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美国公开表示将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京都议定书》系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效应气体义务的议定书,其主旨是从“人工因素”方面解决地球变暖的问题。 按规定,议定书预定明年生效。但现在美国突然变卦,议定书的命运就悬了。因为美国排出的温室气体占全世界的1/4,是全球最大的污染源。这个污染源若不进行“自我”治理,别的国家再努力,其效果也大受限制。甚至有可能导致议定书告吹,使国际社会多年的努力毁于美国之手。 因此,国际舆论认为,美国不执行议定书是“没有道理的”,是“逃避责任”。 但美国总统布什却说,“…  相似文献   

2.
袁征 《瞭望》2001,(52)
1月20日,布什宣誓就职美国第44任总统,美国对外政策随之出现大幅调整,从执意发展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到最终退出《反导条约》,从拒不执行《京都议定书》,到中东政策的大幅摇摆,从单方面挑起美俄间谍纠纷,到处理中美撞机事件中的蛮横无理,布什主导的美国外交战略咄咄逼人,目空一切,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独霸心态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3.
温香彩 《团结》2010,(1):26-29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快速增长。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我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很可能已经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当前.我国在国际气候环境公约谈判中.面临的来自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要求减、限排的压力巨大.而且还将不断增大。《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制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利益的博弈--由《京都议定书》生效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理论探索》2006,(3):115-116
在《京都议定书》生效的庆贺之余仍需要理性的思考。透过《京都议定书》我们看到了国际气候法的实质在于国家之间意志的协调,而这种协调最终又是由各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所决定的。明白这一点不仅有助于各国增进了解和互信,而且有助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明确责任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公共问题,关系到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作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气候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气候合作的进展.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曾经给国际气候合作造成巨大的挫折.然而随着后京都时代的开启,美国在不同场合表示将参与国际气候机制的构建.探寻美国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德里专电 南极条约第十一届特别协商会议第二次会议经过10天紧张而又激烈的讨论和协商,终于通过了《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正式草案》(以下简称南极环保议定书)及4个附件而宣告闭幕。这是人类为保  相似文献   

7.
最近布什政府宣称拒绝接受《生物武器公约》,这是继《反导条约》和《京都议定书》之后美国对国际条约采取的又一重大行动。表明布什政府执意不顾整个世界的强烈不满和反对,把美国亲手签署的有利于世界稳定和促进全球环保的协议当作儿戏,其翻手不认账的无赖手法,其损人利己的大国本质,又一次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瞭望》2010,(35)
<正> 碳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参与方争夺未来碳交易定价权的一场全球性博弈碳金融的出现源于《京都议定书》引入的碳交易机制——"联合履行(JI)""清洁发展机制(CDM)"和"国际排放权交易(IET)"。这三种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减排目标的灵活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碳交易在发展中国家取得减排的抵消额,从而以较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9.
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诞生了已经四年,围绕着它的生效问题也进行了四年牵动世界各国的谈判,其间的许多周折让这份议定书面临夭折的危险。7月23日,在欧盟以及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很大让步之后,与会代表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波  相似文献   

10.
不必等待     
楚东 《瞭望》2005,(Z1)
标志着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进入新阶段的《京都议定书》2月16日开始生效,全球共庆。签署并核准了这一议定书的中国,虽然暂时尚无减限排温室气体压力,但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中国除了作出相应的贡献外,亦必须为应对该议定书对未来中国的巨大影响而早作筹划。 中国是积极主动的,不仅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还采取了  相似文献   

11.
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击败民主党候选人杜卡基斯当选为美国第41届总统之后,许多政治分析专家都认为布什得益于里根在两届总统期间使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使社会各阶层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为布什是里根的副总统,人们自然认为他会保持和发展这个局面。但作为新总统,布什能否保持和发展里根在8年里所创造的经济“奇迹”确为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12.
10月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11届第4次南极条约协商国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26个南极条约协商国中,包括中国、美、苏、英、法、智利、澳大利亚等23国代表签署了议定书。加拿大、朝鲜等七个非协商国代表也在议定书上签了字。该议定书在所有协商国签字后,将于1992年10月3日生效。  相似文献   

13.
执政八年,内外交困,顾此失彼。如今布什政府在国内外的认可度低得可怜美国即将选出新总统,布什时代即将宣告结束。过去的8年,美国的内政外交跌宕起伏,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如何评价布什执政这八年的功过是非?《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来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采访了该所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学成、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部研究员甄炳喜。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盛顿邮报》10月18日报道说,美国总统布什8月签署了一份新的《国家太空政策》。同克林顿政府1996年提出的“和平利用太空”的政策相比,新太空政策在内容上已经发生了变化。美国修改其太空政策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军事因素显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美国控制太空的长远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15.
8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了1991年度《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是继1月29日布什《国情咨文》、3月1日国防部长切尼《国防报告》之后美国的又一重要战略性指导文件。如果说《国情咨文》是对美国最高层次的国家战略的阐述(包括对美面临的内外基本形势判断和全面内外政策要点),《国防报告》是对美国军事战略的概括(包括对美面临的军事威胁的判断和军事上的主要对策)的话,《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则是对美国面临的安全形势的判断和维护美国安全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黄泳 《瞭望》1992,(Z1)
华盛顿专电 美国总统布什2月1日在戴维营会见了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 这是苏联解体后美俄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美国舆论认为,对叶利钦来说,同布什会谈的重要性不亚于出席安理会首脑会议。因为叶利钦需要通过会晤向美国阐述其经济改革方案和前不久提出的核裁军计划,争取美国的政治合作和经济援助,并确立俄罗斯作为苏联利益继承国与美国打交道的特殊地位。就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布什9月27日在电视上宣布大规模裁减核武器计划,同时要求苏联采取相应行动。10月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对布什倡议作出七点正式答复。美苏核裁军新建议受到各国的欢迎。 美苏在今年7月签署《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后,又不失时机地提出大幅度核裁军的计划,表明双方抱有加快核裁军进程的愿望。但在计划的背后双方也各有自己的打算。 从美国方面来说,布什计划首先是美国调整  相似文献   

18.
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国情咨文》。在外交政策部分,布什围绕三个关键词细述了2006年美国的对外政策。它们分别是民主、核问题和能源。民主:说爱不容易布什再次高调扛起支持所谓民主运动宣言的大旗,更加直白地称有意“烹制”  相似文献   

19.
在《京都议定书》之外的六国环保联盟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思路,将有利于促进地区内的环保技术合作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于1月11日-12日在悉尼举行“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首次部长级会议,商讨应对全球气候变暧的具体措施。这是六国负责能源事务最高官员的首次聚会,通过了关于建立新伙伴计划的宪章、联合公报和行动计划三个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20.
乔治·布什即将入主白宫,人们关注着他将如何实现他在大选中提出的“和平与繁荣”战略。美国经济连续6年增长的势头,是布什在大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经济问题也将恰恰是布什就任总统后将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难题。 布什面临的经济难题主要有四。一是庞大的财政赤字。据美国联邦财政部10月28日提供的估计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