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最早,也是为后来历代常用的间谍称谓是“谍”、“间”、“间谍”。周代兵书《太公六韬》记载:“游士八人,主伺奸侯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就是说,以游客面目出现的八人,专门侦察敌人的动向,人情世故,观察研究敌人的意图,这就是间谍。春秋时期,《左传》大量记载了各诸侯国之间使用“谍”进行秘密斗争的情况。“谍”在当时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河西区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收养了23名孤儿。对这些不幸的孩子,社会各界,区领导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被人称为“特殊”公民。下面是些特殊公民的几个故事。1986年,春节前夕,当时任何西区区长的刘峰岩对民政局说:“春节到了,万家团圆,这是孤儿们最容易想念亲人的时候,我们应该为他们营造家庭生活的氛围,把所有孤儿都接到区领导家中.过个特殊的团圆年。”从此,每年的除夕,区主要领导都要亲自把孤儿接回家中,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家庭的温馨。现任区长夏宝龙主管民政工作9年,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感情,特别是关心…  相似文献   

3.
胡应麟在《诗薮》中提出来的重要命题"格以代降"是一个极容易产生歧义的命题。学界往往认为该命题就是意味着"文学退化论"。那么"格以代降"是否就只有这一层意思呢?它是否还有其他的含义?这些都值得思考。从"格以代降"的字面意思以及提出此命题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考辩,以求揭示该命题的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在企业挖出了一些蛀虫,但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辩音”:一些人在言谈话语中,往往为犯了严重错误的、甚至犯罪的企业领导人鸣不平,有的还撰文为他们开脱罪责。这些“辩音”认为,如果早些时候提高企业领导人的待遇,这些犯错误的企业领导人就不会犯错误了。 目前,在行业内部,以至在整个国家,企业领导人  相似文献   

5.
每个国家的公民在对自己的国家称谓时,总会习惯于简称为“我国”。我们国家的日常表述中,这种称法也很普遍,大到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政策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小到各类著作文章、百姓言谈,几乎涉及到国家的都会这样简称。其实,对于“我国”的这种称法,其意义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不同的时候或不同的场合,其意义是有所不同的,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一、政治意义上的“我国”我们知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它包括国体和政体。国体是指其阶级本质,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政体是指其国家政…  相似文献   

6.
2月23日晚10点,驻武汉天河机场候机楼派出所的保安队员,帮助范某找到了两个准备乘机前往香港的小“旅客”。在外忙碌了一天的范某,晚上7点回到家中,不见俩儿子的身影,在饭桌上有一张纸条,上写:“爸爸,我们坐飞机去香港了。”这下可急坏了这位父亲。两个孩子大的11岁,小的才9岁。这么晚了,在外面会不会出事呀?坐飞机,当然得去机场了。于是,他马上赶奔机场,可是,机场这么大,无从寻找。范某随即来到候机楼派出所求助,当时正在值班的高所长和民警热情的接待了他。了解情况后,分析这两个孩子还在机场的可能性较大,于…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常所说的“公”与“私”有几种涵义,需要正确的理解。一、经济领域中的所有制概念。“公”指的是公共所有:“私”指的是私人所有。例如,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又如,公共财产,私有财产。社会主义国家,既要保护公共财产,也要保护正当的私有财产。二、社会领域中的物质利益概念。“公”指的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私”指的是个人利益,在物质利益的问题上,我们  相似文献   

8.
有这么多的精英投身公共管理,对社会来说是喜是忧?考碗,是否可以被称为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个翻版?如果要判断这一点,可以利用社会学家关于身份性和获得性这一对概念。公共服务的机构具有类似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性质?还是这个机构铁到了把兵浇铸成与营盘同生共死的程度,而把考本身具有的获得性意义变成了身份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有这么多的精英投身公共管理,对社会来说是喜是忧?考碗,是否可以被称为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个翻版?如果要判断这一点,可以利用社会学家关于身份性和获得性这一对概念。公共服务的机构具有类似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性质?还是这个机构铁到了把兵浇铸成与营盘同生共死的程度,而把考本身具有的获得性意义变成了身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时下,“农民工”一词所指的对象可谓家喻户晓,但这一称谓似有不妥之处,有成份论的嫌疑。通常按职业称呼,种地者称农民,务工者称工人,经商者称商人,参军者称军人,从政者称干部,这些称谓前都没有加定语进行修饰,也就是说不管他原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一律按现职业进行称呼。  相似文献   

11.
浮躁即心浮气躁,是踏实沉静的反面,是工作学习的大敌。患有此症者,轻则心绪不宁,无所事事,重则善恶不分,误入歧途。闲暇之余,或是双休日,虽有安静的学习环境,但现代煤体特别是电视、电话、电脑、广播等大量信息纷至沓来,使人难免有眼花缭乱之感。加之变化纷纭、多姿多彩的外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06,(Z1)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和9月,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1920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1920年11月,上海发起组创办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就称《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关于严肃文学(或日纯文学、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讨论中,雅、俗文学的分化和合流问题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一些人认为,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协调发展的新秩序,满足人们审美趣味、审美追求越来越多样化的需要,应该允许雅、俗文学的“双向发展”,同时鼓励雅俗文学的合流,“让三种文学在各自的层面上改善形象和寻找知音,让雅俗分化与雅俗合流共存,让作家和读者自由选择”。这主张是颇有见地的。但是,也有一种只赞成雅俗“两极分化”而否定雅俗合流或雅俗共赏的意见。有的认为:“文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称谓,但在这一词出现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  相似文献   

15.
当前,许多新闻媒体在报道农民进城打工、欠薪讨薪等热点问题时,习惯于把这些人称作"农民工"或"民工"。起初,此称呼作为一种对尚未完全定型的劳动力现象的直接描述并无多大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走向城市化的特殊途径。但是,随着这些人的工作逐渐定型,随着他们逐渐成为非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种看法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同,即"农民工"或"民工"的称谓欠妥。"农民工"或"民工",其称谓的原意是:其一,其劳动具有季节  相似文献   

16.
“变通”辩     
"变通"乃时下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流行语,并作为一种"经验"受到一些人的青睐而在社会上风行开来,随时随地都能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它可以使不少难办的或办不到的事情,变得畅通无阻、名正言顺,也可使许多不大雅观的甚至见不得人的东西变得光明正大、堂而皇之。难怪常听有人说,不变不通,一变则通,事在人为嘛。形式不同,效果一样,这就是"变通"的"特异功能"。何谓"变通"?现代汉语词典作释"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可在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变通"却成了某些人为了集体或个人的利益而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瞒上欺下、钻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称谓,但在这一词出现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  相似文献   

18.
任达 《人大建设》2001,(12):35-35
最近,有人撰文提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简称应取“人民代表”而舍“人大代表”。笔者认为,虽然简称“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为“人民代表”的意见不无可取之处,并且“人民代表”简称也曾见于20年前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人的讲话之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逐渐用“人大代表”的简称取代了“人民代表”的简称,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简称为“人大代表”是准确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曾建立过党领导的政府,但在名称上没有使用人民政府的表述。那么,人民政府的称谓是由谁最早提出的和怎样提出的呢?  相似文献   

20.
天人之辩发端于先秦,展开于传统哲学的整个演进过程。多年来,人们往往习惯于把中国哲学史上的天人关系论概括为“天人合一”,或者将其作为传统的智慧而加以肯定,或者视为消极的遗产而加以否定。这种观点虽然触及了问题的某一方面,但未免有以偏慨全之蔽。事实上,中国古典哲学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并非仅仅循沿某种单一的模式。就总体而言,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看法,大致有两种不同的传统。二者基本上形成于先秦,其主要代表分别为思孟与荀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