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刚下村参加工作的我开始也感觉太"闲",平时只是机械地完成村里的一些"文秘"工作.有时甚至产生我们大学生村官是不是村里的一种"摆设"这样的感觉,无怪乎有些大学生村官同事埋头忙于复习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2.
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此之前,2006年6月,浙江省开始全面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随着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向基层,相关问题也随之浮现: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如何?3年"村官"期满后,他们将何去何从?大学生"村官"之路能否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基层角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扮演角色可落脚于农村基层社会工作者身份之上,即主要担负服务提供者、倡导者、关系协调者和资源筹措者等具体事项。为此,当前亟需强化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夯实大学生"村官"基层任职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乏农村实际工作经验、外部成长环境有待改善、组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实际工作中难有作为、分流导向机制亟待建立是制约大学生村官成长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对任职、培养、帮扶等环节有客观、全面的认识.要通过提高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搭建大学生村官成长平台、扶助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等来营造大学生村官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体现大学生自身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近年来,威海市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中,出现了"村官"高流失率的困境。原因是大学生"村官"身份界定模糊,合法地位的缺失;政策和后期管理不配套等因素,使得这项制度的推行遭遇根本性困难。本文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析威海市大学生"村官"流失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岗位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大学生"村官"创业应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建构基于农村公益导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体系,需要党委政府、家庭社会和大学生"村官"本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李义良 《人民论坛》2014,(10):142-145
文章从基层工作的特点和需要、三农工作的诉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内涵要素和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修养的要求出发,深入分析实践精神与大学生村官的关系,对大学生村官实践精神进行多维思考,论述了实践精神是大学生村官精神的本质要求,阐述了实践与成才的关系,佐证了大学生村官实践成才范例。  相似文献   

8.
尹德志 《人民论坛》2010,(12):130-131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立良好的大学生"村官"队伍需要构建和实施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要使"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科学合理、运行有效,必须根据实施"村官"工程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不同功能定位分类构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基层工作的特点和需要、三农工作的诉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内涵要素和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修养的要求出发,深入分析实践精神与大学生村官的关系,对大学生村官实践精神进行多维思考,论述了实践精神是大学生村官精神的本质要求,阐述了实践与成才的关系,佐证了大学生村官实践成才范例。  相似文献   

10.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立良好的大学生"村官"队伍需要构建和实施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要使"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科学合理、运行有效,必须根据实施"村官"工程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不同功能定位分类构建。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有效途径,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特殊"称谓"和"职业",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如何?聘任期满后出路何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武鸣县太平镇和双桥镇,探访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大学生村官。进村之由来到太平镇文坛村村委办公楼,迎接我们的是一位体形清瘦,但精神十足的小伙子。他是文坛村的村支部书记助理卢恩。2011年7月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英  相似文献   

12.
谨防大学生村官成“闲置设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村官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可以实现"双赢",大学生得到了锻炼,所在村也因大学生的到来能有所发展;如搞不好,不仅大学生村官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与青春,所在村也觉得既赔钱又瞎耽误功夫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现象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墨 《公民导刊》2009,(2):46-47
在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双碾村,记者好不容易找到正在与农民朋友"谈心"的年轻女孩——2007年从西南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周锦。这位曾经的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在北碚区龙凤桥街道办事处服务了一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非常得心应手。"这个姑娘非常能干,能下田,也把我们农民当朋友,懂我们的心。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有知识,能把农民当朋友的大学生到我们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在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强和巩固农村的组织建设、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有志青年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等问题.文章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将大学生"村官"计划提前到大学教育阶段实施的建议,并就大学教育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雅杰 《人民论坛》2013,(14):38-39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村官队伍,大学生村官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我们应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注与保障。文章从大学生村官的保障制度研究出发,讨论现行保障制度的优缺点,实施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大学生村官项目能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问题为切入点,对开展大学生村官工程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省鹤壁市农村的村民、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归纳出河南省鹤壁市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问题的现状,初步得出影响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优化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以来,我县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遴选出37名优秀大学生村官。为了确保这些大学生村官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我们从农村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引导和管理,积极探索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丽水市莲都区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机制与作用发挥机制。2012年在丽水市首创大学生村官“岗位轮换”,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做好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厘清思路,我们对丽水市莲都区146名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9.
林梅  程毅 《前沿》2014,(3):121-124
根据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村官职业稳定性不强、深人性不够,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不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很多大学生村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能够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提高自身专业化技能,帮助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可以为之长期奋斗的事业,并填补农村基层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缺口。大学生村官职业化专业化的运行,需要对大学生村官选录、待遇、培养、考核、淘汰等方面机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5年来,浙江累计有2.4万余名大学生走上村官岗位,满腔热忱投入新农村建设。然而当大学生村官即将期满,如何寻找出路的困惑,又一次摆在他们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