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反映远古时代人们与自然进行斗争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神话。神话也如其他的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一样,直接产生于当时的人们物质活动,是当时人们生产关系的反映。通过对神话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早期社会的面貌。拉法格曾经指出:“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想象的产物,它们  相似文献   

2.
《史记》记载了众多婚姻形态,如族外婚、媵妾婚、聘娶婚、政治联姻等,这些婚俗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一是再现了当时民众原生态的婚姻生活,为研究古代婚俗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二是它蕴含着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民族文化心理,为我们探讨民族文化心理的变化提供了依据;三是它投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像,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各民族的文化之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各自民族的神话中找到精神的原型。谱系学方法对中西神话各自的特点、精神和历史命运,以及对各自传统文化精神的塑造等进行了比较,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既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吸取西方的民主法治精神,更要立足本土文化,从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产物,是原始社会人类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条件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原始的理解。是原始人世界观,起到了解释系统的功能,可以说:是原始社会的知识宝库。因此,在以往少数民族哲学史的研究中,常有人在少数民族神话中,“分析”或演绎“出哲学思想和哲学原则的现象,有的给神话中的某些内容冠以“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的帽子。这种研究方向和方法,混淆了哲学和神话之间的界限,忽略了哲学的逻辑思维和神话的前逻辑思维的本质区别。所以,探讨哲学的古代神话之间的关系,对少数民族哲学史的研究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鸟意象是中国自然灾难神话中经常出现的神话意象,尤其在关于旱灾、火灾、水灾的神话中出现的几率极高,这是因为鸟意象具有太阳神鸟的神话属性,并呈现出火鸟(阳鸟)和水鸟(雨鸟)两种性质,而灾难神话中的许多抗灾英雄的形象,实际上是神鸟意象的人化变形,鸟意象的发展变化及其文化内涵展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由认识到战胜自然灾难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6.
高有鹏 《人民论坛》2023,(9):107-109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其中的神话思想是特殊的文明结晶,其超越自然、超越社会现实,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意志,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对文明的创新。如今,中国神话已成为当代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创作热点。全面理解和深入思索中华文明中的神话思想,汲取其中传承不息的文化因子,弘扬其追求正义向往美好等精神底蕴,推动其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从原始神话脱胎而又接受多种宗教影响的古代小说幻想艺术,在其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走着一条具有民族特点的发展道路。在形象特征、境界创造、情节构思等方面形成了若干基本特征。为了了解古代幻想艺术的成就,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8.
宪法神话是美国宪政的文化基础,培育了一代代美国人对建国宪法的热爱、认同和信仰,由此解决了21世纪美国人为何要遵守18世纪宪法的民主正当性难题。宪法神话在此意义上是美国国家构建的必要环节。中国学者存在于美国宪法所规范的生活秩序之外。对于我们而言,美国宪法神话是他人的神话,我们大可不必介入"神话"与"反神话"这一美国本土文化内战之中,而是要基于外部观察者的立场对这种宪法神话的现象进行文化研究。宪法神话现象的启示,不在于我们要复述这种神话,而在于学习美国人是如何建构宪法神话并由此培育宪法信仰的。  相似文献   

9.
不论“文化”一词有多少种解释,但归根结底都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人类自身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考察人类远古的文化也应作如是观。而追溯人类初始文化的标志形态恐怕莫若于神话与史诗了。古代西亚的神话式叙事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①无疑就是一部苏美尔民族的文化结晶,是苏美尔人的文化心态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苏美尔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一种英雄崇拜情结的反映,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吉尔伽美什的传说来源于“毕尔伽———梅斯”,意为祖辈英雄的故事,历史上实有其人。吉尔伽美什为一…  相似文献   

10.
周菁 《人民论坛》2012,(20):190-191
虽然就文学思潮而言,西方浪漫主义已经过时,但是浪漫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早已深深地烙刻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之上。浪漫主义更是直接影响到西方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以今天的视野来研究西方浪漫主义传统的文化价值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西方浪漫主义的起源、对艺术的主要影响、主要精神价值所在以及浪漫主义对今天西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西方浪漫主义传统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罗马文化史系孕育着西方文明思想的源头,而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则是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根基载体,通过古希腊神话传说来探讨当时的社会秩序同人们悲剧命运的联系,对于了解和进一步探索古希腊时期的悲剧精神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唐蒋云露 《传承》2014,(6):108-113
姆六甲是壮族神话谱系中集创世女神、始祖母神和女性文化英雄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首位神话人物。姆六甲神话记录了她创世造人、治世定物等神圣功绩。姆六甲神话是壮族神话中的根基神话。从神话内部进行论证,分析姆六甲神话在内容上对壮族其他神话所起的奠基作用,从神话外部进行论证,分析姆六甲神话所反映的壮族先民生活状况和社会组织形态,以此回观它与壮族诸神话的关系,能使我们明确姆六甲神话在壮族神话中的源头地位,重新认识壮族这一珍贵的远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蔡美云  张含 《人民论坛》2022,(21):107-109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观群怨”“风骨”“文以载道”“童心”“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气韵生动”等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和道德理想进行了根本性塑造,也哺育并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和审美理想。站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高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我们应全面把握古代文艺观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深刻领悟中国古代文艺精神与政治精神、伦理精神、生命精神、自然精神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6,(3)
在古代这一特定时期,我国城市中的社会心理主要体现为治与乱。以唐代为例,我们应该从城市地理空间、城市政治文化和城市市民生活空间三方面具体认识当时的城市社会心理。而城市心理在各方面具有不同的体现,长安与洛阳表现在为盛世的城市气度,而睢阳表现为非常时期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5.
杨显 《新东方》2013,(4):54-57
黎族神话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问题是神话理论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根源的寻找不在遥远的天边,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社会人间。自然原因、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是黎族神话产生的三大根源。  相似文献   

16.
侗族“约法款”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法款”,是侗族古代社会款组织制定的规约和法律总称。它在侗族历史上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就是到了近代和当代,这种影响在侗族社会的政治及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仍然突出地表现出来。研究侗族的“约法款”,对于研究侗族的历史、政治、精神文化、社会结构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991年2月,我们对侗族南部方言区的广西三江,贵州黎平、从江,湖南靖县、通道5县70多个侗族村寨作了考察,把“约法款”在当前侗族社会生活中的传承与变异列为重要考察内容。本文,即是在此次考察的基础上,对侗族“约法款”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赵国春  刘进 《求索》2012,(11):116-117,28
西方传统文化素来以诸多二元对立为其构建深层结构和表现形式,其中古希腊神话中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更是具有代表性,他们的分庭对峙不仅造就了早期的悲剧,更是长期影响了西方社会结构和人类心理结构的塑造。西方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精神革命过程和悲剧正是对这组二元对立相互斗争的扣应。分析西方文学作品中人物人格分裂在日神和酒神精神悖论之悲剧,能够从文化本质上理解西方文学所揭示的人性对善、美渴求和自我失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创造性和毁灭性。  相似文献   

18.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神话一旦被创造加工出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就受到人类其它意识形态的影响、渗透。它里面有宗教的内容,有历史的影子,也有哲学的因素,甚至里面也包含着原始科学的萌芽等等。今天的神话学者们,宗教学者们,历史学者们,哲学家们,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需要去利用它们,去解释它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然而我们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神话首先是作为一种原始的文学艺术而存在。它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文学艺术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9.
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形成和更迭,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有着内在的必然规律。文学的源头是歌谣,歌谣之后是神话。同样内容的神话,有的用韵文吟诵,有的用散文讲述。不同形式的神话在流传中形成两条不同的渠道。散文体这条渠道接着形成的文学体裁是传说和幻想故事,然后是生活故事。韵文体渠道接着形成的体裁是史诗,然后是民间叙事诗。每一种文学体裁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一种孤立现象,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人类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所达到的程  相似文献   

20.
赵新 《前沿》2012,(11):11-13,20
中国神话传说研究有两大核心观念,即中国神话"贫乏论"和"神话历史化"的问题,是构成中国神话研究中的"理论瓶颈",论文尝试应用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对此问题进行重新探讨,认为华夏社会结构中的巫术文化与血缘文化的精神之争、殷周礼乐文化的强势推进、诸子时代的理性改造正好对应或说明了布氏的长时段、中时段与短时段因素的重要性,而先秦神话传说的精神特质与文化走向与上述三种时段展开的线索密切相关,其中,作为华夏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它的精神源头先秦儒家对于中国神话传说的改造运动尤其值得考察,因为他们的文化认识不仅见证了华夏文化理性主义的文化胜利,也直接地规引了华夏文化对于神话传说的历史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