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腐败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政治和社会现象,各国人民都对其深恶痛绝,期望能从根本上扼制和防止这种政治瘟疫的滋生和蔓延。而要有效地扼制和防止腐败,必须深入研究腐败发生的行为机制。腐败行为的发生主要同以下因素有关:1.动机因素。即腐败者的主观因素。根据包容的内涵和特点,引发腐败行为的动机主要有两种;经济利益驱动。腐败,就其大量的表现形式来说,多为经济腐败,即权钱交易。因而,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利益驱动就成为引发腐败行为的首要因素。权钱交易的买卖双方之间,有钱的一方让渡给对方的是金钱,有权的一方凭…  相似文献   

2.
刚过去的2000年,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但令我最难忘的镜头,还是这一年的反腐工作。有人说,2000年是“破纪录”的一年。虽然,反腐败不同于体育比赛,但用“破纪录”三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1999年末到2000年初,人们议论的最热门的反腐话题有三个。一个是人称文盲、法盲加流氓的“三盲院长”姚晓红;一个是以“盯梢”著名并借以把浙江瑞安市委书记、市长等多名干部拉下水的“阿太”陈仕松;再一个就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福建政和县“红包书记”丁仰宁。这三个人,虽然腐败的表现都很有“特色”,但毕竟“身份”太低,…  相似文献   

3.
近日出版的《社会观察》刊发张维为文章,指出中国正在迅速崛起,但腐败问题也严重困扰了中国的崛起。但我们也要看到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所有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都遇到过腐败上升的棘手问题,它们当时的腐败情况比今天的中国还要严重,但最后都通过法治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扭转了腐败蔓延的势头,大大减少了腐败,中国最终也应可以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正>腐败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目前,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如何处理好反腐败与市场经济改革、政府治理、制度安排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利用中国2000~2013年宏观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市场化程度、政府治理和制度安排因素对反腐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提升能够起到消减腐败的作用。政府治理对反腐败影响较为复杂,政府规模表现为规模越大,治理能力越完善,越  相似文献   

5.
遏制腐败一道必须跨越的关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分子以破坏公平、公正和效率为代价,千方百计谋取非法利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了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权威,降低了部分群众接受管理的自觉性,也使得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无组织、无纪律现象日益增加。腐败正成为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腐败蔓延的五大特点 从有关调查和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案件情况看,消极腐败现象在以相当严重的态势蔓延。 具体地说,当前腐败蔓延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案件数量迅速增加,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据统计,从1993年起,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和查处人数,以年均9…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评价腐败形势时往往将测量腐败与测量反腐败的指标相混合,造成认识上的混乱。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腐败测量框架,指出对腐败形势应该从腐败程度、反腐败强度和腐败风险三个维度分别进行评价。在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倡廉建设举措和成效的基础上,本文应用这一框架评价中国当前的腐败形势:总体来说反腐败强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加大惩治力度、强化党内监督和完善党规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腐败程度明显降低,但腐败现象仍具有集团性、日常性、顽固性的特点,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风险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水平,反腐败斗争仍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当前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转型社会的腐败演变"倒U字"形曲线拐点正在出现。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我们党一贯坚决地反对腐败,推进廉政建设。前不久,中央党校“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就反对腐败等问题,对在校学习的部分司(局)级领导干部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21份,有效回收率为  相似文献   

8.
根据社科院形势分析组和新华社《半月谈》等六个单位进行的三次社会调查表明,不论是公众、官员,还是专家学者,都一致认为:腐败是当前中国头号的社会问题(《检察日报》2000年1月31日)。说腐败是中国社会(当然不仅限于我国)的恶性肿瘤,并非危言耸听。直到笔者这篇小文发表时为止,中国社会的腐败现象,并没有有效地得到遏制。高官腐败如陈希同(原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成克杰(新当选的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胡长清(原江西省副省长)……后二人已被依法处决。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边。福建几个海关参与并包庇走私大案已经浮出水面,金额达数百亿之巨,还牵出了公安部的一个前副部长李纪周。小而言之,公路上的乱收费、乱罚款,基层的乱摊派,屡禁不止;为农民减负,叫喊了二十几年,只是到今年在安徽摘除了农业税和附加税之外,农民有权拒付一切名目繁多的这费那费。但这只是试点,在全国推广,还有艰苦的漫长之路。  相似文献   

9.
王洪臣 《行政论坛》2003,(5):F003-F003
腐败,是社会政治有机体上的一颗毒瘤,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失效或弱化,是腐败这颗毒瘤得以滋生蔓延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何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如何遏制腐败,是当代世界各国政治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严峻的课题。对于我国来说,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死存亡。南通师范学院那述宇教授等撰写的《权力监督论》一书(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本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权力监督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治理腐败的根本途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越兰 《理论导刊》2001,(12):36-38
本文通过对腐败产生的客观基础和原因分析,阐明制度的差异决定腐败程度的差异。认为中国的腐败,属于制度性缺陷腐败。根据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制度缺陷,提出通过不能为、不必为、不敢为、不愿为的制度创新综合治理腐败。一、腐败产生的客观基础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历史上各种阶级社会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中。人们常说的腐败包括很多种行为,比如,行贿受贿、官倒、挪用公款、贪污、用公款吃喝嫖赌、公费旅游等等。纵观种种所谓腐败行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具有经济人特征的代理人凭借委托人授予的权力,用非…  相似文献   

11.
以史为鉴,跳出“腐败周期率”陈永庆(一)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腐败就象毒瘤一样紧附于政治机体之上,产生着极大的负效应,严重地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翻开中国历史,上自夏商下至明清,每次王朝的迭复更替,几乎无不看到腐败的魔影,民国以降,腐败尤甚,从而使开...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宏观经济逐步摆脱了通货紧缩;股市大辐上涨;汇市继续保持稳定……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更大关注,那就是官员腐败问题。中国官方媒体选出2000年十大新闻中,腐败大案新闻再度人选。在2000年,上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下到村镇长的大大小小腐败案件接连不断,全年纪检监察机关共查结案件13万件,处分党政干部13万人,其中省部级官员21人。涉案金额之多,下马官员级别之高,牵连人数之广令人触目惊心。面对如此严峻的反腐败形势,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令五申,一再向人民群众表明反腐倡廉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国企腐败是中国最大的腐败。政治与经济双重体制的逆向挤压是国企腐败高发的动因。一方面,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依旧是以行政化手段为主,自上而下的公权力对国有企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国企正是依赖这种公权力,获得民营企业无法企及的超额垄断利益。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具有市场经济主体的属性,在国家监管、社会责任与公益目的极度弱化的情况下,多元化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方式又成为其谋取私利的重要途径。瓦解国企强势既得利益集团谋利行为在于分类监管。公益性类企业的监管模式应当摒弃市场化监管手段,实行以政府监管为主、社会民主监督为辅助的监督模式;对竞争性国企应确立“非禁即准入”原则,建立国有资产退出机制。从根本上说,国企腐败治理关键在于瓦解国企腐败所依赖的制度环境,以全面改革代替局部改革,以制度创新代替制度修补。  相似文献   

14.
施平 《瞭望》2000,(32)
7月31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 民法院对成克杰受贿案作出一审 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判处成克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位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高官,只要腐败受贿触犯法律,一样要绳之以法、决不宽假而言,人们从中又一次感受到中央肃清腐败的决心。在成克杰案之前,已经有了陈希同案、胡长清案,以及其他高官伏法的案件。谁也不能置身法外,不是一句空话。 贪污腐败是一种社会病。自从人类社会出现管理众人之事的公共权力之后,利用公共权力牟取私利的行为就未曾断绝。以中国经济史、中国政治史和《资本…  相似文献   

15.
程平源 《青年研究》2012,(2):58-68,95
现有西方社会运动和集体行动理论不足以解释中国农民的上访和抗争事件。本文以郭村调查中的三起个案为例分析了中国农民上访和抗争中的德性诉求,发现农民无论把村政腐败归咎于个别村干部还是把上访目标的实现寄托在上级青天身上,以及在抗争中对矿霸的控诉,在村政治理上对能人的期待,都共同体现了一种德性正义的诉求目标,进而遮蔽了农民对村政腐败体制性的认识。这就为中国农民上访和抗争的集体行动建立了一种新的德性论的解释模式,同时为重新认识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邹长坪 《侨园》2015,(4):16
2015年,是多么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它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年!这不仅仅对中国人民来说不寻常,对美国人民来说也非同寻常。因为这是我们祖辈父辈的中国和美国人民浴血奋战经历了生死的考验赢得的长达8年的战争,是上一代中国和美国人民共同携手作战打败日本的胜利战争!这是多么让人不能忘记的一段抗战的历史,是多么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永远铭记的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一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一中国人如此形容的友谊。70年前战火纷飞的中国,日本帝国主义正在残杀蹂躏中国人民,中国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及霸占的威胁……陈纳德将军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一道参加了这场战争,并在这场战争中发  相似文献   

17.
落马官员涉及以血缘、姻亲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式腐败是当前中国腐败发生的典型特征之一,其产生既有人性本能中利益驱动形成家族式腐败的原因,也有中国社会家族主义传统中形成家族式腐败的原因,更有权力监督失灵形成家族式腐败的原因,还有制度设计与执行中形成家族式腐败的原因。通过对家族式腐败诱因及其生成逻辑的分析,实际上已预设了治理家族式腐败的路径:可以通过涵育廉洁家风稀释家族式腐败的生长土壤,强化权力制约监督以切断家族式腐败的利益链条,管理利益冲突以降低家族式腐败的发生几率,完善廉政制度以压缩家族式腐败的滋生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确看待反腐败斗争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1,(2)
刚过去的2000年,是反腐败斗争力度进一步加大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查办腐败案件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从年初到11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结案件13469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6161人,其中县(处)级干部4146人,地(厅)级干部331人,严惩了一批包括胡长清、成克杰等高级干部在内的腐败犯罪分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得到进一步深化,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继续健康发展,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大源头预防治理腐败取得良好效果,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群众监督方面取得新成果,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党政齐抓共管取得新进展。我…  相似文献   

19.
何旗 《理论探索》2018,(6):49-56
落马官员涉及以血缘、姻亲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式腐败是当前中国腐败发生的典型特征之一,其产生既有人性本能中利益驱动形成家族式腐败的原因,也有中国社会家族主义传统中形成家族式腐败的原因,更有权力监督失灵形成家族式腐败的原因,还有制度设计与执行中形成家族式腐败的原因。通过对家族式腐败诱因及其生成逻辑的分析,实际上已预设了治理家族式腐败的路径:可以通过涵育廉洁家风稀释家族式腐败的生长土壤,强化权力制约监督以切断家族式腐败的利益链条,管理利益冲突以降低家族式腐败的发生几率,完善廉政制度以压缩家族式腐败的滋生空间。  相似文献   

20.
“高薪养廉”起初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医治公务人员腐败、实现廉政而实行的制度之一。近年来,有人把它介绍到我国,给予它许多赞许,并认为当今中国进行廉政建设也非要走这条路不可。我们认为,“高薪养廉”在中国不可行。 第一,“高薪养廉”不是医治资本主义腐败的灵丹妙药。腐败产生于剥削制度社会,到了经济有较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腐败日渐滋长蔓延,终成社会一大顽症。资产阶级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执政地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