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一讲主要讲述宪法与我国的国家基本制度。这一讲,我们继续阐述宪法框架下的国家制度。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人大代表的原则、方法、组织和程序的总和。选举制度的具体内容由《选举法》规定。选举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我国选举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权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主要包括:确定选举组织、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提出候选人、投票程序、代表的罢  相似文献   

2.
洪佳智 《法制与社会》2013,(15):187-188
选举民主作为当今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主要模式,既形成和巩固了以村委会为核心的农村基层自治结构,使村民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当家人,但它在一些新的语境下也遇到了困境——选举之后村民如何有效地参与到村民自治的实践中,通过互相沟通、集体决策来化解农村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这显然不是选举民主本身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参与民主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农村从选举民主走向参与民主的原因,重新考量选举民主和参与民主在村治领域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共早期对党内民主的认识虽然带有片段化,但是这些片段化的认识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权力产生运行机制.党的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并对选举他的党员作报告;领导机关决策依托于大多数党员的意见,党员可以通过发表意见参与决策;党员和下级机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抗议领导机关的决策.这一时期为落实党内民主,中共从选举、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民主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进入了中国共产主义者的话语圈,本文拟通过对遵义会议之前党内文献的梳理,逐步揭示党内民主理论在中共早期的发展和实践历程,以期厘清中共早期对党内民主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4.
选举是一个国家民主宪政制度的组成部分,与民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本文指出如果没有选举制度,就不可能有大规模,深层次的民主政治;离开民主的选举也不可能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完善选举制度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随着选民和代表的民主意识、参政热情不断提高,选举工作的焦点从能否实现选举权转移到怎样更好地实现选举权上来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际进程已向选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对我国基层政权选举的若干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石。而其基石功能能否得以有效发挥则与选举本身的竞争性程度密切相关。中国要走向民主政治,建立起竞争性选举是必由之路。但中国是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以民主化为取向的政治改革应当循序渐进,选举的竞争化也应当自下而上,从乡县逐步上推。本文拟就县乡人大和政府选举的竞争及其法律规制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解放区1946年参议员选举是中国共产党尝试在大城市中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关键性步骤,奠定了哈尔滨市临时参议会召开的基础.这次选举首次以城市建设为中心展开,以城市市民为主体行使宪政权利,开创性地提出了"推选哈尔滨市民各阶层的代表,树立纯正的崭新的民主政治"的选举方针以及确立了"职业团体推选"与"聘请先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是一次既有民主形式又有民主内容的新民主主义①民主政治②的可贵尝试.  相似文献   

8.
选举是民主运作的方式,它既是民主化的目标,又是民主化的工具,合理的选举方式是民主制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选举制度的改革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可行的思路。当然,我国是一个缺少民主传统、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这些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选举制度的建设,这就决定了  相似文献   

9.
刘爽  纠丽英 《法制与社会》2013,(20):163-164
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目前,我国对选举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完善,但是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将影响我国民主社会的构建。因此,完善选举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上一讲主要讲述宪法与我国的国家基本制度.这一讲,我们继续阐述宪法框架下的国家制度. 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指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人大代表的原则、方法、组织和程序的总和.选举制度的具体内容由《选举法》规定.选举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我国选举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权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相似文献   

11.
发展党内民主,对于促进我党的科学执政和防止党员滥用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应该从规范选举程序、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改进选举人的提名方式、在党内选举中推行竞争机制、明确党代会的地位、设立党代会的常设机构等措施入手,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通过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实行人大代表常任制等方式扩大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11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一些地方顺应基层民主建设的形势,开展改革试点,尝试进行乡镇长直接选举。在乡镇长直选过程中,通过民主选举保证了直接选举等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在公正、合法的程序下进行;直选改革也充分体现了选举民主在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民主选举和选举民主互蕴其中,共同作用于基层民主,在现阶段的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广义的选举制度是指选举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所应遵循的各种制度。但本文所论述的仅限于选举代表机关代表的选举制度,包括选举代表机关代表的各种原则、方法和组织程序等。笔者认为,选举制度是决定和组织代表机关的基础,选举制度的民主化程度,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国家的民主性质和民主的发展程度。本文拟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选举法,结合我国选举工作实践,就实现我国选举制度民主化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发展村级民主的走上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村委会选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村委会选举的正常进行,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的内容包括四大"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制度建设上,则体现为村民选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及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制度,而其中村民选举制度最重要,村委会是否通过选举产生,是检验村民自治是否实现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所以要完善村民自治就要解决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特征之一。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改革完善人大选举制度和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廖建程 《法制与经济》2009,(2):114-115,117
自1998年11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一些地方顺应基层民主建设的形势,开展改革试点,尝试进行乡镇长直接选举。在乡镇长直选过程中,通过民主选举保证了直接选举等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在公正、合法的程序下进行;直选改革也充分体现了选举民主在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民主选举和选举民主互蕴其中,共同作用于基层民主,在现阶段的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前夕的3月3日,一些政协委员在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时,把西方民主评论了一番,说“选票式”民主会产生“民主暴政”,“西方民主的本质之一就是没钱就别想民主”。西方民主到底是什么?似乎应该再探讨一下。笔者认为,无论从纯学术观点或现实政治需要出发,应该对它有个客观的科学分析。西方民主的首要内容当然是选举,这种选举就是凡合格公民都有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权,即通常所说的普选。任何政府只有经过人民普选产生才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选举本身意味着政府必须随时接受人民监督和罢免。选举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19.
<正> 去年12月26日至今年3月26日苏联进行的具有民主竞争色彩的选举活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有人称之为“红色议员选举”。 “民主”不知喊了多少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发展,是建设高度民主的重要环节之一。选举制度的具体内容由选举法以及其他有关选举的规范性文件所规定。1953年2月,我国第一次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79年7月,经过修订,我国颁布了新的现行的选举法。同原来的相比,新选举法在社会主义民主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新选举法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这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