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雅琴 《理论导刊》2006,(11):123-125
《史记》以历史、现实传说内容为主,同时有志怪成分。它保留、改造了一些神话传说,记载了来自民间的神异传闻。《史记》是志怪小说的母体。从汉魏六朝时期小说家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志怪小说家多以史学家司马迁的实录原则来规范小说创作。志怪小说在思想观点和叙事方法上继承发展了《史记》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4)
《焦湖庙祝》出自志怪小说集《幽明录》,是一篇简单短小的笔记体小说;《枕中记》是唐传奇,叙述详细。可以说,《枕中记》的故事原型正是脱胎于《焦湖庙祝》,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就这两篇小说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进而探索志怪小说到唐传奇的嬗变,以及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夏寻闲书消暑,又一 次翻检出了《西 游记》,将年届天命再读《西游记》时的感觉与青少年时比较,根本的不同,是那时看作志怪的小说,而今却读出了社会味道。印像中的孙悟空是个武人:七十二般变化,金睛火眼,一个斤头十万八千里,降妖擒怪,功夫十分了得。这次再读方发现,悟空原是个知识分子,而且是出过洋的洲际留学生。据《西游记》之第一、二回载:此君生在东胜神州的花果山上,求学之地则在西牛贺州的灵合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其间还经过了南赡部州,越洋过海,八年游历博览,十载习文偃武,才集成一身”。你看,他是不是个知识…  相似文献   

4.
怪与不怪     
怪与不怪天津阎瑞祥“见怪不怪,其怪自坏”出自《夷坚三老·己·姜士家猪》和《平妖传》,意为发现妖异后不慌,妖异便不会作祟。现在想起此言,并不是感于其中的宽容大度和居高临了之气势,而是想就“怪与不怪”谈点自己的想法。在流言蜚语面前,“见怪不怪”自有其用武...  相似文献   

5.
巴根 《学理论》2010,(21):173-173
在楚人和西汉人的_丧葬程序中有一节是招魂,其中“铭旌”是必不可少的物品。按照当时的观点,铭旌具有旗帜的功能,用来引导死者的灵魂升天成仙。这种铭旌一般都是画在一种叫做“帛”的丝织品上,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墓葬帛画。马王堆汉墓帛画与楚帛画有许多一脉相承的东西。画中展现了神话传说中的景象,画面中天上、人间和冥间同台登场,人鬼神同时现身,还展示了许多神话中的动物。画面不但展现了当时人们幻想的神话世界和人们的巫术观念,而且也表现了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读《西游记》,每看到孙悟空因唐僧念紧箍咒而痛得在地上打滚时,心中总为悟空叫屈,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加深,反以为悟空头上的那道紧箍不能摘。何故?悟空尽管是理想化了的神话人物,但仍有种种缺点和不足。试想,以悟空空前绝后的本领,自由放任的“猴性”和他那隐藏的种种“不善之心”,如果没有“紧箍”的约束,悟空如何护送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他自己又怎么能成为“正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用人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能人脱颖而出,被委以重任,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是,由于在…  相似文献   

7.
一、《资本论》在不同时期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局指导作用《资本论》是一部关系人类历史命运的伟大著作。人们在不同的时代,对一部伟大著作的研究,其目的、方法、重点是有所不同的,其研究成果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要求。《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作为缔造无产阶级思想理论体系的划时代著作,其研究成果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他们创作《资本论》就是要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为无产阶级提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马克思生前以工人阶级对《资本论》的理解和掌握为最大…  相似文献   

8.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小说《平凡的世界》怎么看不出好?”我和他们一样,更多的时候安于读者身份.早听说《平凡的世界》拥有大量读者,且深受喜爱,那这些新读者怎么回事? 猜测他们觉得不好的原因—— 篇幅太长,路遥追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小说写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发生在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整部小说都在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的变化.是真正地,贴着地面写,这样写好不好?  相似文献   

9.
刘继兴 《各界》2013,(9):9-11
张恨水的众多小说中,有一部长篇小说《虎贲万岁》(又名:《武陵虎啸》)是纪实小说。 这是张恨水一生唯一的一部纪实小说。张恨水一直以来不主张以小说去纪实,他说:“小说就是小说,何必去惹下文字以外的枝节。所以我取《金粉世家》的背景,完全是空中楼阁。空中楼阁,怎么能作为背景昵?再换个譬喻,乃是取的蜃楼海市。蜃楼海市是个幻影,略有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虽然是幻影,但并不是海怪或神仙布下的疑阵,它是太阳摄取的真实城市山林的影子,而在海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三昧     
郑良 《党政论坛》2014,(16):17-17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却能教人悟出个中三昧:猪八戒称“悟能”,凭着主观能动性,乐于享受生活;沙和尚称“悟净”,做到了心地清净,善于自我保养;孙行者称“悟空”,法力超越时空,终于修成正果。生命三昧能、净、空,就是在解喻生命的三重境遇:生理——心理——哲理。  相似文献   

11.
“政德”是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是干部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孔子家语·入官》言:“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政绩”是干部在执政中的成绩。现实中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重“政绩”轻“政德”,这种“一好遮百丑”的现象还颇具市场。  相似文献   

12.
李舫 《党政论坛》2013,(18):30-31
1959年,小说《铁皮鼓》问世,格拉斯开始受到德语文坛甚至世界文坛的瞩目;1999年,格拉斯摘取20世纪最后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铁皮鼓》成为敲响欧洲心灵警钟的代表作品,与其被改编为电影密不可分。1979年,德国新电影流派代表人物施隆多夫将小说搬上银幕。这部电影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西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当时“全国上下参与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周围世界”的分析揭示出“此在”的世界不是一个“私人世界”,在其爵常生活中首先遇到的是具有指涉功能的“用具”,用具处于“用具整体”的关系网络并显示出这一关系中的“他人”,由此构建出了新的“交互主体性”形式——“他人”本质上与此在“共同在世”。然而萨特在《存在于虚无》中认为,“为了使对象显现为被制造的,别人应该首先以某种别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首先不具有一个对“他人”的经验,那么“用具”与自然物将没有分别。如果这一批判成立,《存在与时间》中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将失去最重要的基础。本文试图表明,萨特混淆了《存在与时间》中“生存上的”与“生存论上的”的区别,从而得出了无效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9,(39)
O小说前17年:《红岩》、《红日》、《红旗谱》、《保在延安》、《林海雪原》、《创业J、《山乡巨对等。后班年:以短篇小说《班主任》为代表的“伤痕文学”,以的协。《人到中年》、《今夜有暴风雪\《许茂和他的女)L们》为代表的壮思文学”,0(厂长上任励、《沉重的利的、优因伤五号》、吃天在上》、《人间正跳为代表的“改革文学”等。Q电影前17’年:杜甘岭乡/南征北的上甲午风云》、《英。儿女》、《董存瑞》、《青春为时、物色娘子军》、(平原游击M、《李双的、似到时、住朵金花》、《小兵张嘎》、份家铺子》、牌春二月》、o州…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才子佳人小说、“名教中”人”撰的《好逑传》,一名《侠义风月传》或《风月好逑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它列于“明之人情小说”一章里;孙楷第因清初人夏二铭在小说《野叟曝言》里曾引过这书,认为它是清初人所作。(见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罗马的法律观念及其特点 法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而其所反映的法理学问题,也多是法律观念问题。古希腊法律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传说的荷马时代,与神话传说密切相连。认为法律就是维护人间的公正与平等。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另一来源是自然哲学,把人间的法律看成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这为后世自然法学奠定了思想基础。苏格拉底主张法律是人类幸福的标准。在其庞大的哲学体系中,法理学的成分很少,但其所谓法律的标准是道德,却提出了后来被法理学所探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时代精神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并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和信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通俗地讲,时代精神反映了“大势之所趋”、“人心之所向”,深刻影响着社会历史进步的方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科学发展观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时代精神。它顺应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改革的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正确回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财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1923年布里顿·哈登和亨利·卢斯创立了《时代》(Time)杂志,“时代”后来也成为他们公司的正式名称。70年代以后,《时代》杂志,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刊。今天,它的发行量已经达到了509万份。时代公司以《时代》杂志为核心,业务不断扩张。1991年,以出版闻名的时代公司与以影视闻名的华纳公司合并,组成时代-华纳公司(TimeWarner)。时代-华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集新闻出版、有线电视、电影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公司。如果说《时代》杂志是时代一华纳公…  相似文献   

19.
徐燕燕 《各界》2006,(12):56
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悲剧的理想和现代小说的现实意义在他的小说熔为一炉,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的悲剧,产生了与古典悲剧同样强烈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因此,哈代被称作“一位用小说形式写作的伟大悲剧家,用悲剧精神观察和描写生活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尤其以“环境与性格小说”为代表,丰富了悲剧美学。他所塑造的人物以其震颤心灵的悲剧而产生巨大的美感。该文以哈代悲剧小说中的最典型的主人公,《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为例,探求哈代悲剧小说的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景芳洲 《学理论》2009,(24):63-64
《鄂榭府崩溃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中追忆自我与经验自我两种眼光之间的转换,强化了弥漫小说全篇的恐怖气氛。通过赋予“崩溃”多重隐喻意义,使其所着力描述的恐怖氛围在“崩溃”中达到高潮。而这一切都是他所强调的“单一效果”、“结局感”等短篇小说创作理论的精彩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