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09年12月14日至20日,“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在宝岛台湾成功举行。期间,中共河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先后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河洛文化与台湾》等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精辟地论述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并用丰富的史实、风趣的表述,深刻地阐述了河洛文化与台湾的历史渊源、对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了台湾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本刊摘登徐光春同志主题演讲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蔡宁 《台声》2002,(12):41-42
2002年10月,我有幸到河南郑州参加“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到会的两岸学者,对河洛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的论述,使我受益良多。河洛是一个地域概念。河、洛是黄河、洛水的简称,指的是黄河中游和洛水流域的广大地区,也就是狭义的中原地区。这个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河南博物院张文军院长在研讨会上谈到,从夏、商、周直到宋代,“河洛地区一直保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河洛文化之所以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不仅仅是因为在这里诞生了最早的国…  相似文献   

3.
李树义 《台声》2002,(12):39-41
旨在探讨河洛文化与台湾关系的“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于今年10月15日至1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一此次研讨会是由全国台联策划发起,全国台联与河南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台联共同举办。在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40多位学者,围绕河洛文化与台湾这一主题,分别从历史、姓氏、民俗、信仰等方面发表论文与演讲。大家认为,河洛文化指形成于夏商周时期的黄河、洛水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与核心,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台湾文化源于河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河洛文化与妈祖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曾经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河洛地区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据传,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河”指黄河,“洛”指洛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华夏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河洛文化圈涵盖当今的中原地区,周边与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秦晋文化圈和燕赵文化圈相衔接。河洛文化的内容包括原始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  相似文献   

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河洛地区,位于这个摇篮的中心。河洛,指黄河、洛水,这里引申转意为黄河洛水之间的广大地区,即河洛地区,简称“河洛”。河洛地区的范围究竟有多大?经专家从考古发掘、历代史籍记载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确定:河洛地区的范围是以洛阳为中心,以豫西...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在北大演讲时提到,“在台湾,我们有原住民,有客家人,我们大多是‘河洛郎’。”——从大陆渡海入台的“河洛郎”!台湾同胞素以“河洛郎”自称,并称大陆祖居地为“唐山”。据传,“唐山”指横贯闽南粤东的长山山脉,因闽南粤东之地开发始于唐代,故称“唐  相似文献   

7.
1998年7月,由台湾39名大学生和研究生组成的夏令营,从河南的西部到东部,从“九朝古都”洛阳到“七朝古都”开封,象一团火似的滚过了河洛大地。 “河洛郎”的心声 在洛阳王城公园的“河图”、“洛书”雕塑前,全体营员为这神秘  相似文献   

8.
在这凤凰花开的初夏时节,第十二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隆重召开。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素有“海上花园”的美誉,是一座美丽的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2010年中央批准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2011年底批准厦门实施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9.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名德。”《史记·三代世表》也记载,在中原河洛地区不同时代居于统治地位的部、氏族,全都是黄帝的后代。不仅颛顼、帝喾、尧、舜等是黄帝的后代,而且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集团全部是黄帝的后代。...  相似文献   

10.
6月11日至12日,以“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河南省政协、福建省政协、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顾问林文漪出席会议,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原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第二任会长陈云林,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只能是宗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文明中,核心价值观是各种“文化”的总开关和制高点,它渗透到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物质文化等方方面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被称为“义明”,只有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达到宗教、信仰高度的核心价值观,才配称为“文明”。中华文明或日华夏文明是与两方基督教文明同样高度的文明。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河洛文化的本质是信仰、是核心价值观,河洛义化是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我们探讨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就在于寻找血缘之根和文化之根,返本开新,推动建立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其实,河洛文化有两个概念,一是指黄河与洛水流域的文化,二是指始于晋代以来,不断从以河南固始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所传人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的,特别是闽南区域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就是很相近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七月的河南,骄阳似火。由台湾39名大学生和研究生组成的夏令营,在短短的3天时间,从河南的西部到东部,从“九朝古都”洛阳到“七朝古都”开封,象一团火似的滚过河洛大地。无论是在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前,还是在开封陕山甘会馆精美的三雕下;无论是在少林寺武术学...  相似文献   

14.
位于古都洛阳东北的孟津县,夏朝时为孟涂氏封国,谓“孟地”,其地置津,故称“孟津”。孟津具有4000多年文明史,是华夏河洛文化的发祥地,龙马负图、伏羲画卦、伯夷叔齐扣马谏、八百诸侯会盟、楚霸王绝河亡秦等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孟津的北邙山葬有东汉光武帝刘秀等帝王豪贵,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政协天地》2014,(7):16-17
从2003年10月第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郑州召开之际,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罗豪才同志提出加强河洛文化研究到现在已经十年多:这十年,河洛文化研究走出了一条从“认同”到“合作”并迈向“提高”之路。  相似文献   

16.
客家民系是汉族的一个分支,中原河洛对客家民系及客家文化的形成,有一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客家民系的主体来自中原河洛,既有从河洛地区直接迁徙到闽粤赣交界地区的移民,也有更多从中原先迁徙江淮流域,再辗转迁徙闽粤赣边地。  相似文献   

17.
张惟 《政协天地》2014,(7):21-22
汉族下南人直抵东海南海之滨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河洛文化,既保科中州文化的厚重,更展现了海洋文化的新质。汉末三国东吴孙权政权进军福建设置典船校尉足开发海洋的先驱。东海之滨所建的泉州(含今厦门)、漳州和南海之滨所建的潮州(含今汕头、汕尾),以及处于泉、漳、潮之间的龙岩州,郜完成了农业文化向重商文化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从地域因素讲,河洛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以河洛文化为中心的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历久弥坚的"大一统"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意识;强劲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多元一体的和合精神。认识这些特征,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佩  柳攀登 《协商论坛》2009,(11):16-19
河南是全球华人的重要朝圣地,"根在河洛"、"寻根中原"早已成为海内外华人的共识;河南是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中华姓氏的主根在以河洛地区为核心的中原地区;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脉地,元典文化在此诞生,华夏文日月在此发端,历史上名人辈出,群星灿烂。  相似文献   

20.
刘清 《前沿》2012,(4):138-139
日据时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实施的“皇民化运动”,台湾同胞则以顽强、坚韧的民族认同,河洛——华夏情结与之相抵抗,这个斗争汇入了中华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体现了台湾同胞不畏强,誓死捍卫和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和河洛——华夏之根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