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尽管 2月 19日日本首相森喜朗拒绝了执政党要他尽快辞职的强烈要求,但是,森喜朗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他的去留已成为当前日本政局的焦点。日本舆论说,首相下台已不可避免,问题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下台,以及由谁来接替他。 2月 10日,美国格林维尔号核潜艇紧急上浮将日本爱媛号渔业实习船撞沉事件发生后,日本首相森喜朗也接连挨撞,“倒霉”的事儿不断。 第一桩“倒霉”的事发生在日本实习船被美国核潜艇撞沉当天。事故发生时,森喜朗正在神奈川县户冢高尔夫球场打球,他接到事故报告后,没有立即打道回府,而是继续玩了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0,(16)
驻科索沃国际维和部队和国际警察部队4日在科索沃南部地区以“战犯”罪名逮捕一塞族青年,并因此与当地塞族人发生严重冲突,16名塞族人和16名维和士兵受伤。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5日正式宣布普京当选俄联邦总统,普京的得票率为52.94%。 日本自民党新总裁森喜朗5日被自民党、公民党和保守党组成的联盟推举为日本新一任首相,森喜朗于当晚组成了日本新一届内阁。 位于北爱尔兰北部城市伦敦德里的一个英军基地6日发生一起炸弹爆炸事件,但无人员伤亡。这是英国政府自2月宣布中止北爱地方政府行使权力、恢复对北爱直接管理以…  相似文献   

3.
日本首相森喜朗结束了为期8 天的南亚之行于8月26日 回到东京。日本首相时隔10年对南亚次大陆的再次访问,实现了森喜朗出访前所设定的部分目标,今后日本与南亚国家的关系引人注目。 森喜朗南亚之行的第一站是孟加拉国,双方主要讨论了双边经济合作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等问题。作为新的日孟经济合作项目,日本将于今年11月召开对孟加拉国天然气投资讨论会;在令后5年内,日本将招待包括孟加拉国在内的西南亚七国的5000名青年访问日本,增进日本同这些国家的交流。 森喜朗南亚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尼泊尔。森喜朗仅用6个小时就完成…  相似文献   

4.
最近,日本首相森喜朗决定设 立“日本有事法制”,要求防 卫厅长官虎岛和夫等有关政府阁僚从10月开始就此研究拟定相关法案,并准备明年在国会上审议通过这些法案。日本舆论认为,“日本有事法制”的设立将使包括“周边事态法案”在内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的实行更具有法律依据。这是森喜朗内阁向强化日美防卫合作迈出的新步骤。 人们知道,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是去年4月27日日本众议院不顾日本各界的反对强行通过的。它们包括以下三个法案:《周边事态法案》、《自卫队修改法案》以及《日美物品劳役相互提供物资和后…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9,(34)
李登辉又在大放厥词了。8月10日他在台湾的一个场合讲话时说,他提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引起世界哗然“非常好,愈闹愈大,念闹愈好。”在这里,李登辉是越说越明白了。已被国际社会认定为“麻烦制造者”、“不可预测的政客”。“搅局者”的李登辉,再一次赤裸裸地暴露他蓄意搞分裂的真面目。他就是要在两岸关系上做文章,利用破坏两岸关系制造区域紧张,不但要以台湾人民的利益为赌注,甚至还企图以世界的和平与安定为赌注。这样一个政治狂人的所作所为到底说明了什么呢?据台湾媒体报道,李登辉的说词是这样的:“我提出两岸关系是…  相似文献   

6.
秦华 《瞭望》1999,(31)
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后,两岸关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一时兴高采烈,但很快就遭到了一切维护祖国统一人士的迎头痛击。分裂不得人心,又一次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蓄谋己久精心策划7月9日,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电台专访。在谈到两岸关系时称,台湾“自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这是李登辉继抛出妄图肢解中国的“七块论”后,干脆撕去伪装,公开、明确的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关系”的分裂活动。李登辉提出“两国论”是一次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两国论”一抛出,立即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国际社会也普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但是,李登辉并未有所收敛。8月10日,他在谈到“两国论”引起国际社会哗然时,竟称“愈闹愈大,愈闹愈好”。在8月28日至29日国民党第15全会第2次会议上,李登辉执意将“两国论”写入国民党的文件,作为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看来,李登辉是铁了心要否定…  相似文献   

8.
4月18日,日本首相森喜朗正式向公众宣布辞职。他承认,在担任首相一年里,由于自己一系列失言造成了许多麻烦,因而失去了舆论的支持和国民的理解。随着4月24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投票日的临近,森喜朗首相下台进入了倒计时。这位原本被誉为人缘不亚于已故首相小渊惠三的政治家自去年此时上台,至今才1年的时间,结果内阁支持率已跌到5.6%,为战后历代首相支持率的最低点。日经平均股指从去年春天的2万多点跌到1.3万点,84%的人认为经济状况恶化,大银行至今还拥有不良债权达12.7万亿日元,这些都与森政府的政策有关。实际上,森喜朗政府…  相似文献   

9.
秦华 《瞭望》1997,(38)
“金钱外交”能够拓展“国际空间”吗?———评李登辉的巴拿马之行●秦华李登辉于9月4日晚带领一个庞大代表团启程,途经美国夏威夷,赴中南美洲的巴拿马参加国际运河会议,并随后赴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巴拉圭等国活动,为期16天。他的这次活动的重中之重是出席巴拿...  相似文献   

10.
森内阁启航     
曾经当过新闻记者的森喜朗在 火山爆发、原执政联盟分 裂、首相突然病危、众议院大选临近、八国首脑会议即将在日本举行、日俄首脑面临会谈、日朝双边关系松动、景气恢复进入关键时刻的重要时期,被推上了日本首相的宝座。 那么,这位至今不被外界所熟知的森喜朗及其内阁的政策走向又如何呢? 森喜朗虽少被外界了解,但他在自民党内一直是一位有相当实力的人物,是前任首相小渊惠三的同窗好友。森喜朗先后担任过总理府总务副长官、福田内阁官房副长官、自民党国会对策委员会委员长、自民党文教部会长、自民党副干事长、中曾根内阁文部大臣。…  相似文献   

11.
安华 《瞭望》2001,(38)
李登辉在9月7日接受日本《读卖新闻》驻台记者采访时公开提出,期待“台湾团结联盟”能成为台湾政党改组的重要诱因,并通过12月份的“立委”选举,推动与执政的民进党等本土势力“统合”,形成台湾当局的“安定执政党”。各方信息表明,在李登辉主导下刻意标榜所谓“本土化”的“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具有明显的三大特征。强烈的“李登辉企图” 李登辉在台上12年,着力形成旨在终结“国民党外来政权”,带领台湾“走出中国”,建立所谓台澎金马“生命共同体”的“李登辉路线”。但李登辉下台1年多来,他原来所  相似文献   

12.
姜毅 《瞭望》2000,(38)
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36-5 日的东京之行是他开展亚太 外交的重要一站,也是俄罗斯新政权努力保持俄日关系稳定化的重要活动。 与以往一样,双边关系仍然是主要讨论的问题。日本急于了解克里姆林宫新主人对日政策的动向,特别希望能够保持由两国前领导人开始的有关和平条约和领土问题谈判的进程。森喜朗首相在会谈中再次提出了划定两国国界问题的提案。与日本拘泥于领土问题的急切态度相反,俄罗斯似乎更“钟情”于双方其他领域的合作和地区安全问题。在这样一种气氛下,双方发表的涉及多方面内容的一揽子联合声明就很像一篇表面的外交文…  相似文献   

13.
辛旗 《瞭望》2000,(14)
在3月 18日台湾地区变更领导人的活动中,国民党遭到惨败。 台湾岛内的舆论认为,国民党的惨败,是李登辉一手造成的。正因如此,自 18日变更领导人的活动一结束,台湾岛内要求李登辉下台的呼声就一浪高过一浪,国民党内也出现了要求李登辉立即下台的强烈呼声。但是,李登辉并不想马上放弃他的权力,国民党高层于3月 19日宣布,李登辉将于今年9月召开的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上辞职。此消息一传出,台湾岛内的抗议活动更加升级,要求李登辉立即下台的呼声,从台北的国民党中央党部迅速蔓延到台湾全岛及海外。在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  相似文献   

14.
王升 《瞭望》1995,(26)
李登辉大搞“务实外交”意欲何为王升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李登辉不管以什么名义、什么方式到美国访问,都是一种赤裸裸地制造“两个中国”的行为,而且标志着台湾当局以“台湾问题国际化”为目的的“务实外交”活动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金钱交易的“务实外交”进...  相似文献   

15.
严峻 《瞭望》2001,(27)
近一段时期,李登辉似乎耐 不住退休后的寂寞,不断 跳出来公开支持陈水扁和民进党。继李登辉在《虎口的总统》及《李登辉执政告白》两本书中,一方面大力攻击“泛蓝军势力”(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另一方面为陈水扁执政以来造成台湾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开脱责任,并为其鼓劲加油后,6月8日及13日,李登辉与陈水扁两度晤谈,共谋所谓的“政党重组”。6月13日,李登辉公开向民进党进行信心喊话,称“民进党在  相似文献   

16.
钟文 《瞭望》1990,(14)
台湾第八任伪正副总统选举,经过一年多的角逐和临选前的争斗,最终以李登辉当选为“总统”,李元簇当选为“副总统”而落下帷幕。 这次大选是蒋经国之后国民党高层权力的一次再分配。为此,国民党内部各派政治势力纷纷出笼,不惜撕破脸皮、大打出手,酿成了国民党逃台40余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党内斗争。斗争的结果,将对台湾政局未来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跌宕起伏的争斗过程 这场斗争在国民党高层内部酝酿已久,经历了较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各种势力并起,相互混战。从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起,便有一股反李登辉势力开始暗中活动。一年多来,这股势力不断集结发展,终于公开挑明要与“二李”争夺正副“总统”的职位。 但是,在反对势力的不同派系之间仍然是同床异梦、各怀心计,未能结成统一的联盟。因此使李登辉得以在1月31日国民党中常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台湾《自立晚报》转载了日本《朝日新闻》的一篇题为《生为台湾人的悲哀——李总统与司马辽太郎对谈》的文章。这篇由日本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采写的文章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台湾新闻界慨叹,李登辉的内心世界,日本人比台湾人还要了解得多。李登辉在用日语与司马辽太郎长谈时,讲了他不肯对台湾媒体讲的对台湾未来走向独立的设计,于是,台湾人从日本人那里了解了李登辉的台独心迹,这使台湾人一方面痛感李登辉对日本人的信任竟超过对自己的同胞,另一方面又因李登辉“生为台湾人的悲哀”而感到格外震惊。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9,(29)
李登辉7月9日借一家德国媒体的采访,公开抛出了所谓两岸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谬论,再一次激起海内外中国人的公愤和同声谴责。李登辉的分裂言行彻底暴露了他蓄意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真面目,必将受到中华民族和历史的唾弃。此时此刻,人们十分关注:李登辉意欲何为?李登辉的分裂言行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后果?李登辉的“两国论”出笼后,台湾当局的一些人士四出解说,为李登辉谬论添加注脚。他们赤裸裸地称:李登辉此说的短期目标是要对付预定于今秋进行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的访台;长远目标则是要使面向21世纪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登辉迫于国民党内外民众的 巨大压力,不得不于3月24 日上午黯然辞去已任职12年的国民党主席职务。与之同时辞职的,还有国民党中央秘书长黄昆辉等高级党务主管。李登辉自己种下的苦果 李登辉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有今天的下场。回想主政台湾期间,呼风唤雨,何等威风,党政军警特大权,一人独揽,民主其表,独裁其里,耍尽权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多少人遭受打击和排斥。如今呢,虽然恋栈难舍,但毕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李登辉主政台湾,利用手中的权力,大力培植“台独”势力。把“台独”写入党纲的民进党,就是李登辉…  相似文献   

20.
刘江 《瞭望》2001,(Z1)
新世纪是在一片祝贺和欢庆声中降临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承认过去的一年是“欢乐和不幸相伴的一年,但好转的趋向已经出现”,他希望人民“健康、和睦、顺遂和成功”;法国总统希拉克相信2001年对世界、对欧洲、对法国都将是“有益的一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说新的挑战要求英国“作出鲜明的政策抉择”;德国总理施罗德强调欧洲一体化符合德国的国家利益;日本首相森喜朗表示要使21世纪的头10年成为日本“获得新生”的10年……21世纪的世界到底会是怎样呢!正如一位法国人在1901年1月1日描写世纪更迭时的一段话:“一位旅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