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欧盟国际社会是"英国学派"地区国际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英国学派"地区国际社会研究的话语中,欧盟被视为地区概念,具有国际社会属性,遵从地区国际社会的一般逻辑,即欧盟地区的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共享与全球层次和其他地区层次国际社会不同的国际社会要素。"英国学派"的欧盟国际社会研究为认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独特理论视角。它将欧盟国际社会分为欧盟国家间社会和欧盟世界社会(或跨国社会)两个维度,并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国际社会两个维度的形成和扩展联系起来。尽管如此,"英国学派"的欧盟国际社会研究表明,其地区研究仍需在理论建设、议题选择和理论应用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给予了较多关注。目前,对这一议题的国内研究已超越初期的译介与评述,正进一步深化,并尝试结合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实践及思想资源进行创新思考。因此,有必要对国内相关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总结,例如,"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兴起背景是怎样的?国内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不同侧重点有哪些?已有研究存在哪些不足?如何看待此研究的发展前景?为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毅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小明教授。张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美国与东亚关系、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等,著有《国际关系英国学派:历史、理论与中国观》《美国与东亚关系导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等;译有《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中的秩序研究》《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历史与理论》等。  相似文献   

3.
英格兰学派的国际社会概念内含重要的经济要素,但该学派未能发展出系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英国学派的比较表明,主要原因在于英格兰学派在学科定位、思想来源和研究议题上长期形成的思维倾向。在学科定位上,该学派坚持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是当代国家间政治关系;在思想来源上,该学派注重从国际法、政治哲学和世界历史成果中汲取养分;在研究议题上,该学派集中关注国际社会的政治和战略维度,探讨社会、制度、秩序三者之间非经济的关联性。鉴于英格兰学派与英国学派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可兼容性,二者难以实现深度融合。与英国学派进行对话并适当扩展自身的研究议程,当是英格兰学派今后发展优先考虑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英国学派是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但长期以来将精力集中于全球层次而忽视对地区层次的考察。近些年,在一些学者的努力下,英国学派成功地将国际社会、国际体系、世界社会三大核心概念同地区层次的研究结合起来,同时,提出地区性国际社会形成的具体条件,即地区性关键大国的存在、对域外势力影响的成功排斥及区内国家互相承认对方国家建构的努力并不将之视为威胁。但现有研究仍然存在着极强的"欧洲中心主义",对其他地区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对相应的地区性国际社会是否形成的争论上。当然,在转向地区层次研究后,英国学派也暴露出原有理论的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主权国家推动作用及全球性共同规范这两大经典学派观点产生怀疑,这急需英国学派学者通过加强对地区层次的研究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话题,实际上是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更具体点说,是中国如何对待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与行为规则问题。现代国际社会发源于欧洲,并且逐步扩展到世界各个地区,形成今天的全球性国际社会。正是由于国际社会发源于欧洲,而且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在国际社会中占据强势地位,国际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与行为规则,基本上可以说也就是西方国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与行为规则,非西方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此加以认同或抵制。国际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和事件由此而生。那么,什么是现代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行为规则呢?国际关系英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际关系理论中英国学派的视角,尤其是这一学派重要的代表性人物马丁.怀特关于霸权的理论出发,对于当前的国际秩序进行解读。虽然英国学派对大国在维护和发展国际秩序方面发挥的作用已有所认识,但是对于国际上形成唯一超级大国时如何最好地发挥这种作用还有进一  相似文献   

7.
"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是"英国学派"理论多元主义的体现,也是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二元对立的重要依据。从查尔斯·曼宁到巴里·布赞,几代"英国学派"学者对世界社会的探索推动了世界社会的概念化。"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有两种类型,即古典规范性解释和布赞的结构性解释,这两种解释分别存在缺陷。基于此,进一步反思世界社会产生所带来的深刻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文化根源和变革机制可以发现,"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构想是高度理论化和思辨抽象化的,并没有为人们提供世界社会的清晰形象和未来图景,世界社会被看作乌托邦也是有因可循的。  相似文献   

8.
"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是"英国学派"理论多元主义的体现,也是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二元对立的重要依据。从查尔斯·曼宁到巴里·布赞,几代"英国学派"学者对世界社会的探索推动了世界社会的概念化。"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有两种类型,即古典规范性解释和布赞的结构性解释,这两种解释分别存在缺陷。基于此,进一步反思世界社会产生所带来的深刻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文化根源和变革机制可以发现,"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构想是高度理论化和思辨抽象化的,并没有为人们提供世界社会的清晰形象和未来图景,世界社会被看作乌托邦也是有因可循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心理人类学家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PSH)理论和"基本人际状态"概念应用到中国政治的研究,考察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型与《尚书.禹贡》描述的"服国"模型、"朝贡体系"模型以及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型之间的相似性和本质特征,以及中国传统国家形式"服国"的特点及其与"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国家形式以及中国人独特的"政治经验"。作者的分析表明,基于"伦人"社会的中国政治经验可能暗示着一种比现代国际秩序更高、具有某种"后现代"特点的国际秩序原则。  相似文献   

10.
约翰·文森特是世所公认的英国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他在布尔所构建的国际社会的框架里,研究了国际社会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干涉与人权问题。文森特通过这两大主题的研究,实际上涉及国际社会行为体、国家合法性、正义与秩序、主权与人权及人道主义干涉等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而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探讨国际社会性质的变化。在布尔多元主义国际社会观的基础上,文森特发展了社会连带主义的国际社会观,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历史传统、学术文化与国际地位的差异导致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美英学派之间明显的学术分野。英国学派更具有体系与制度的批判精神,美国学派主流理论霸权护持心态较为明显。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美国学派处于普遍失语状态,而英国学派则给予了及时、建设性的学术反应。中国学术界必须清算美国学派的不适当影响,建立更具广泛性的借鉴性知识体系,提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中国议题与中国命题。  相似文献   

12.
布赞的安全研究采用“多元主义”学术视角,将新现实主义等物质主义与“英国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社会建构主义等社会学方法结合起来,把历史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融入其中。其重要成果是他的“新综合安全分析框架”和“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前者强调安全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元行为主体和极性与认同互动的分析;后者强调由安全相互依存、善意/敌意模式和权力结构构成的“安全复合体”在国际安全中的核心位置。布赞的理论观点对当代安全研究尤其是安全理论的综合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日本学派的文化视角乃一项特色,该学派认为,以"文化"而非"国家"为基础的理论更适合解释东亚国际关系,日本学者平野健一郎的国际文化论堪称个中翘楚。平野是当代日本国际文化研究的先驱,他把对满洲与东亚共同体研究提升到对国际关系的反省。平野首先检讨了文明与文化的差别,提出"文化触变"理论,强调对文化的抵抗,包括对外来文化内涵的抵抗与对外来文化团体的抵抗。平野的理论有助于反思日本学派"世界史立场"在当代日本知识界的意义。"世界史立场"在战时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理论基础,平野因而通过建构国际文化论,以批判与消解自文明开化以来日本国家概念所充斥的侵略性。  相似文献   

14.
2014年英国的"特洛伊木马"事件震动了社会各界,促使英国政府大力推行英国价值观。但英国人对其价值观的忧思并非始于此次事件,早在工党政府执政的13年间,推行英国价值观就已成为一项重要政策。从表面上看,英国政府进行价值观建设是为了对抗极端主义思想观念,应对恐怖袭击;但从更深层次来说,推行英国价值观旨在解决多元文化带来的困境,加强国家认同,增强国际影响力。在理论建构上,工党政府和卡梅伦联合政府对英国价值观的阐释基本上围绕自由、民主、法治、宽容、责任、公平、平等以及尊重英国历史、文化、制度、遗产等内容展开。在具体实施上,英国政府把学校教育视为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但在推行价值观建设过程中仍面临着如何恰当地通过历史传统彰显其英国特性、如何较好地保持价值观的融合统一与多样性之间的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五月风暴在20世纪法国左翼斗争的历史中具有无法抹去的重要地位。在五月风暴中,法国左翼学者直面"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用辩证唯物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从苏联的教条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诊断工具。同时,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有力地扩展了马克思的批判框架,将其从生产领域延伸至上层建筑领域,为西方"反威权主义的左翼思潮"的出现做了铺垫。本文从五月风暴的历史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以及法国左翼学者对危机的回应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异化的消费社会的描述阐释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涌现出一系列新问题。这不仅丰富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议程,而且将对其研究视角、范式和路径的演进等产生深远影响。美国学派和英国学派之间的论争引发了学界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向的深刻反思。在这场论争中,理论的多样性重新得到珍视,"中国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更重要的是,一种可通约的、更具包容性的分析范式——分析折中主义日益兴盛。与此相对应,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议题不断拓展,金融危机的政治根源、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全球不平衡问题、全球金融治理与监管、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全球秩序转型等问题备受关注,这使得问题导向型的研究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国际政治经济学也随之成为一门更加兼容并蓄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垄断资本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该学派以探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原理和运动规律为己任,在建构国际垄断金融资本理论的过程中,批判性地吸收了美国制度经济学鼻祖索尔斯坦·凡勃伦的"破坏一不在场所有权"理论。在此基础上,该学派凝练出经济停滞和金融舵手等概念工具,构建了以"停滞一金融化"悖论为内核的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学说,为理解2008年全球经济"大衰退"提供了极富洞察力的分析视角,也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在20世纪70年代后一度陷入危机。随着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变化、政党竞争的加剧、选民对政党期待的提高,为能继续利用国家资源保障自身生存,西方国家的政党联合起来,走向了"卡特尔化",从而对西方的政党政治造成了很大挑战。但经历这个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的政党又重新找回原来的角色,与公民社会形成了新的关系,使政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次危机的化解说明了宪政制度具有很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9.
要建立有限政府,就要防止"泛行政化"和"泛政治化";同时积极发展现代社会自治组织,为现代国家提供公民社会支柱。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可能与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这样一个重要而又长期未解的问题的挑战,确实不仅可以产生一个中国学派,而且有可能产生两个、三个或多个中国学派。不过,目前的重点应该是中国和平融入国际社会。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候,能够不去重蹈历史大国暴力崛起的覆辙,以和平的方式成为世界性大国,这本身就富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和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