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九叶"诗人辛笛以其知识分子和诗人的双重身份而存在。辛笛先生的诗"抒情"气质见长,70年的诗歌创作为对象。他诗中的艺术形象充满了对祖国、对生命以及对诗歌艺术追求的热爱。在20世纪中国历史变动的大时代中,当人生面临社会现实困境时,如何努力把个体生命融入时代的知识分子实践者和思想者形象;以及当诗歌艺术面临被挟制的创作困境时,又是如何在时代的潮流中坚守艺术信仰、保持自我的艺术创作者形象,以期揭示辛笛作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彰显出的精神形象内涵及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熊毅 《求索》2008,(3):191-193
十七世纪的巴洛克文学以它独特的个性驰骋欧洲大陆文坛,当这支异军踏上英伦岛时衍生出有着浓郁本土化特色的英国玄学派,其代表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的诗歌奇谲而诡秘,折射出一定的后现代色彩。本文拟将以后现代的视角以及新批评细读法对多恩诗歌进行分析,挖掘其诗歌的后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 ,历来有“诗国”之称 ,曾涌现过许多极其著名的诗人。在世纪之交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时 ,很自然地会想到 :诗歌在新世纪是否会有新的表现和变化 ?与以往的诗歌相比将会有什么不同 ?是否会重新崛起 ?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孙琴安先生。记者 :您是著名文学评论家 ,对旧诗、新诗都有研究 ,并出版过一些这方面的书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很想听听您对新世纪诗歌的看法。先请您谈谈诗歌的演变和未来的变化。孙琴安 :可以。对于新世纪诗歌的走向 ,也是我目前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中国的诗先从《诗经》的四言变…  相似文献   

4.
万般妙意 归于趣象——余光中诗歌意象世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光中是一个拥有“诗歌、散文、翻译、评论”四度空间的大家 ,他的诗歌创作散发着无尽的艺术魅力。文章在采用比较学、文艺心理学、艺术美学、接受美学等相结合的文学批评方法 ,自化合、二元、对比的艺术视角出发 ,对余光中诗歌的意象世界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国庆 《前沿》2012,(13):196-198
晚唐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呈现出奇情异彩的一个时期。历代学者在提到这个时代诗家时,关注的焦点大多是诸如李商隐、杜牧之类的杰出诗人,而对许浑却很少驻足、留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晚唐诗人许浑诗歌的思想内涵,经过分析之后,认为他的诗歌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他的诗歌也是他心路历程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6.
当我打开这本还在散发着油墨香的《杜甫诗歌讲演录》时,先师程千帆先生在讲台上为我们讲授杜诗的景象时时浮现在我眼前,虽然千帆师已经离去整整六年了。  相似文献   

7.
安史之乱期间不仅是唐代诗歌,也是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转折点,应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但实际上人们对此仅做了些浅耕粗作。在这方面作点细致的研究,可以使学术界对安史之乱期间的唐诗研究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王珂 《思想战线》2003,29(3):74-78
英美意象派诗歌及自由诗革命对中国新诗初期诗体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意象派诗歌为代表的欧美现代诗歌运动促进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而处于"五四"激进时代的新诗人对意象派诗歌和自由诗革命的误读,特别是对意象派诗歌诗体的自由化和内容的平民化的过度迷恋,导致了新诗的过度自由化、散文化,直接加速了中国的新诗革命,不仅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方式和内容,也影响到了新诗草创时诗的形态、体式及初期新诗的文体特征、文体价值,甚至整个新诗历史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9.
李春丽 《前沿》2006,(3):179-181
以意为主,是传统诗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命题.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在理论上提倡"纯诗",强调诗是心灵化的艺术.其中既有对传统诗歌理论强调诗歌内质意蕴的思想的继承,也有现代性的超越.重要的是,心灵化的理论前提使现代诗群不凌驾于时代与现实之上做豪放而空洞的抒情;而是做心灵的观照与反省,将笔触伸向了深邃细腻的灵魂深处进行开掘,表达了整体性的面对时代风云的变幻的迷惘困惑、无所适从的心境,从一个侧面更深地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时代情绪,成为现代诗歌领域卓有创造的一派.  相似文献   

10.
倒U形假说     
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和多德森提出,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能把工作做得最好。当一个人一点儿兴奋都没有时,也就没有做好工作的动力了。相应地,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  相似文献   

11.
当人类跨入21世纪之后,一场全球性的商战将愈演愈烈。国有企业如何才能在新的条件下求得生存、发展?如何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成为这场商战的赢家?笔者近日对德国国有企业维亚格股份公司的沉浮历史进行剖析后,深感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势在必行。 维业格股份公司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德意志帝国。当时德意志帝国为了增强军事实力,于1923年3月7日在柏林成立维亚格国家垄断企业,并垄断了电力、  相似文献   

12.
在我编织孩提梦幻时, 总想当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小冬子、张嘎子是我儿时的榜样, 要做党的红孩子!  相似文献   

13.
我与《人大研究》杂志及她的编辑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当我收到我与《人大研究》杂志”征文活动的邀请时,我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写一点东西,以表达我们互为知己的情感。我曾想,要写一篇散文,因散文最能表达深沉的敬意。我也曾想,要写一首诗歌,因为诗歌最能抒发赞美的情怀。思来想去,散文没有写成,诗歌也只凑成了几句: 你在西北高原,我在东海岸边,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历史的责任把我们紧紧相联…… 下面所写的,权且作为这几句打油诗的注解和补充吧。  相似文献   

14.
<正>周孟杰说,走上诗歌创作之路,源于他对诗歌的憧憬与喜爱,特别是在中学时代,这种热爱达到了最炽热的时期。那个与舒婷通信的青年民警中学时代,周孟杰受当时蓬勃发展的“朦胧诗”的影响,开始诗歌阅读和写作。他心里充盈着诗歌创作的激情,梦想自己将来可以做一个才华横溢、长发飘逸的流浪诗人,游走四方。  相似文献   

15.
“三曹”诗歌异中有同 ,同中有异 ,各领风骚 ,各成绝技。从艺术形式上看 ,“三曹”各有因革 ,各占胜场 ,然曹丕最富于创新精神。从艺术表现上看 ,曹植真正确立抒情诗在诗坛的牢固地位。在描写手法运用上 ,中国诗歌形神兼备艺术境界的确立 ,当始于曹丕 ,成于曹植。中国诗歌文质并重 ,情文并茂的确立 ,当以曹丕开其端 ,曹植功其成。从总体艺术风格上看 ,曹操诗主刚 ,曹丕诗主柔 ,曹植诗则刚柔相济 ,从而博得了“正派的宗”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松州》2010,(6)
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只有当文化产业在软实力中做大做强并迸发出民族的或国家的奇光异彩时,才能彰显出软实力的魅力。本文依据赤峰的地区特色,提出了做大做强其文化产业的构想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徐立钱 《前沿》2014,(11):205-207
本文从反传统的视角出发,试图反原鲁迅对于诗歌写作的真实态度,探讨其诗歌形式演变透露的信息,并考察鲁迅旧诗与“传统”的关系。本文认为,鲁迅私下里喜欢诗歌写作,但是出于反传统的时代需要,因此不愿意在公开场合为诗歌写作摇旗呐喊。而从具体的诗歌形式上看,鲁迅不愿意发表自己擅长写作的旧诗,却愿意发表自己并不擅长的新诗,并出版散文诗集《野草》,同样表明了反传统的巨大作用。还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在私下写作旧诗时,鲁迅继承的也不是“风花雪月”的传统,而是屈原、杜甫这些诗人所创造的“感时忧国”的传统。这充分表明了鲁迅在获取传统时所具备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8.
林戈 《岭南学刊》2001,(2):85-86
1998年 ,北京零点调查集团做过“你喜欢什么文体”的调查 ,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重庆五市的1500名市民中 ,只有3.7%的人表示喜欢诗歌 ,诗歌成了最不受欢迎的文体之一。我国历来被称为“诗国” ,诗词被称为国之瑰宝 ,这个瑰宝为什么今天最不受欢迎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诗词的某些误解或片面的看法。因此 ,我认为有必要对如下问题进行讨论 ,以统一认识。一、“五四”运动对诗歌的影响要辩证分析“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波澜壮阔的新文学革命运动 ,“五四”反帝反封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革…  相似文献   

19.
童年时代,我最喜爱的读物便是冰心的《寄小读者》。长大一点了,对冰心的《繁星》等诗歌爱不释手,每首都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一直到进入了大学,冰心仍然是我最敬爱的作家。参加工作了,我床头摆着的第一本书仍然是《冰心选集》。当我得知冰心是民进中央的副主席时,我便热切  相似文献   

20.
对"以意逆志"说的传统解读,忽略了对孟子弟子咸丘蒙所提问题本身的研究。孟子其实是针对咸丘蒙在读诗时的跳跃、附会,提出解诗首先应当忠实于眼前的文本本身,不可生搬硬套,也不可把理解局限在诗文中某些个别的言辞之内。"意"是指诗篇本身的原意、本意,而非读者之心意。"以意逆志"的意义在于明确读诗当以识志、明志为目的,其思想本质是孟子继承孔子的诗教之志,试图通过诗歌复现仁义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