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苏联的整个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其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密不可分。本文试图在略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历程和基本逻辑的基础上,对这些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特征和意义作一简要的分析与评估。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在其上台不到一个半月后的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戈尔巴乔夫作了题为“召开苏共例行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及有关筹备和举行代表大会的任务”的长篇报告。这个报告全面阐述了戈尔巴乔夫的内外政策,首次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描述了这一加速发展战略的主要精神。不仅如此,在这一报告中戈尔巴乔夫还耐人寻味地既“重申党的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和随后的历次中央全会上制订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1985年春,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后不久,在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去年,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他对这一发展战略作了进一步的阐明,并得到代表大会的确认,成为苏联进行改革的行动纲领。戈尔巴乔夫在谈到改革时指出,不单是要在经济领域里进行改革,而且还要“执行积极的社会政策”和完善社会关系,“消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切东西”。换句话说,苏联的改革还包括政治、社会以及其它一切领域。他还强调,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要“加深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全面民主化,他把“公开性”的原则,看作“政治问题,不公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民主、群众的创造性和参加管理”。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公开性”原则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要公开化,即党政各级机关要定时向人民群众报告自己的工作,通报信息,而人民群众有权对各级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并  相似文献   

3.
4.
“改革的成就在决定性程度上依从于我们的干部多么迅速和多么深刻地领会变革的必要性,多么创造性地和目标坚完地把党的路线贯彻到生活中去。”戈尔巴乔夫的这段话充分反映了他对干部问题的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成败确实决定于干部,决定于干部对改革路线的贯彻。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调兵遣将,从中央到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撤换了大批中上层干部,其目的就是要排除阻力,选拔“目标坚完地”贯彻改革路线的干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戈尔巴乔夫的干部路线渐趋成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之后,学界围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功过的争论一直存在.一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以及公开性、民主化、构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等理论观点的提出,扰乱了苏联原有的主流意识形态,瓦解了共产党队伍,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的急于求成的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最终解体.但事实远没有这样简单,戈尔巴乔夫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肥沃的生长土壤.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来诠释这一现象,揭示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欧元区重债国家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这些国家的结构改革虽有其特性,但也有共性,主要体现在公共管理、税制、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领域。接受救助的重债国因受到硬约束的压力,改革力度大,因而取得了初步效果。没有接受救助的重债国的改革则呈现软约束状态,其经济增长也受到影响。总体而言,欧洲的结构改革是一项未竟的事业,还需要持续努力并保持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加强对东南亚新的外交攻势,力图改善同东盟的关系。但未有重大突破。苏联外交策略的改变只是为了适应在新形势下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需要。机会主义和扩張主义仍然是苏联政策的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说戈尔巴乔夫是“制度内”的改革者指的是,他在现有政治文化范围内工作,通过现行的制度逐渐进行变革。他的变革想法是用马列主义言词来表达的。然而,他的思想是受马克思早期关于社会主义想法的影响,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自由必须与团结一致相协调;必须超越个人自我发展和集体公益所强加的制约之间的矛盾。这一点,苏联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几乎完全忽略了。戈尔巴乔夫似乎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这种社会主义与长期激励苏联社会的共产主义不一致,而且与共产党统治的依据也不一致。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摆脱了共产主义精神气质和目的论,认为共产主义造成的破坏后果如此巨大,以致必须  相似文献   

9.
1989年苏联的改革进入第二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经济、社会和精神领域方面,苏联初步摆脱了僵化、停滞状态。社会上出现关心改革、议论改革的朝气蓬勃的局面。在某种意义上说,意识形态的改革超过了经济改革。几年来在活跃社会智力和精神生活方面,在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方面,苏共采取了几项引人注目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福罗斯海角(位于黑海边的克里米亚)一座别墅休养。 8月19日前,戈尔巴乔夫预订了返莫斯科的飞机。但在该日下午两点半,从莫斯科传来个消息,说预订的总统的大型专机不来接戈尔巴乔夫了。此后,防空司令马尔采夫中将封锁了福罗斯海角的机场跑道。他同杰尼索夫中将对戈尔巴乔夫及他周围的许多人实行了强制隔离。3点10分,马尔采夫发出口头命令。命令说,发现戈尔巴乔夫周围的人中有人试图闯入总统处,如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把所有企图闯入的人全扣留起来,并送交克格勃机关。试图闯入总统那里的有他的助手之一沙赫纳扎罗夫。沙赫纳扎罗夫当时与他的家里人在离福罗斯邻近的“南方”疗养所疗养,根  相似文献   

11.
虽然莫斯科无疑要东欧伙伴服从于它,但现实有所不同。各盟友对莫斯科的领导态度极不相同,而苏本身在处理与东欧关系方面显示灵活性。1985年8月苏著名政治评论员尼古拉·谢希林提出各社会主义国家有它自己的特殊民族利益,不会因仅仅建立了社会主义一夜之间就消失。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1989年,被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誉为“世界心脏”的东欧地区,突然爆发了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其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变化之快,令人眼花缭乱。波兰组成战后第一个非共产党人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匈牙利更改党名国名实行多党制;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党政主要领导纷纷下台甚至被开除出党,罗马尼亚救国阵线特别军事法庭把齐奥塞斯库夫妇送上断头台;这些国家几乎都表示要  相似文献   

13.
戈尔巴乔夫已是苏联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整个俄国历史的一部分。在世界历史上,他在20世纪的政治家中赢得了引人注目的一席、他着手的改革将改变苏联的性质。由于戈尔巴乔夫的积极主动,才克服了国际关系中的所有障碍并使之和谐。改革世界政治的第一步必然是苏联国内外政策的转轨。作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意图当然不是想改变世界的事态,而是将其国家从危机中拉出。他知道,要使苏联摆脱危机,必须在国际关系中摆脱对用制造军事紧张来解决国内问题的迷恋。这一认识使他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苏联在世界中若要保持其地位,一定要修改其落后的政治制度并使经济有效运转;二是改善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以保证苏联内部发展有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戈尔巴乔夫的思维早在年青时期就已形成,它推动他把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4.
15.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新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揭开了苏联新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近四年来,苏联的改革步步迈进,不断深入,从以经济改革为主发展到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到首位。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在理论上的破与立上.  相似文献   

16.
经过十余天激烈争论的苏共28大,于7月13日降下帷幕。大会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坚持改革的方针和维护苏共的团结。这次代表大会不仅是在苏联社会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召开的,而且是在东欧诸国发生骤变后的复杂局势下召开的。因此,如何估价前一时期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必然成为党内各派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会前,当人们面对如此东欧局势,很自然地要对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实施的对东欧的政策提出各种疑问。因为,客观事实已明摆着:原来称之为“苏联阵营”、“社会主义大家庭”正在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17.
苏联问题的复杂性和矛盾的尖锐性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明显地反映出苏联复杂社会结构中各种不同社会团体和民族的需要和利益。人们可以从众多的看法中分辨出两种基本倾向:戈尔巴乔夫的政纲和激进改革派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研究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对于年代尚近的历史时期的研究中存在着许多非客观因素。戈尔巴乔夫时期以令人欢欣鼓舞的改革新思维开始,以改革的破坏性结果而告终:苏联国家解体,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共产主义体制崩溃。对于戈尔巴乔夫其人、其改革及其整个历史时期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甚至极端对立。总体上讲,这一时期的研究,资料方面极为丰富,研究深度稍显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各类不同观点的概括,尽量客观地叙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0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稳定国民经济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以下简称《方针》)。这一纲领性文件的问世,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苏联经济体制根本改革迈出的决定性一步”,“标志着苏联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观将《方针》的产生背景、出台经过、基本内容、各界反应以及实施前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利用未遂政变的政治势头企图在苏联正在解体的情况下获取权力。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已经丧失以前的权力基础,他的命运现在似乎极大地依赖叶利钦。是叶利钦,而不是戈尔巴乔夫,目前控制苏维埃国家的行政机构;是叶利钦似乎在武装部队内享有更大权力。政变流产之后,叶利钦的政策似乎是进一步削弱这位处于守势的苏联总统。他的目的是,通过吞掉中央和把自己置于重建联盟过程中的领导地位,达到使俄罗斯成为重建后的联盟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