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的裙子     
一辆客车停在小镇上,车上坐着一位作家。作家不经意中看见了路边一间店铺门额上写的几个大字:“阳光不锈”i作家心里一阵惊喜:“阳光不锈!”这店名起得多么富有诗意啊!客车停了好一阵子,充满作家心头的阳光也明媚灿烂了好一阵子。可惜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开动了,他们看到了店铺的全称:“阳光不锈钢厨具”。作家的脸上瞬间阴沉了下来:要是我没有看到“阳光不锈”的后面是什么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2.
闲话世界杯     
《党课》2010,(15):102-103
刚刚过去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挺热闹,至少给快乐大叔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一是欧洲传统强队风头依然强劲,全面盖过南美球队;二是看来这裁判也不光咱们中国才有“黑哨”“官哨”之类的,世界杯上的“黑哨”“官哨”也不少,而且更加嚣张。  相似文献   

3.
以“阳光环境”、“阳光组织”、“阳光队伍”、“阳光党务”、“阳光服务”、“阳光形象”、“阳光评价”等七个方面为载体,实施“阳光党建”工程。  相似文献   

4.
陈艾婧 《当代党员》2023,(13):42-43
<正>朝阳冉冉升起,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过云缝洒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圆觉洞景区所在的云居山上,冰冷的石刻渐渐有了“温度”。此刻,景区内早已热闹起来,游客们纷纷拿起相机,记录石像的“璀璨容颜”。临近中午,景区附近“娘家私房菜馆”内的食客渐渐多了起来。笑容满面的老板娘王文辉站在店门口,热情招呼着客人。店里的聊天声、欢笑声,交织出王文辉的“小幸福”“:现在生意是越做越好,营业额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党课》2020,(4):77-79
1961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中央工作会议与会代表时说过一句话:“过去冀鲁豫的工作比太行热闹得多,太行的工作不够热闹,但是精雕细刻。当然,那个时候太行的工作再加点热闹就好了,但是归根到底它是细致的工作,精雕细刻的工作,很深入的工作,结果得益处大,兵就不跑。”他还说过:“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现在社会上流行“拼爹”,看着别人“拼爹”正酣,心里不免有点痒痒,虽然没有出生在大富大贵之家,但自己好歹也是一个硬梆梆的“油二代”,不由地想凑一把热闹,拼一拼咱的“老爹”。我的老父亲,是首批进入柴达木盆地搞石油的第一代柴达木石油人,是一个标准的“油一代”。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从陕北四郎庙经青海民和来到柴达木,住过地窝子、帐篷,吃过炒面、咸菜,在环境艰苦,气候恶劣的柴达木,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足迹满布冷湖、花土沟、  相似文献   

7.
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如今正在世界性反腐败潮流中展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就是中国国有企业特有的民主监督形式———厂务公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国企掀起了一轮令企业腐败无处藏身的中国国企的“阳光行动”!拒绝“阳光”,必然导致国企腐败西方社会学家亨廷顿曾说过,“拒绝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同样道理,对中国国有企业而言,“企业拒绝‘阳光’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腐败”,以致使一些本来好端端的企业一夜之间宣告破产,使一些本来很有前途光环耀眼的企业家一夜之间成为囚徒。请看以下实例:追求专权,知名企业终破产。原河北省石…  相似文献   

8.
又到十月。站在十月金色的门槛,面对阳光下祖国的壮丽河山,倾听汗水中祖国飞腾的脚步声和来自世界由衷的赞叹,草原的心潮是如此澎湃。岁月如歌。站在十月高阔的平台,回首塞外风雨如磐的年代,翻阅内蒙古蓬勃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草原的心潮是如此澎湃。沐浴在纯净温和的阳光里是幸福的。奔跑在母亲温暖深情的注视中是幸福的。往事如烟。许多世纪以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过痛苦的呻吟,有过愤怒的呐喊,有过乌云笼罩的黯淡,有过铁血抗争的辉煌;成吉思汗曾在这里打印过横扫欧亚的蹄花,“独贵龙”曾在这里点燃过推翻暴政寻求平等自…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1,(36):59-59
“阳光领导”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阳光”的方式,通过领导与群众的互动来实现领导。“阳光领导”之于组织,侧重的是领导方式,之于领导个人侧重的是领导方法和艺术。“阳光领导”的适用范围可以概括为“六个大”,即大部分,指事关大部分人利益的问题;大方向,指事关长远的大政方针问题;大决策,指重大的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老徐的小事     
谭岷江 《当代党员》2007,(11):59-59
阳光从空中洒下来,照在石柱县洗新乡五坪村的群山万壑之中,农民们欢快地收获魔芋、烤烟。“马武坝地税所徐登安所长带领大家修好了公路,现在,我们这里的山货再也不愁销不出去了,村民余祖庭连续两年靠出售山货成为“万元户”,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意,手中挥舞的锄头也显得倍加轻快。而就在他的脚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崭新公路像蜿蜒的彩带,连接着山里山外车来车往的热闹世界。  相似文献   

11.
那年高考     
马亚伟 《党课》2014,(14):96-97
那年我要高考了,我对母亲说:“妈,我今年要考大学了,家里的活儿少让我干点儿。”母亲头也不抬,依旧收拾着手里的东西说:“考呗!碍着干活什么事?”我知道,在父母看来,高考没什么了不起,就像一场热闹繁忙的秋收一样,势必要忙上一阵。十年寒窗,不过就像他们年年进行的农事一样,播种过,耕耘过,总是要看到最后的收成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曾经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对外经济引进,可以用“156、43、78”三个数字作为代表。“156”,是指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苏联援助的重点工程,简称“156项”;“43”,是指20世纪70年代初期向西方国家引进预定43亿美元成套技术设备。  相似文献   

13.
倪洋军 《党课》2013,(8):72-73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除了具备“举重若轻”的恢宏气度外,也拥有“举轻若重”的细致功夫。1961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中央工作会议与会代表时说:“过去冀鲁豫的工作比太行热闹得多,太行的工作不够热闹,但是精雕细刻。当然,那个时候太行的工作再加点热闹就好了,但是归根到底它是细致的工作,精雕细刻的工作,很深入的工作,结果得益处大,兵就不跑。”他还说:“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孙之 《前线》2013,(4):80-80
“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约法三章”,让笔者闻之眼前一亮。而这“约法三章”,来由是政府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自己就得过“紧日子”。“好日子”百姓无不向往,无不期盼。而今百姓,沫浴改革开放之阳光,大都过上了“好日子”。就像《今天是个好日子》那首歌唱的:“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咱赶上盛世享太平。”“好日子”不是从天降。在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记账单上,分明写着政府一系列的利民富民政策,也写着政府行政开支的历年缩减。政府过“紧日子”,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改善民生,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已成为政府多年的施政理念。  相似文献   

15.
尹家民 《湘潮》2013,(1):29-33
20世纪60年代,随着“左”倾思想在党内的日益蔓延,军队受到的冲击不可避免。如果说“文化大革命”是“左”倾思想的“高潮”,那么,在“高潮”到来之前,军内高层已经掀起过三次“浪潮”了。  相似文献   

16.
春节即将来临。春节,是个热闹欢快的日子,然而在旧社会,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一个难过的年关。杨白劳没有过得了这个关,在黄世仁的逼迫下喝了卤水。“林家铺子”也没有过得了这个关,在萧条的年景下关店了。解放了,春节才不成其为难过的关。当然,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那些年,对被斗的人来说,春节也是个不好过的关。在春节期间,要受到特别的“照顾”,自己得加意小心,否则要被神经敏锐的人抓住“阶级斗争新动向”,在“牛棚”里给增添点“新节目”。只有现在,春节才真正成为一个热闹欢快的节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强军目标贯彻落实,汇聚起强军兴军的“正能量”,南京军区空军装备部着眼打造“思想阳光、心态阳光、行为阳光”官兵职工群体,在部队深入推进实施“阳光战士”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坚持从理论武装、思想教育、道德修养,管理养成等方面入手,广泛开展每人撰写一条人生格言、确定一个岗位目标、培养一项健康兴趣爱好等“十二个一”活动,帮助官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官兵立身处世做人的思想根基,引导官兵“沐浴阳光感党恩、,厶态阳光有朝气、传递阳光促和谐”,自觉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实践,转化为履行使命的实际行动,凝聚起“砺剑东南、勇于担当、不畏强敌”的磅礴力量,有力推进了强军目标在基层末端落地生根,促进了官兵全面过硬、部队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坛当吹批评风学者应甘于寂寞,但学坛却要的是“热闹”。谁愿看到自己通宵达旦、经年累月地劳作,在辛勤耕耘、著书立说以后却默无声息,没有争鸣也没有批评。“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何等凄凉的景象。批评之于学术,不仅仅是“热闹”而已。诸子百家,禀赋各...  相似文献   

19.
路军 《党建》2023,(1):66-67
<正>20世纪20年代,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租界林立、华灯璀璨。“富人乐洋洋,吃肉穿绸不费力,穷人昼夜忙,屋漏被破无衣食”。繁华的背影下,是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1920年立春过后,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老革命党人柏文蔚的公馆逐渐热闹起来。即便在堂间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的小黑板,依然挡不住设于这里的《新青年》编辑部“往来无白丁”,更挡不住工作生活于此的“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谈笑有鸿儒”。  相似文献   

20.
陈晋 《新湘评论》2010,(9):56-59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仍永久存在”。 说这话的,是1919年上演的五四运动的思想界领袖之一李大钊。五四运动恰恰是“只演一回”却能贯注于后世的历史大戏。它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涌不息的思想河道,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