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工作全面开展两年多以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被告人可当庭陈述上诉理由、进行辩护,其权利得到了  相似文献   

2.
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程序落实情况总体不错,但也暴露出落实不彻底和程序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如书面审理的实质延续、出庭检察员职能薄弱、羁押地开庭积弊重重;应对方案在于完善二审庭前准备程序、强化出庭检察员职能、集中羁押死刑被告人.  相似文献   

3.
直击90分钟审结8案 4月12日上午,宜州市法院科技审判法庭内,刑事审判庭对被告人杨长华盗窃等8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案集中进行审理,河池市中院、检察院、宜州市政法委的领导以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14人到庭观摩,被告人的家属等50多人旁听. 9时整,8名法警将8名被告人押进法庭.独任审判员一并查明被告人的身份、宣布案由,同时告知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名单,告知申请回避、辩护等权利,审判员问,被告人是否已听清楚,是否申请回避? 众被告人分别回答,已听清楚了,不需要申请回避.  相似文献   

4.
叶国雄要求改判徇私枉法罪 备受社会关注的深圳宝安公安分局民警合伙收受贿赂、违规撤销对犯罪分子的网上追逃措施、导致案犯长期脱逃一案,昨日又有新进展。今年1月,深圳盐田区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人叶国雄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被告人窦文浩、李浒也分别获刑。叶国雄随后提起上诉,昨日下午,该案二审在深圳中院刑事审判庭开庭。  相似文献   

5.
案件简讯     
《中国审判》2012,(7):7-7
山东高院"聂磊涉黑案"二审开庭审理2012年6月19日,山东省高级法院在胶州市人民法院开庭二审聂磊等人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山东高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围绕一审判决认定的被告人聂磊有关故意伤害的犯罪事实,以及被告人聂磊及其辩护人对一审判决认定的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组织卖淫罪有异议的事实、证据部分进行了法庭审理。2012年3月20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聂磊涉黑案"32名主犯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聂磊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闫成山)  相似文献   

6.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强调了二审公开开庭审理,使合议庭直接听取上诉、抗诉意见,对案件进行全面审理,有效发挥二审程序的审判监督作用。但是,实行二审案件公开审理,却一直是刑事审判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长期以来,刑事二审案件的开庭比例一直不高。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二审开庭比例曾一度有所上升,但仍未有突破性的变化。从1998年开始,我院从改革审判管理机制入手,强化管理手段,优化庭审方法,将审判方式上的小改小革转化为刑事审判工作的全方位改革,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二审案件开庭难的问题。一年来,我院刑事二审开庭…  相似文献   

7.
导言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根据这个规定,在现行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都一律实行了开庭审理的制度,而对于被告人提起上诉的绝大部分刑事案件在二审时都不开庭,并且存在死刑核准程序与二审程序合二为一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0,(18):64-64
最高法,最高检:死刑犯上诉开审后不许撒诉 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对死刑判决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宣判前提出撤回上诉人民法院是否准许的批复》。该批复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死刑犯的权益和确保死刑案件的审判质量,要求一审被判死刑的被告人上诉后,在二审开庭后宣判前又“反悔”要求撤诉,将不被允许,继续按上诉程序审理。  相似文献   

9.
2016年9月7日、8日,本刊记者以旁听者身份目击了备受辽宁省盘锦市社会各界关注的夏铁刚涉黑案的二审开庭.在为期两天的庭审中,法庭上不断出现令人震惊的场景——辩护律师在休庭期间被人暗示“这个案件是有背景的”、第一被告人当庭哭诉自己遭遇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律师》2010,(10):74-74
为最大限度地保障死刑犯的权益和确保死刑案件的审判质量.一审被判死刑的被告人上诉后,在二审开庭后宣判前又“反悔”要求撤诉,将不被允许,继续按上诉程序审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对死刑判决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宣判前提出撤回上诉人民法院是否准许的批复》,此批复的上述规定自201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的律师辩护制度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这一制度刚刚恢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律帅辩护制度,笔者建议如下: (一)刑事诉讼法第110条关于将“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七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并且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这一规定中的限期应适当延长。因为,侦查和检察人员将犯罪案件调查清楚,一般需要几个月时间。相比之下,律师从接受被告人委托到查阅案件材料,了解案情,同在押被告人会见和通信,以及准备辩护意见,仅有三日,这不仅不利于全面了解和正确分析案情,也不利于教育被告人如实陈述,认罪服法。因此,有必要适当增加律师进行出庭前准备工作的时间。 (二)律师应有申请办案人员及诉讼参与人回避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3条至25条虽然对回避已作了具体规定,但在实践中,应回避的司法人员往往不自行回避,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而又不敢申请回避。若律师有权申请回避,则有利于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 (三) 应规定律师在侦查终结阶段参与诉讼。侦查工作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侦查终结后,公安、检察机关要依法作出是否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决定,直接关系到被告人是否负刑事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审判人员、书记员遇有三种情形之一的,必须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书面形式申请他们回避。审判实践中,通常是到开庭时,才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合议庭组成人员(或独任审判人员)、书记员回避的权利。笔者认为,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回避权利的时间,应在决定立案并确定承办人员后,不应待开庭时才告知。因为有的当事人对回避制度不了解,并且若当事人在开庭时申请回避的理由充分,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在开庭以前实际上已参与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这显然有悖于回避制度。因此,应在案件受理后,确定采用合议制或独任制审判,从着手接触案件伊始,就告知双方当事人审理该案的合议庭  相似文献   

13.
赵炜 《天津检察》2007,(6):30-31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的规定,在审判阶段申请回避权的主体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被告人,显然提起公诉的检察人员并不包括在申请回避主体的范围之内。这就意味着代表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的公诉人,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中的第二审审理方式,是指刑事案件经一审判决或裁定后,因被告人提出上诉或检察院提出抗诉而进入二审,第二审法院审理该案件所采用的形式。对这个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未作规定。目前在司法实践中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即书面审、直接审、庭外调查讯问三种形式。所谓书面审,指不传唤当事人,合议庭只根据全部案卷材料进行审查,然后评议,依法作出裁判;所谓直接审,是指第二审法院直接开庭,传唤当事人和通知诉讼参与人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实践中,对二审刑事案件的审理方式有两种;一是书面审理,即不再传唤当事人和通知诉讼参与人到庭,不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只根据一审法院移送的全部卷宗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二审裁判。二是直接审理,即通过正式开庭,提审被告人,传唤当事人和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参加庭审调查,法庭辩论等诉讼程序,然后作出二审裁判。长期以来,实际上书面审理成了主要审理方式,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司法透明度和司法民主意识增强,二审刑事案件审判方式已开始引起司法领导部门重视,要求有关二审法院以根本上扭转对二审刑事案件,尤其是对上诉案件偏重于书面审理的倾向,注重运用直接审理方式进行二审。直接审理方式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6.
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基本原则二审开庭正当程序的原则。1.二审开庭的程序性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在2005年1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使死刑第二审案件由书面审理向全面开庭审理过渡。审理方式的转换可以在朝夕间完成,但审理方式功能的发挥却是一个漫长的过  相似文献   

17.
大家谈     
开庭后再告知申请回避权弊端多果。笔者认为,申请回避权应在诉讼阶段开始之时告知当事人,使其能及时对应当回避的人员提出回避申请,避免在后一诉讼环节中申请前一环节的有关人员回避。在侦查阶段,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讯问(询问)当事人时,应讲明身份,...  相似文献   

18.
陈宏 《青海检察》1999,(2):18-18
回避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申请回避权是人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只有人民法院在开庭时能够将申请回避权作为一项基本诉讼权利告知当事人,这是因为刑诉法第154条有明确要求,而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由于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在办案过程中,都没有将告知当事人享有申请回避权作为自己的法定义务和办案的必经程度。笔者认为,这显著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死刑二审开庭,从证据适用上看,举证责任的配置不尽明确,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少,刑二审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在庭审中得不到最为充分的查明和论证。因此,在死刑二审开庭中应明确质证程序和举证责任承担、升格死刑案件证据的证明标准、强化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不断提高刑事二审案件开庭率是刑事审判改革的一个方向,目前有不少地方刑事二审案件的开庭率要求达到百分之百。实践证明,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既加大了法、检两家的工作量,造成不必要的司法资源浪费,也不同程度影响了诉讼效率,同时并不必然提高诉讼质量。应当在二审程序中增设简易程序,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