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来信     
小品毕竟只有十几年历史,从创作到演出都还未真正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努力,必有未来的更加辉煌。——广西岳红莫让名人、富人搞生育特殊化山东徐建达广西部分政协委员最近提出,现在名人富人利用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优势,享受生育特权,成为新时代的“超生游击队”,这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不公平的,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现行生育政策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2.
高调与低调 2009年3月,陈光标以全国政协特邀委员的身份出席了“两会”。他向会议提交提案,呼吁向富人征收遗产税,至少应为60%。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放言:“我捐得越多,得到的越多。我回报社会,现在也看到了社会对我的无形回报。我认为富人更应该回报社会,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相似文献   

3.
闲言碎语     
名人有名人的烦恼,官人有官人的烦恼,富人也有富人的烦恼,老百姓自然有老百姓的烦恼。总之,无论什么,各有各的烦恼,当然,当各有各的除烦高招。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设立奖项、表彰先进是各级政府的职能或少数富人的“专利”,但在浙江省德清县,却有一批普通百姓自掏腰包设立了各种民间奖项,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推进当地的文明新风。这种关心社会公益、推动公众参与的民间意识,正是建设公民社会,民主社会的基石。本刊特刊发相关调查报道,带您走近那些平凡,善良而又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穷人比富人更慷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保罗·皮弗表示,对于富翁爱捐款的看法其实是个误解。从捐款和财富的比例来说,美国的穷人比富人更慷慨。皮弗带领学生们做了一项社会实验,实验结果发表在最近的《个性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他们请民众参与一项网上调查(实际目的是了解对方的社会经济地位),然后从中选择了115位志愿者,请他们到实验室“做游戏”(“掩护”实验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6.
名人效应     
王充闻 《辽宁人大》2008,(12):48-48
所谓“名人效应”,指的是名人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也就是借助名人的声望所达到的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的一种效应。它是社会文化现象与公众心理现象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所赖以存在的是受众与顾客的一种喜爱,一种关注,一种信任。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设立奖项,表彰先进是各级政府的职能或少数富人的“专利”。但在浙江省德清县,却有一批普通百姓自掏腰包设立了各种民间奖项,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推进当地的文明新风。这种关心社会公益,推动公众参与的民间意识,正是建设公民社会,民主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富人与穷汉一个富人在沙滩散步,见到一个穷汉衣衫褴褛地躺在礁石上晒太阳。于是富人就对穷汉说:“你为什么不去挣钱呢?”穷汉问:“挣钱干什么?”富人说:“挣钱开工厂。”穷汉问:“开工厂干什么?”答:“可以挣更多的钱呀。”再问:“挣更多的钱干什么?”又答:“开更多的工厂呀。”再问:“下面呢?”又答:“有了许多的钱就可以到全世界去观光,还可以买海边最好的别墅。”穷汉又接着问:“看世界,买别墅后又怎样?”富人答道:“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在海边晒太阳了啊。”穷人说了一句:”对不起,我现在已经在晒太阳了,你走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  相似文献   

9.
“只为少数人打造的……”“以自然的绚丽盛景渲染名门宅邸的显赫气质……”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地产广告致力于打造一种“奢华、富人独有”的小区氛围。然而,专家认为,我国尚未自然形成“富人区”,这样人为地大打富人牌,用广告堆砌出字面上的“富人区”。必然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社会。经济追求无止境,社会道德有底线信任日渐式微,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是市场经济发展不足的伴生物。许多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市场经济的不规范、不发达相关的普遍平等产生普遍信任。信任不会在一个等级社会中生根。贫富过度悬殊,富人警惕穷人,穷人不会信任富人  相似文献   

11.
“金令司天、钱神卓地”全社会疯狂追逐金钱 明代的社会环境大体是和平安定的,生产力水平渐渐提高,社会财富增加,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商品经济的积极性当然要充分重视,但是它也有负面作用——贫富分化由此而产生、加剧。急遽富裕起来的人,生活放纵,奢侈腐化,富人的这种表现,对于社会是一个刺激,结果往往形成全社会疯狂追逐金钱的畸形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在内地发达农村,“村官富人化”倾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我国社会学者就此指出,“老板村官”尽管体现了财富力量对选举的渗透,但却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某种成果。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樊平不久前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老板村官”的日益增多已成2003年内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最显著特点。在浙江省新当选的13.32万名村委会成员中,“先富群体”约占30%,而在永康、东阳、瑞安、乐清等地,更高达60%左右。经调查研究,樊平总结农村富人阶层的参选动机不外乎三类:第一类是谋求经济利益,尤其是保护既得利益;第二类谋求政治利益,既有保护既得利益的潜在动机,也有求名的社会心理;第三类则是出于公心,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和造福邻里而甘愿做经济上的牺牲。樊平指出,若富人的当选目标能把自己赢利扩  相似文献   

13.
大师的回答     
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于富人,城市的领导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穷人。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但有些已经过去的事实,只要能从中找出让受众关心、感兴趣的事,那些“旧闻”同样具有新闻价值。有些事件过去了几年、几十年才予以报道,仍成为令受众动心的热点新闻、抢手新闻。这样的报道在当今的报刊上并不鲜见。这说明,新闻的“新鲜性”不单指时间上的新,还包括内容上的新。同样,在人大宣传工作中,巧妙地利用“旧闻”写新闻,也可以增加稿件的信息含量和可读性,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而且这样的稿件往往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命中率较高。那么,如何利用“旧闻”写新闻呢?  相似文献   

15.
燕京杂感     
日昨,阅外地报纸,见有一文,题曰《首都古貌破坏严重》!是吗?我不禁大吃一惊。这个标题,让我“如梦方醒”:啊!原来是这么回事了呀! 于是我就思索了:此乃新闻乎?还是“旧闻”呢? 若说是“旧闻”,何以到今天才这么标题示众,像是个新发现一般? 若说是新闻,那么这种“破坏严重”毕竟又是从哪一个“前不久”开始的呢? 我印象的判断,似乎不像“旧闻”,因为我从报章上的一贯宣传所获喜讯,总是这儿改建,那儿拆迁,总是一片新面貌,新气象,新都市现代的“换新颜”,从来没听说过一句“破坏”——更何况“严重”乎? 我在北京是个外乡人,第一次晋京也不过  相似文献   

16.
别以为老夫写下这样的标题太幼稚,如今不知普洱是茶的人多的是,其中更多的是富人、名人,甚至就是茶叶贩子们。连小品王赵本山也没拿普洱当过茶,他若把  相似文献   

17.
李记 《协商论坛》2010,(1):58-58
回首2009,人们会想起许多“大人物”和名人,还会想起那些“小人物”王帅、孙中界、张海超……但是,和这些“小人物”助推了社会进步不同,站在他们背后的,还有千千万万为生存、为爱情、为责任而默默工作和生活的“小人物”。他们同样值得关注、值得喝彩。  相似文献   

18.
日前,学者裴钰的一篇《西门庆故里:野百合也有春天》引发了社会热议,文章称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省的黄山市三地有长达近十年的“西门庆故里之争”。历史名人(此“名人”的含义现在看来不是指有名气之人,而是有姓名即可。)的出生和死亡之地的争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相似文献   

19.
从“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到今天“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悄然中,中国涌现了一批批富人,并正崛起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作为“财富英雄”,他们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当前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是:随着财富的裸露,中国富人阶层面临的安全威胁正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有一句歇后语叫:秃子跟着月亮走——沾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事有借光生辉之嫌。借光生辉,即借助别人(当然是名人)的名望为自己增色,也算是一种时髦。譬如,现在国内到处这“节”那“节”,都喜欢请几个名人歌星或笑星来装点门面,抑或是在介绍某人身份时,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