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民生新闻”的粗浅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作为当前媒体新闻的一大热门品种,正被各家媒体主打着高举着,都市报民生新闻的肇始者大概当属深圳报业集团的子报《晶报》,他们在2001年创刊不久就打出了“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宣传口号,之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也靠打“民生”牌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2005年开始,《江阴日报》也开设了“民生新闻”版面,每周三版。半年过去了,作为一名民生新闻的采写者,对于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谈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一、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平民视角和人文…  相似文献   

2.
龚小平 《世纪桥》2009,(15):46-47
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民生新闻则是新闻媒体通过议题设置,使民生成为社会议题的中心内容,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共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民生新闻摆脱低俗、提升社会价值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需,把握民生新闻社会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一家媒体想独享某新闻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同题竞争的态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这几年,各家媒体都把做好新闻策划作为争夺市场份额、提高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法宝。对新媒体来说,大量成功的新闻报道策划则可以迅速扩大报纸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成为打响社会影响力的制胜之道。在无锡,同城之内参与新闻竞争的报纸多达六、七种之多。作为2007年年初新亮相的《无锡商报》,一年多来该报在新闻报道上坚持策划领先,每月推出专题策划报道,放大新闻价值,既把握了新闻舆论的引导权,又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民生新闻的兴盛,平庸化、琐碎化、娱乐化、同质化等问题也日益明显,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空间,提升品质,充分实现有效传播,民生新闻应重点把握好小民生和大民生、市民和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预警和报平安、专家视角和平民视角、静态讲述和动态展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许宁 《唯实》2009,(8):174-176
新闻策划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起着愈益重要的作用。策划要在出新的基础上,把重大新闻细化为本土新闻;让浅层次的新闻组合引发深层次思考;发掘有价值的新闻提升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民生新闻作为广大群众重点关注的一种新闻体裁,具有平民性,贴近生活。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一些问题也开始出现,如一味重复民众普通生活,播放大量不健康及有误导性的内容,有时甚至发展到一味去发掘凶杀、色情等骇人听闻的事件以此去吸引群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媒体加速变革发展,新闻竞争空前激励,策划举足轻重,作用日益突出。科学的策划,有利于媒体准确战略定位,最有效的整合、配置、开发新闻资源,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力,实现传播效果和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8.
应该看到,民生新闻当下已经成为新闻界炙手可热的一个“新闻品种”。各地党报在寻找发展出路的时候,也竞相打出“民生牌”,在民生新闻报道上投入重兵,在挖掘和表现上各领风骚。应该看到,许多地方党报由于日益关注民生而重新受到读者青睐,其公信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得到加强,自身也获得了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新兴的新闻"品种",民生新闻如今已经成为各类媒体的竞争利器之一,不仅都市报等市场化媒体对此高度重视,一向"严肃"的党报也纷纷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并将其当作贴近读者、引导舆论、占领市场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舆论宣传中处于龙头和中心地位,不仅有权威性、思想性、群众性的巨大优势,而且具有很强的引导、沟通、协调功能,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舆论服务的历史使命。本文就近年来党报热线的变革,民生报道的发展路径,民生新闻的创新报道作一初探,以便为党报服务于“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宣传报道系统工程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07,(16):F0002-F0002,I0001
“民生新闻”是近几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一般来说,民生新闻就是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百姓关注》这一新闻栏目在不断创造收视奇迹的同时。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中国时长最长的民生类新闻栏目。播出时段收视份额最高的民生类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传媒之中,新闻策划往往最能体现媒体的创新思维、反映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展示报纸自身形象和提升报纸核心竞争力的有利武器。尤其是面对目前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单靠独家新闻取胜已是越来越困难,此时,媒体的新闻策划就成为取胜的关键点。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如果能运用好社会资源,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实现上级满意与社会满意的目标,以此来提升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已令媒体进入了对新闻作解释的时代。此话不无道理,信息社会的受众,求新求知的欲望愈发强烈,当一件新闻事实发生时,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知识。为此,不少新闻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版面,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有的在深度报道中更多地使用背景材料,深层次解析新闻;有的将新闻背景作为新闻稿件的附件,与主体新闻一并刊登;  相似文献   

14.
刘兰明 《唯实》2012,(2):58-61
近年来,官员面对媒体采访言论不当引发轩然大波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频被官员"教训",而有些官员无意之中又沦为媒体的"牺牲品",这成为当前舆论传播中耐人寻味的现象。从根本上说,这是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的角色转变和新旧媒体在竞争中合作共同作用形成的传媒新生态,是对领导干部新闻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考验。领导干部提升新闻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新闻观。  相似文献   

15.
倪明胜  丰云 《探索》2011,(1):36-40
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和政党政治运作中致力于提升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和寻求更多的政治沟通渠道、政治沟通载体的时代化产物。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经历了从国家新闻发言人制度到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再到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三次跃迁历程。当前,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结构开始进入党委新闻发言人阶段,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前台"主动发声",这深刻诠释出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理念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身适应性调整并向现代政党转型的时代逻辑。作为一项新生的制度安排,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意旨深远,应以有效的方式和措施来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传承发展了党的新闻思想,显现出新思维特征:强调与时俱进。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亲民,核心是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性。其新思维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尊重舆论宣传规律,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二是提出“三贴近”原则,引导新闻传播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三是强调真实性、时效性、针对性“三性”要求。发挥新闻传播信息和舆论监督作用;四是倡导整合媒体传播方式,提升新闻宣传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提升创新宣传引领水平,就是要主流媒体以积极有为的原则,增强主阵地意识,及时准确、科学报道新闻内容。就是要选准重点、难点和党、政府关心以及百姓普遍关注的新闻题材作为报道主体,切实增强贴近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李春雨  张德学 《奋斗》2004,(11):48-49
主流媒体把“三贴近”作为发展方向的唯一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运用“三贴近”来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9.
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民生新闻则是新闻媒体通过议题设置,使民生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共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试图对民生新闻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分析了民生新闻进入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力图使民生新闻回归本色,继续成为百姓的倾听者和诉说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