择。德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植根于社会市场经济理念的自由和竞争、效率和进取、法律和邓的动力支持,从而形成了德独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是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中两个相辅相成的手段,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家并不直接干预经济过程本身,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外贸等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关于宏观调控的法律是联邦德国最具特色的,其他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没有这样完整的一套法律。联邦德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是以《稳定法》为核心,配以其他方面的法律,如银行法、信贷法、预算法、税法等。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资冲突与矛盾问题不解决则对于中国整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忧患。在市场经济国家,财富权与生存权的较量是个永恒的概念、是竞争的,法律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财富权与生存权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而平衡原则是生存权的优位选  相似文献   

10.
弗莱堡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德国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以瓦尔特·欧肯和弗兰茨·伯姆为首.该学派既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又反对集中管理的经济政策,主张建立国家力量保障实施的竞争秩序.他们认为自由竞争才是最理想的经济形式,才能保障经济的高效率,保障个人自由.该学派的经济思想在二战后的德国付诸了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该学派的一些思想,特别是竞争秩序理论对我们今天全面深化改革仍然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钟迅 《政策》2000,(4):52-53
《来自竞争的繁荣》是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LudwigErhard,1897-1977)描述战后西德由计划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的总结性著作。作为战后联邦德国首任经济部长,艾哈德是这场改革的总导演。他成功地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使战败的德国摆脱了动乱和封建传统,一跃成为世界高生产率及高度繁荣与稳定的国家之一,艾哈德因此被称为“经济奇迹之父”和“社会市场经济之父”。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们是在市场经济这一基本背景下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所以,政府经济行为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维护市场经济运行效率;而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又是以竞争机制的有效性,或者说以“看不见的手”的有效性作为保证的。因此,政府经济行为或者说“看得见的手”必须以保护竞争和...  相似文献   

13.
公平与机会均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均等的公平观是与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的。在市场经济的分配领域,市场的分配是公平的基础。社会公平首先就是要求在市场经济中竞争起点上的机会均等和竞争环境的机会均等。在残酷的竞争中,社会公平要求在竞争结果中保证人的基本生存权利。除此以外,社会公平还应考虑到竞争优胜者与社会的关系。总之,只有能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公平观才是健康的、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4.
除了刑法明文规定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外,利益平衡原则也是我国量刑的基本原则。法官量刑时必须在罪责刑适应原则的基础上,对各方利益进行衡量,实现利益平衡。法官进行利益衡量,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司法克制原则和司法公开原则。量刑司法中的利益平衡主要实现量刑效率与量刑公正、维护秩序与量刑公正的平衡。由于利益衡量过程不可避免地带有法官浓厚的主观因素,应当将量刑的社会效果限制在法律效果可能的范围之内,同时通过相关制度避免法官利益衡量的恣意性。  相似文献   

15.
正义、效率与秩序——司法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婷  张云 《理论月刊》2004,(6):96-98
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通过司法对社会关系以及利益冲突的合理调整。顺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在新时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正义、效率与秩序应是我国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追求正义和效率、秩序存在一定冲突的情况下,如何寻求正义与效率和秩序的最佳平衡点是有关改革部门应当积极探索的目标,也是司法工作者在司法实践中必须进行理性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略论我国行政许可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 《前沿》2008,(10):105-107
信赖保护原则首先在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得到确立,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行政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的《行政许可法》中也确立了这一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有其特定的涵义、适用条件与制度价值。该原则的确立对于促使政府的诚信守法、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中国法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万宁 《当代思潮》2004,(3):10-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确立和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稳步实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成为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行依法管理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国家明确提出了以“经济立法”为核心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原则。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必须在经营活动中推行依法管理。第一,推行依法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协调生产的有力手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定,市场主体已发展成为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市场客体也发展为资本交易、证券交易、期货交易等,面对众多的、陌生的、…  相似文献   

18.
吴波 《楚天主人》2013,(7):51-51
正经由国家立法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的法律法规,一般说来是合法的——合乎立法程序;但是,并非凡合乎法定程序的立法都是合法的,它可能并不合乎法的精神,合乎一定时代中的公平正义原则,合乎人权要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实定法非法"现象。非法之法的最突出表现是纳粹德国时代的法律。其中像"告密权"这一法定权利,导致大批犹太人和正直人士死于纳粹屠刀之下。二战后联邦德国司法部门在处理这类告密罪行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与积极面相伴而生的是社会公共道德和公民道德自律意识确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不仅不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而且更不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于是,如何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出现的新情  相似文献   

20.
林皎 《重庆行政》2016,(2):53-54
正经济法作为国家管理和协调经济活动、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对于社会财富的分配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析经济法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功能与实现方式,对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维护社会公平、稳定,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