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永文 《瞭望》1999,(13)
有关科索沃和平的第二轮谈判,在巴黎会议中心进行了4天之后,3月19日以失败告终。美国把和谈失败的责任栽在南联盟政府身上,并威胁说北约已作好了“惩罚”南联盟的准备。巴尔干再次被推到了一场战争的边缘。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但归根到底是南联盟的内部事务...  相似文献   

2.
英军坦克在马其顿北约军事基地参加训练,为北约打击科索沃作准备##D科索沃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那里发生的民族冲突本来属于南联盟的内政问题。然而,今天那里战云笼罩,竟成了国际政治、军事热点。去年10月以来,北约已经连续两次对南联盟发出动武的警告。联合国宪章明文规定,“在国际关系L不得以武力或使用武力相威胁,侵害任何会员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北约扬言要对南联盟动武,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蔑视。而且,这也违背了北约组织的有关原则。《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如果有一个或数个北约成员国受到外国军事力量的…  相似文献   

3.
南联盟塞尔维亚议会和南联盟领导人接受了西方与俄罗斯提出的科索沃和平协议后,美国作出了比较谨慎的反应,一方面对这一进展表示欢迎,另一方面则强调仍然坚持轰炸,称只有在南联盟开始执行协议后,北约才会停止轰炸。此间分析家们认为,美国之所以表态“谨慎”,一方面是因为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困窘后,美国终于找到了台阶下,可以‘体面”结束对南联盟的野蛮轰炸了;另一方面美国也担心执行和平协议仍将面临重重困难,解决巴尔干问题的道路曲折,美国恐怕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所谓科索沃和平协议事实上完全是北约用炸弹和导弹强加给南…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9,(9)
前南问题联络小组6国外长23日下午在朗布依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参加科索沃和谈的南联盟塞阿两族代表已就科索沃实质性自治问题达成一致,有关履行该协议的会议将于3月15日开始在法国举行。舆论认为,谈判再次推迟,北约也没在23日动武,除了国际社会呼吁和平解决危机的压力外,主要是美国和北约担心科索沃冲突之火延烧到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科索沃的民族矛盾有跨地区的历史渊源,它不仅和阿尔巴尼亚而且还同马其顿密切相关。马其顿在历史上曾分属于希腊。土耳立南镇村夫和保加利亚,无论是民族矛盾或领土纠纷都带有国际性,盘根错节…  相似文献   

5.
全球要闻     
《瞭望》1998,(26)
全球要闻(6月15日—21日)北约在巴尔干举行空中演习对南施压北约6月15日6时至10时在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举行了代号为“猎鹰”的空军演习。这是北约在巴尔干半岛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空军演习。这次演习是在科索沃局势进一步紧张的情况下举行的。13个北约国...  相似文献   

6.
6月12日凌晨,俄罗斯的一支先头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开人南联盟科索沃省首府普里什蒂纳。美英等国对此表示"震惊"之余,急忙下令驻扎在巴尔干的北约先遣部队迅速进人科索沃c这次酝酿已久的科索沃"维和"行动,就以俄罗斯同北约的竞争拉开了帷幕。而这一颇具戏剧性和象征性的序幕,也预示着科索沃"维和"行动的道路将坎坷曲折,矛盾重重。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中,俄罗斯与北约矛盾不断。北约"暂停"空袭后,旧的矛盾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新的矛盾又接连出现。最突出者乃是俄罗斯军队在科索沃"维和"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方面在…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空袭日益加剧和升级,给南联盟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和灾难。但是,北约却千方百计地辩解说,它们这种军事干涉是为了迫使南联盟接受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防止“发生人道主义灾难”。这种以“人权”取代主权的北约干涉主义“新原则”,在北...  相似文献   

8.
全球要闻     
《瞭望》1999,(4)
科索沃危机再起两三个月前,北约做好了对南联盟实施空中打击的一切准备工作,最后终因南联盟让步、决定从科索沃撤出军队,才使局势缓和下来。近日来,科索沃局势急剧恶化,北约再次发出将对南联盟实施空袭的威胁。今年新年刚过,1月8日,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又一次寻...  相似文献   

9.
施平 《瞭望》1999,(27)
因科索沃问题引起的一场战争结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正趾高气扬地欢呼他们的“胜利”。但是,这场历时78天的狂轰滥炸,究竟“胜”在哪里?“利”在何方呢?从表面上看,南斯拉夫接受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的条件,也从科索沃撤出了它的武装力量,北约诸国和俄罗斯的维和部队也先后开进了科索沃,西方舆论都在大谈巴尔干的重建。但是,仔细想想,弓】发战争的矛盾却没有一个真正得到了解决,相反,有些矛盾更加深化了,有些矛盾更加加剧了,有些旧的矛盾没有解决、新的矛盾却又滋生了。总之,在巴尔干,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没有赢得…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9,(25)
联合国安理会10日以14票赞成,l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关于政治解决南联盟科索沃危机的决议。中国投了弃权票。这个决议草案是西方七国和俄罗斯外长经过两天激烈争论于8日达成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的。安理会在北约宣布暂停轰炸、南联盟接受有关和平计划的情况下进行审议。由于草案只字未提北约轰炸南联盟所造成的灾难等问题,因此中国代表团投了弃权票。用自认*担回回国短民_-_--_拉封口俄留队团驳回来既____6月9日,南联盟和北约代表签署了关于南军警部队撤出科索沃安排的协议。南在10日开始撤离行动,11天内将从科索沃撤出…  相似文献   

11.
9月21日,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和北约维和部队将原来的“科索沃解放军”改编成了一支由5000人组成的“科索沃护卫团”。对于北约来说,改编行动可把无法无夭的阿族非法武装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但对南联盟政府来说,对科索沃的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来说,这种改编则无异于把匪徒变成警察,今后科索沃将更没有稳定和安全可言。而且,这支非法武装的合法化,还将对科索沃未来的政治地住产生决定性影响。当北约发动对南联盟空袭之后无法在两三天内解决问题而不得不打78天的时候,当北约撇开联合国而后又不得不回到联合国解决问题的时候,当北约…  相似文献   

12.
铁钢 《瞭望》2001,(15)
经过几个月扑朔迷离的舌战, 又经过26个小时真枪实弹 的武装对峙,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特警终于在4月1日凌晨,将始而“宁死不屈”、继之“束手就擒”的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逮捕。虽然押解米洛舍维奇的车队绝尘而去,但是这场由美国一手导演、在贝尔格莱德市乌日策大街“白官”拉开序幕的民族悲剧,还远远没有画上句号。 众所周知,90年代初以来,对巴尔干半岛这个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垂涎已久的美国,一直将米洛舍维奇视为眼中钉。两年前,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科索沃战争,北约兵进科索沃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依不饶,通…  相似文献   

13.
近来,巴尔干局势进一步恶化。已持续9个多月的波黑战乱未息,马其顿共和国和科索沃的局势又告紧张。欧洲议会不久前发出警告,波黑内战有可能扩人到科索沃和与其顿,把其他巴尔干国家也卷入其中。1992年12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马其顿部署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以防马其顿发生种族  相似文献   

14.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10月13日凌晨向南斯拉夫联盟发出96小时“最后通牒”,宣布如果南联盟不在科索沃问题上全部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北约军队将对其实施空中打击。北约作出动武决定后,由于国际社会普遍主张政治解决危机和南联盟的妥协,一场迫在眉睫的战争危...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制止人道主义灾难”的幌子,对南联盟这个独立主权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已持续了一个月。在数千架次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南斯拉夫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惨重的损失。北约的这种野蛮行径在欧洲制造了一场真正的人道主义灾难。轰炸把南联盟1200万人民置于战火中,六七十万在科索沃的阿族居民为躲避战火,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向邻国。滚滚难民潮已成为欧洲的棘手难题,欧洲国家也为此背上了沉重包袱。本来,解决科索沃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北约应立即悬崖勒马,停止轰炸,坐下来谈判寻求政治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南联盟塞尔维亚议会6月3日通过表决接受了由西方和俄罗斯达成的和平协议,随后,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也表示接受。这个协议虽然在文字上稍有缓和,但是和朗布依埃协议没有根本区别,都是在南联盟代表没有参加的情况下,基本上是按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意志草拟的。舆论认为,科索沃问题的外交斡旋虽有了积极进展,但目前和平方案仍属原则性的,有关各方对一些具体问题尚未达成协议。能否真正实现和平尚待观察。6月7日,南联盟和北约军事代表团就南从科索沃撤军举行了会谈,双方末就有关军事协议达成一致。随后,北约军事代表团团长称,北约…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9,(9)
科索沃谈判难以取得进展的深层原因,是有关各方在和谈中各有所图,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南联盟迫于北约武力威胁和本国外交和舆论压力,南联盟决定参加谈判,目的是想为科索沃问题的解决争取一个较为有利的方案。但是,南联盟曾表示绝对不会接受国家领土分裂和北约武装占领科索沃的事实。当然,南联盟也准备在同西方讨价还价中,以拒绝外国驻军来抬高价码,迫使西方作出更大的妥协。科索沃阿族把参加谈判看成自己走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由于西方国家的插手,科索沃阿族非法武装力量的势力不断增强。阿族试图通过科索沃问题的国际化达到…  相似文献   

18.
自北约维和哥队兴师动众开进南联盟科索沃自治省后,两个多月来科索沃这个弹丸之地的局势并未因此变得太平相反,各种骚乱和恐怖主义活动不断发生,而且出现了塞尔维亚族人3次被集体屠杀的惨剧。“维护和平、制止人遭灾难”,这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再声称的“文明世界”的所谓责任,已被无辜平民的鲜血溅上了重重的问号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理论盛行于冷战结束以后,充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媒体。其背景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唯一超级大国为建立一个美国主宰下的“世界新秩序”,它的手段之一就是打着“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用各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坚决反对北约对南联盟动武,致力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是俄罗斯的一贯立场。在北约开始轰炸南之初,俄罗斯进行了强烈谴责并采取了一些对应措施。后来改变其强硬立场,转而去做“调解人”的角色,试图通过外交斡旋制止北约的军一事行动,使科索沃冲突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作为调停努力的一部分,俄总统叶利钦4月1日提出了召开“8国集团”外长紧急会议讨论和平解决南危机的倡议,14日任命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解决南危机的总统特使,5月2日又召集会议,确定了包括与北约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等必须采取的措施。当时的普里马科夫总理…  相似文献   

20.
1、4月3日,在距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仅2公里的贝尔格莱德热电厂遭到北约空袭2、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5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黄文摄3、3月4日,一名阿族男孩和他的家人离开科索沃自治省后,在马其顿边境找到了临时住地4、3月13日,波、匈捷正式加入北约5、4月20日,贝尔格莱德市民集会反对北约空袭南联盟1999年4月23日—24日,北约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借纪念该组织成立50周年之机,实现了北约的两个“东扩”:一是地理上的向东扩展,正式吸收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