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2014,(4)
人本产权论即人力产权及其实现规律和历史形式理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有物本产权型和人本产权型两个前后相继的历史形态,中国特色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是人本产权型而非物本产权型,是其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基本结论。人本产权型又称四主型,前者基于人的发展视野,后者基于社会发展视野,两者具有互补意义的科学界定,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对传统物本、人本主义理念、当代人类发展的实践反思基础之上,在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贯穿于其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并将以人本理念贯彻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对人本理念关照下的人本实践的新认识,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中国模式,尚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应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贯穿于完善中国模式全过程,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可简称为人本模式.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理论,分析总结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使之升华为中国经济的人本模式,初步形成以人的需要为逻辑起点、以人的发展为主线、人本导向的经济理论,同时,以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制定人本导向的改革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张士引 《求实》2016,(3):34-41
随着古典经济学向现代经济学的转型,人们投资的原动力从"经济理性"转向了"财富幻象"。财富幻象是一种片面的、扭曲的财富观,是对财富本质、结构、意义、方式和时空的片面反映和不合理夸大,是对"人的目的"和"物的手段"二者关系的颠倒。要把二者颠倒过来,跨越财富幻象的陷阱,就必须大力倡导"人本财富观",以"全面生产的经济学"扬弃经济学的"传统智慧"、以"人本财富观"扬弃"物本财富观"、以"人本价值观"扬弃"物本价值观"、以"人本世界观"扬弃"物本世界观"、以"人类幸福和个性自由"相统一的人生观扬弃"物本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演进——基于经济发展模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关系密切。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同经济发展模式关系密切的城市化模式在演进过程中同样具有阶段性特征,这可以从目标定位和动力机制两个方面进行解析。以经济发展模式为切入点,从目标定位和动力机制两个方面审视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历史,分析中国城市化模式的现状,展望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从西方发展观的历史演变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力图寻求一种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西方发展理论也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简要地凝练为这样五个方面:从西化到特色的转变、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从单面到全面的转变、从征服到保护的转变和从物本到人本的转变.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辩证地借鉴和吸收这些理论成果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即二者之间是互动的。要实现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既要通过发展科技去发展教育,又要通过发展教育去发展科技;同时,还要更新科技进步的观念——由"物本"科技转向"人本"科技、转变教育发展的理念——由"物本"教育转向"人本"教育,更要造就"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8.
消费模式的变化可以引致制度变迁和拉动经济发展,其本身也受生产和自然资源的制约,同时消费模式对人类自身全面发展也有相当的影响。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和科学地利用消费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注意消费模式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现实存在着"非人本"的价值取向,这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巨大阻力和障碍。客观分析,"物本"、"群体本"和"抽象人本"三个方面为"非人本"价值取向的主要表现。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认识并努力破除三个"非人本"的价值取向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政治性、理论性的现实重任。  相似文献   

10.
张海翔 《实践》2003,(9):28-30
我国西部由于历史、地域、民族聚集等因素,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因此,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程中,必须把小镇城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是非政治性的、不受国家任意干预的民间团体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在公民社会中,公民的主体性地位得到社会与国家的确认与尊重。构建公民社会应考虑人本和物本、民本和官本以及公权和私权等焦点性问题。政府应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民主法治的原则,承担起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责任,承担起保护公民各项合法权利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构建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理想模式的重新熔铸。当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面临着人本和物本、民本和官本以及公权和私权等焦点性问题。政府应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民主法治的原则,承担起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职责,承担起尊重并保护公民各项合法权利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呈现人本化的趋势,有着深刻而复杂的渊源。由于文化"生态环境"的不同,在轴心时期,印度由"神本"转向"佛本",印度佛教作为异质的、新的文化元素诞生;而中国则由"神本"转向"人本",传统的宗法宗教,蜕变为现实主义的世俗哲学。于是,印度佛教超越精神中的人本元素,中国文化的人本特征、入世精神和现实主义,促使印度佛教在中国经历主体化、心性化、伦理化、人文化的发展,逐步演变为"以人为本"的人间佛教。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现实存在着"非人本"的价值取向,这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巨大阻力和障碍。客观分析,"物本"、"群体本"和"抽象人本"三个方面为"非人本"价值取向的主要表现。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认识并努力破除三个"非人本"的价值取向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政治性、理论性的现实重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高度重视,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抉择了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和快速发展经济,高瞻远瞩地构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地快速增长;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由封闭型社会结构向开放型法治社会、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战略转型,是传统发展观的变革者和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两个新的大背景,其一是已经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二则是中国加入WTO。可以肯定地说,这两件大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将共同地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将会对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时,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往往得出的结论和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是人本思维,主要体现在人本思维的问题敏锐性、人本思维的过程独特性、人本思维的成果递进性。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维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实质,是人本思维的当代范式。  相似文献   

18.
廖富洲 《学习论坛》2007,23(8):38-41
城镇化是促进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欠发达地区在城镇化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也产生了急于求成、盲目扩张、以物为本、规划脱离实际等问题,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误区,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包含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本理念和科学精神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新的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石。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特殊性。但特殊并不能代替普遍 ,“科学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人本发展精神 ,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转变 ,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的儒家“人本”思想是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将儒家人本思想的精华与现代管理意识结合起来,建设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