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潮》2000,(8)
近几年,我们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对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推行干部任前公示,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关键。其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公示制取信于民的前提条件。公示就是公开干部任用意图,让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反映干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表对干部任  相似文献   

2.
雷应敏 《当代广西》2010,(17):33-33
中央颁布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围绕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等四个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在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上实现了实践创新和重大突破,为切实匡正用人上不正之风,坚决维护首府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全面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认真作好干部任前考察、任中法律知识考试,供职发言,任命表决要决,公示,严把干部质量关  相似文献   

4.
加紧推进干部任前公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文星 《湖湘论坛》2002,15(2):65-66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认真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加紧推进干部任前公示制,以正风气,以导正轨,既是顺乎民心、顺应时势的创新之举,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树立“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用人风气,形成客观、公正的用人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制度机制以公示正风气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是防止…  相似文献   

5.
杜伟 《当代广西》2010,(23):34-34
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内容各有侧重、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清晰、工作环环相扣,形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为进一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武器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民主视点     
《公民导刊》2009,(5):38-38
"主要工作实绩"公示值得推广近日,云南省委组织部对公开选拔的年轻干部任前公示,除候选人基本简历、拟任职务外,增加了"主要工作实绩"这项内容。这种简短创新的公示,让拟任干部凭实绩说话,抓住了任前公示的关键。这一举措让干部选拔任用工  相似文献   

7.
一个领导干部表现好坏,不仅体现在工作上,也体现在生活上、学习上,不仅反映在任职时,也反映在任前、任后。因此,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应是全方位的。 一是全面了解领导干部在工作图、生活圈、社交圈的表现。有的干部在工作圈一本正经,而在社交圈满口江湖义气、哥儿们义气,在生活圈挥霍浪费,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忠,等等。这些表现,平时都要注意了解掌握。 二是加强任前监督。任前监督关键是要把好选拔关和考察关,把握好民主推荐、考察、酝酿、决定等环节,特别是要把握好考察环节,做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像“快速X光机”一样,准确地透视干部。实行三管齐下:考评,即听群众的口碑;考绩,即看工作实绩;考廉,即查清正廉洁。对思想意识有严重问题,又没有改正的干部,坚决不能提拔使用。要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公开程度,确保选准用好  相似文献   

8.
黄石市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内坚持程序、严格把关,从外扩大民主、拓宽渠道、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严肃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选拔任用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必须着力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最近,我们泰州市就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山西省襄汾县在考察干部时,注重干部离任后的口碑。县委规定,对拟任用的干部,除了考核他们在现任工作岗位上的业绩和群众的评价外,还要看他们在前任工作岗位上留下的名声,并把不同时期的评价综合起来进行考察。考察是各级组织人事部门选人用人的基础环节,只有考察准确,选拔任用的干部才能得当。长期以来在对干部政绩的考察中,一般都是关注干部在本单位的表  相似文献   

11.
《山东人大工作》2008,(12):59-60
1997年8月,一份《关于公示拟提拔干部名单的通知》在江苏沭阳县悄然问世。5年后,这一地方改革举措被写进《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并在全国推广。近期《党的生活》刊登了由时任沭阳县委组织部长张建欧、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季书文口述,郭文献整理的文章,讲述了"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出台经过。  相似文献   

12.
干部工作的目的是选好人、用好人。选是基础,用是关键。从实际情况来看,干部工作中重选拔、轻管理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做好干部工作,既要重干部任前选拔,更要重干部任后管理。任前选拔着力点在考察好、识别好干部,防止干部带病上岗;任后管理注重在建立健全机制,让干部在新岗位上有新提高、新作为,为人民的事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3.
干部选拔任用问题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关乎国家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仍然存在用人腐败、选拔任用考察制度滞后、选拔竞争制度不完善、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虚设、用人失察追责不力等问题。要树立党的威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提升选拔任用制度的权威性,加强平时考察识别力度,促进干部选拔公平竞争,健全完善责任追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对选举任命的干部实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近几年来,南昌市湾里区人大常委会抓住任前、任中、任后三个环节,坚持“三个统一”,即党管干部原则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的统一、实现党委意图和体现人民意愿的统一、按程序办事和讲求实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努力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党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工作丰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对于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丰俊功 《人民论坛》2014,(10):49-51
政府公共性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开放性的基础,市场化改革与政治民主化是其推动力,公共职位稀缺与公众从政巨大需求之间的冲突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细节标准、程序和方法的开放性。应注重开放性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框架设计、注重选拔任用制度的制度分权设计导向、精细化干部提名和动议权的制度设计以及保障社会职业发展利益和扩大社会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共性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开放性的基础,市场化改革与政治民主化是其推动力,公共职位稀缺与公众从政巨大需求之间的冲突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细节标准、程序和方法的开放性。应注重开放性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框架设计、注重选拔任用制度的制度分权设计导向、精细化干部提名和动议权的制度设计以及保障社会职业发展利益和扩大社会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把人选准、用好,一要严格执行程序,二要建立健全科学机制。 选任干部的原则和标准确定之后,程序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严格按程序办事,才能减少和消除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差错和失误,切实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干部选任首提责任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干部任用条例》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干部任用条例》提出了个人推荐提名署名制,但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相应的具体制度规范。当前首次提名这一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首次提名环节缺乏明确界定,首次提名的责任主体不明确,提名过程透明度不高等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中共常州市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3年6月制定并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首提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以下…  相似文献   

20.
秦春成 《当代广西》2010,(21):37-37
中央颁布实施的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将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形成合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体系。在这个监督体系中,突出了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为责任主体,无论是事前的报告、事后的评议、离任的检查,只要发现违规失责都要进行责任追究。因此,要贯彻落实好四项监督制度,就应当在抓好“一把手”上下功夫,切实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执行意识,真正做到“主动自觉”、“全面系统”、“不折不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