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深挖城市精神的“源”与“骨”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由于自然地理的局限与塑造,每一座城市都形成了特有的风土人情,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记忆,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地位。这些,是城市精神的“源头”和“筋骨”,也是这一城市区别于另一城市的独有气质。如果没有了区别,没有了特点,千城一词,不仅模糊了城市的面貌,割断了城市文化的历史脉络,“城市精神”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本真意义。因此,在提炼和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跟风、追风,必须深挖城市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和特征,在传承中华文化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下,突出城市的文化个性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文化城市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在于特色美,在于文化,“中国诗书城”就是要将眉山打造成为一座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历史文化名城,形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精神的定义城市精神即城市文化精神或城市人文精神,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可定义为深刻影响市民共同行为方式的城市核心价值观。城市精神具有历时性与现实性的双重特征。历时性即传统性,指历史积淀而成的城市核心传统,或城市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城市的核心传统,即贯穿于城市文脉之中、反映市民传统行为方式的核心价值观。一座城市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所堆积的理想与追求、教训与坎坷、光荣与屈辱,特别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独特生命气息、标志文化气质的个性符号,均以城市的核心传统来集中体现(除非是没有历史根基的新兴城市)。城市精神若不具有历时性,不以城市核心传统作为提炼和概括基础,就会失却历史根基与文化凭据,就显得可疑,充其量只是徒具文本色彩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消费者的体验成为了首要的需求元素,尤其是审美体验与审美消费,而审美哲学中的享用价值与实用价值的两种属性主导着人们在消费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过程中的选择倾向。本文从韩剧现象入手,同时对审美的起源与艺术的产生进行分析,探讨了审美哲学的两种属性,并以博物馆审美经济为例分析了审美哲学两种属性兼顾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5.
明清是中国美学史由古典而近现代之转型期 ,而以服饰、饮食和茶为代表的应用审美文化 ,即谋求审美与生活融合的生活艺术之讲究 ,则是这一时代审美文化变迁之重要表征。简言之 ,本时期审美文化表现出以下特点 :繁饰与奢华追求、社会矛盾对立之转化、审美功能之强化及大众化趣味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旅游审美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指旅游主体的审美居于城市与乡村之间, 在城乡之间回环往复。 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社会学意义上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不同, 旅游审美的城乡二元结构, 是从旅游审美的角度, 研究城市审美与乡村审美的并置与融合。 沿袭文化的传统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探讨旅游审美的城乡二元并置, 主要是居于城市回望乡村, 居于乡野渴望城市; 而对城乡二元融合的旅游审美探讨, 则着眼于旅游审美中的城乡审美的共同特征, 研究其审美的理想归宿, 这种理想归宿的获得, 必须诉诸于城乡家园感的营造。 在这里自然、 文化、 生命、 情感融合为一, 如此, 旅游者才可以自如地体验到乐游与游乐的生活愉悦, 这也是旅游审美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具体运用的实际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楚鹏 《今日民族》2014,(2):32-37
<正>魁北克,这座北美最古老的城市,融合了欧洲的典雅和浪漫,包含了北美的奔放与热情。它拥有浪漫的艺术气质,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古城。有人说,魁北克秋后似火的枫叶让人迷醉,而我则选择在零下近30度的寒冬时节造访,就为那全地球最盛大的冰雪狂欢节。  相似文献   

8.
广告是一种文化。 广告的传播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活动。 在广告的样式层出不穷、表现手法千姿百态、各种技术融合贯通的今天,广告的文化特性愈加明显。一件优秀的广告作品必定要反映一个国家特殊的文化传统、生活理念、艺术风貌和审美情趣等,它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国家的广告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艺术追求和风范  相似文献   

9.
<正>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融文学、戏剧、音乐于一体它要求歌唱者既要有高超的声乐技巧,同时要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表现力。歌唱演员在演唱时所体现出的修养和魅力,是歌唱演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含文化艺术修养、个性、审美情趣、广博的学识等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形成了歌唱者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气质特征。本文对什么是歌唱气质,歌唱的气质特征以及如何培养歌唱气质作以粗浅论述。一、歌唱气质的诠释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反映  相似文献   

10.
美的追求     
<正>摄影虽然只有短短100多年的历史,但对于美的事物与作品大家还是有共同的追求,如何确定一张照片的美与不美是有一个标准的。虽然美学没有固定的尺度,但是从古至今对美的追求还是人类所共有的,而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对美的诉求与欣赏美的途径。摄影艺术的美是摄影家在艺术实践中将现实事物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并以人们可以感受到的最佳方式展示出来,摄影家的创作实践已经熔入了摄影家的多种审美心理、审美情感、审美认识、审美想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7,(19)
<正>一座幸福、向上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有标准答案吗? 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2015年 "中华名城行"活动启动,我们再次面对这个问题。中华名城应该一座具有历史传承与健康发展的城市,呈现出蓬勃的活力和对外界的吸引力,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在生态、文化、社会等方面有独特亮点。我们的行动就是要把这些城市在传承传统文化,创建新的城市文明中的具体行动挖掘展示、宣传报道出去。具体标准定义为五个方面(:1)民俗风情是一座城市最  相似文献   

12.
袁爱萍  赵娟 《群众》2024,(1):47-4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党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  相似文献   

13.
屈云东  曾钊新 《求索》2008,(5):189-190
环境艺术作为一门创造人类生存环境的综合性的艺术和科学,对它的审美,应建立在传统的形式美法则之上,并结合人类自身的各种需求,追求环境与人在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和发展。所以本文试图从人的生存观、关感心理、适度原则、内在旋律性等四个方面探讨环境艺术的形式美感表现,以及这种表现是如何同人类审美的自我实现相融合的。  相似文献   

14.
审美经验在艺术教育与批评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艺术教育与批评普遍存在审美经验维度缺失的情况,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与批评强调审美感悟和体验的诗意化传达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的艺术审美经验教育与批评:在具体的批评过程中,既从特定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艺术文本进行分析、阐释和评价,又要努力传达源自文本鲜活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肌质,实现艺术教育与批评的体验性、审美性和思辨性、学术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环境承载着发展与文明,寄托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一座城市的品质和精神,体现城市管理者的品位和追求。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科学、严格、规范、精细的城市管理,是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品质价值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传统造物的和谐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说在我国传统器物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谐”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民族气质、文化艺术,成为代表中国造物文化的独特品格。对“和谐”造物的理想追求,体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7.
且行且画     
正在我的概念里,上海是汇聚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体,具有独特的海派城市的特征,其精致与实用主义,时髦与传统生活的恰到好处的共存,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思想个性与创新基因。她用好奇心吸纳着世界文明的养分,用时尚催生出现代城市的个性,用对地域文化的骄傲温润着自己,也感染着每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正因有着这  相似文献   

18.
"两课"教学意境是"两课"教学的一种艺术性追求,是在情景交融、情理相通、形神兼备、意在虚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审美体验."两课"教学意境是充满审美情趣的至高境界,它能激起"两课"教育工作者对"两课"教学艺术完美性的不懈追求,但这种不懈追求是需要不断的辛勤探索才能达到的,特别是要科学把握"两课"教学意境形成的条件和特点,遵循"两课"教学意境的发生规律,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把"两课"教学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日农泉州这座中国东南沿海的开放城市,今天不仅对外经济合作充满活力和生机,而且以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因为这座有千年悠久历史的城市曾是古代世界著名的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国际多种宗教文化的交汇...  相似文献   

20.
苗悦 《今日浙江》2010,(18):36-37
温州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时尚之都,同时也是一座深具文化魅力的历史名城。近年来,温州市利用其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并结合商务城市的天然优势与禀赋发展旅游业,走出了一条商旅互动、融合发展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