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保障大伞撑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滨 《瞭望》2000,(45)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对于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宜和基本生物至关重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在“十 五”计划中专门单独列项,表 明“十五”期间将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到更加突出的重要地位。据权威人士透露,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将比原来预期更快一步。不久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项国家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项目业已完成,该研究报告已提交有关部门,届时主管部门将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作出具体部署。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有了50年历史…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民生、社会稳定与和谐。自中国进入全面转型以来以来,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能否进一步发展、完善,也关系到广大人民能否分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并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工作,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同志。记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任务。请您谈谈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刘永富:国家要改革,要发展,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社会稳定了,改革才能顺利进…  相似文献   

4.
要完成“十五”计划的目标,需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代表和委员们认为,当前在社会保障方面,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的缴付和社会化管理、监督尚存在诸多难题,亟待破解。 “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 系,改革攻坚就缺乏有 力的支撑。”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在审议和讨论“十五”计划时,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热切关注溢于言表。据本刊采访“两会”的记者观察,社会保障问题是“两会”上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不少代表和委员在到京参加“两会”前,都对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代表和委员们认为,“十五”期…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
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断,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同时还是一个政治概念和社会概念。民生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可逾越的难题,从民生角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现实的思考,正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存在的民生问题,以公平正义为原则,加快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文化和制度,全面发展社会工作,这些都有利于现实民生问题的解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快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6.
王鸿 《理论探索》2003,(1):54-56
从新世纪开始 ,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邓小平提出来的。现在我国从整体上已初步实现小康 ,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保持新世纪头 2 0年经济快速发展 ,着力解决农村问题和就业问题 ,继续深化国企改革 ,是当前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这一制度最初起源于西方工业社会,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社会保障在我国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不断进步,探讨社会保障在推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以及建立和完善这种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一、社会保障的起源与发展   “社会保障”系英语中“ Social Security”一词翻译而来的,亦可译为“社会安全”。简而言之,社会保障的含义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  相似文献   

8.
李洁 《瞭望》2006,(48)
“十一五”期间,在就业、社会保障和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上,政府都将承担更多的责任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转发布实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长期专项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劳动保障事业向政策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有效、运行更加稳健方向迈进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要加大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力度,破除制约人口转移的体制障碍;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中的第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小城镇发展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2,(41)
十六大即将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概念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宣布的:。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又重申:“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而关健的历史阶段。 因此,认真研究和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对于我们明确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是很有意义的。 小康,小康水平,小康社会,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概念? 为什么在上世纪末我国已宣布实现了小康目标后,又提出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与小康目标有哪些异同?小康社会的指标如何与现代化指标和国际标准街接? 本世纪头五十年,是我国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并在205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与第三步战略目标及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本刊约请中央党校校务委员、科研部主任李忠杰教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小康社会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甚至关系到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的重要概念。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凝聚党心、民。心,承继“九五”辉煌,开创“十五”伟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小康社会是不同于西方和别国现代化标准与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2.
对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雪萍 《理论探索》2007,(6):112-114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基金规模持续增长,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可以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已初步确立.但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尽完善,存在覆盖面较窄、管理体制分散、筹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是:以社会公平为基本原则,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加强立法,完善社会保障责任共担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缺乏统一的设计和协调,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立法工作滞后。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必须突出重点难点,着力从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改进筹资方式和运营机制、探索多种保障形式、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水平等几方面付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贫困问题,国家初步建立了涵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在内的城市反贫困制度法律体系。但是这一制度法律体系还不够系统完善,还存在城市反贫困主体单一、社会参与有限的问题,尚未建立系统完备、保障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全国统一的城市反贫困法律体系。城市化进程中的主体贫困、制度贫困和法律贫困是致使产生城市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反贫困工作管理机制,解决反贫困制度建设滞后和立法不规范的问题,科学规划、统筹规范反贫困工作,形成以宪法为基本依据、以《反贫困法》为核心、以《社会保障法》等相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为支撑的反贫困法律体系,强化城市反贫困权利救济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升城市反贫困制度化、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事关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全局。目前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虽已初步确立 ,但却不尽完善。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是 :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责任共担机制 ,加快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整合 ,建立高效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养老向何处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9亿农民的社会保障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我国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将广大农民纳入进社会保障网,我国的社会保障才能成为一项完全意义上的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基本保障农村居民“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需求,办好最低生活保障、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三种保障项目。而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养老保障则更为突出。没有“退休金”农村老人怎么办 按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为7%,或60岁以上的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为10…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从新世纪开始的“十五”期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我国将进入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是我国新世纪初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是在全球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当今世界的经济特征是: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既为我们提供了迎头赶上新…  相似文献   

18.
论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保障的新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目标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协调各阶层利益,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以公平公正为宗旨,关注新兴阶层与特殊群体,创新社会保障体制;以“安定有序”为目标,防范社会生活重大风险,建立新型的、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体现“生活质量”原则,重视微观上公民心理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2001年,作为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我国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后的第一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布局谋篇是否沉稳,开盘气势是否恢宏,应对技巧是否娴熟,直接影响到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进程、信心和效果。 担当“起好步、开好头”重任的“十五”计划第一年已拉下帷幕。在世界经济愁云笼罩、国际政治跌宕起伏的复杂形势下,中国经济以超过7%的增长速度保持了稳健前行的态势,呈现增长快、效益好、低通胀的特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政治和社会生活喜讯频传:中国加入世贸,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在我国成功举行,中国足球队力夺世界杯入场券……。可以说,激情,信心,奋发,成为中国2001年的主旋律。 盘点2001年,尽管转轨时期的种种不适还时有体现,较快增长过程中的颠簸还多少存在,一些社会难点热点问题还未根本解决。但是,从总体上看,最大的收获是我国驾驭国内外政经形势的能力已经大为增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大为增强,在保持社会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梅 《科学社会主义》2007,3(2):107-110
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实施标准偏低、传统的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功能日趋淡化等突出问题。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解决农村居民“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同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