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慎 《瞭望》2003,(19)
4月10日,一颗印度“IN- SET-3A”卫星通过“欧 洲阿里亚娜-5”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的发射基地发射升空。这颗由印度空间研究局自行研制的多用途卫星重达2958公斤,携带先进的气象预报和通讯设备,目前已进入预定轨道。据报道,此举将大幅度提高印度在空间广播通讯及气象观测等方面的能力。另据报道,印度自行研制的卫星发射器,即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GSLV”的第二次试飞,也将于近期进行。  相似文献   

2.
人们普遍担心,美国公开用弹道导弹打卫星,是对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威胁和挑战美国一颗间谍卫星因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失去控制,预计会在2月底3月初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2月21日11时26分(美国东部时间2月20日22时26分),美军在太平洋海域发射导弹击落该卫星,并宣称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其对地面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研制并发射第一颗 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已初步形 成了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这一系列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中国至今已发射和回收了十七颗,分别在轨道上运行了三到十五天。为使卫星安全返回地面,中国科学家攻克了变轨、防热、减速和回收等技术难关,并基本形成了返回式卫星公用平台。“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此系列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即“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试验…  相似文献   

4.
《求知》2005,(12):42-42
“伽利略”计划是一种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定位方案。“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将于2007年底之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卫经高度为24126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3,(1):37-37
中国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研制并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已初步形成了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  相似文献   

6.
1987年在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名单中,又出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谢光选。谢光选进入国际宇航界学术权威之列是当之无愧的。作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火箭技术专家,他曾经具体领导和参加了国家战略液体火箭的总体设计工作。特别是他作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亲自主持和参加了这一运载火箭的研制及飞行试验,和广大科技人员一起,解决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成功地发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卫星做出了贡献。同时“长征三号”成为中国进入国际发射市场的主力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9,(52)
国防大学研究生王虎成认为未来战争中武器装备将发生如下六大变化:常规弹药将向精确化、智能化、通用化方向发展。下个世纪的常规弹药普遍具有能在火力网外发射,一发射后不用管”,自主识别和攻击目标的性能;由于小型化传感器、处理器和软件算法方面的进展,未制导于弹药已成为现实。此外,下个世纪的武器弹药发射后,可悬停在空中待目标出现后,再行攻击,并利用声、光、电乃至气味等目标信息自主地选择攻击方式。武器平台将向信息化、隐形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下个世纪的陆海空军武器平台普遍具有多种信息传感设备,与1系统联网,成为…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9,(49)
数字化武器。新时代陆军打击兵器,具备单个装备火控计算机,卫星定位接收机、导航定位系统,使射击时间由十几分钟缩短到几分钟甚至零点几秒。美国研制的“十字军战士”火炮系统能持续监控和显示敌我双方的位置、机动图像、火力支援协调措施,能在运动中受领射击任务、监控战术情况、修改射击计划,使机动作战指挥官能够做出快速反应。这种火炮可以在30秒内计算各自的射击诸元,自动选弹、装填、发射炮弹。进行“多发同时弹着”发射时,可以每分钟10~12发的射速,对单个目标发射4~8发炮弹,几乎同时击中目标。智能化武器。美军研制的“萨…  相似文献   

9.
韩旭东 《党政论坛》2010,(20):44-44
高精尖技术与武器是西方国家对华武器禁运的重点。如卫星定位技术、反导技术、预警技术、远程导弹技术、核潜艇壳体技术、“宙斯盾”系统、弹头分导技术等。为了达到对华禁运的目的,美国采取的对华军事技术与武器封锁的措施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第一个深空探测器——嫦娥一号和第一个商业出口卫星——尼日利亚通信卫星的诞生地,也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建院40年来,我院已成功研制并发射了70多颗卫星、7艘神舟飞船和1个月球探测器。进入“十一五”以来,我院承担的型号研制任务急剧增加,包括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3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内的近百个航天器研制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发射澳大利亚一号美制通信卫星前夕,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对可承揽国外卫星发射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技术实力、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的发射可靠性,以及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努力等问题发表谈话。 中国现有5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供国外用户选用;其中将发射澳星的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是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大推力火箭。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  相似文献   

12.
《理论视野》2010,(5):64-64
《人民日报》2010年5月4日刊发孟祥青的文章指出,近日,美国研制的空天飞机X一37B成功发射升空。X-37B学名是“轨道测试飞行器”,从11年前开始研制之目起就笼罩着神秘色彩。从模型看,它的个头只有航天飞机的1/4,无人驾驶,由操作人员在地面监控。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9,(52)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张育林预测,未来人类发射新的航天器及出现空间城,将在新世纪得到进一步证实。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苏联发射了一系列载人空间站,达到了空间永久载人先进水平。到1997年,世界各国发射的航天 器达5400余个。其中,人造地球卫星占90%,全部的航天器中,有70%多用于军事目的。迄今为止,人类发射的航天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信卫星,用于无线电通信中继站,转发或发射无线电信号,以实现地面站之间或地面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可传输电话、电报、电视、传真和数据等。二是导航卫星,为地面、海洋、空中和…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系列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是指由长征三号甲(CZ—3A简称长三甲)及其发展型长征三号乙(CZ—3B简称长三乙)和长征三号丙(CZ—3C简称长三丙),三种火箭组成的大型火箭群体。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也可用...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1,(3)
北京时间 2001年 1月 10日 1时零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获悉我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后,亲笔致电祝贺:“浩田、刚川同志,欣闻‘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请向参加研制和发射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希望再接再厉,夺取新的更大…  相似文献   

16.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卫星授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它在测地中的应用包括:地图测绘;测定和建立大地控制网点;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地球动力学现象,包括地震预测、测量地球外壳畸变、大地板块结构及地球旋转、火山隆起等。GPS 在测量中的应用广泛,本文重点分析GPS的技术概况和应用,为今后这样技术的革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在“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研制团队中40岁以下青年逾七成,平均年龄不足30岁;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试验队40岁以下者占60%以上。一支充满朝气、自主创新、顽强拼搏的研制队伍正在成为我国航天科研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以来,世界航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航天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把各式各样的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器送出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并进人太空轨道,首先要解决交通工具问题。世界上目前正在使用的航天运输工具有两种,一是只能使用一次的运载火箭,二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目前俄美正在使用的主要运载火箭基本卜都是在洲际弹道导弹的基助【:发展而来的。如美国的“大力神”。“德尔它”、“‘宇宙神”一…  相似文献   

19.
3月23日下午2时,俄罗斯 和平号空间站由距地220 公里高空飞奔地球,剧烈的磨擦使得重达130吨的空间站主体在进入大气层后迅速烧毁,残骸破裂成无数碎片后,以时速560公里的速度坠入南太平洋。没有发生如某些人所预言的残骸偏离轨道,甚至砸人的戏剧性“灾难”。倒是和平号的坠毁,引起了人们对人类航天活动的浓厚兴趣。比如,太空中的人造天体到底有多少?这些花巨资送上天的神秘物体到底干了些什么?当它们的寿命结束时都要“叶落归根”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航天界的有关专家。 人造天体知多少 1957年10月…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与美国及其盟国之间、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今再度引起注意。多方信息表明,未来一段时期,伊拉克仍将难以打破制裁,美国也较难轻易推翻萨达姆。但伊政局目前充满变数,其走向,很大部分取决于接班人之争。美国11月前是否对伊采取新的军事行动也是近期左右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 紧张关系波澜再起 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国想方设法对伊拉克进行“封杀”:重视与英国等盟国的合作,分化伊同约旦、利比亚等盟国关系;利用石油换食品计划控制伊经济命脉;武器核查;持续进行“禁飞区”轰炸。 对此,伊进行了艰苦的反制裁斗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