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光头,矮个,眼睛不大,眉毛淡稀,但他面色红润,腰身粗壮,让人一下就能感觉到他的雄心勃勃和牛一样的干劲。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期,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因而他一直被看成是造成中苏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但实际上,在赫鲁  相似文献   

2.
正1964年10月16日,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二是苏联赫鲁晓夫下台,周恩来后来戏称是中国用原子弹送瘟神。赫鲁晓夫下台后,中国共产党想利用此契机改善与苏联共产党的关系,争取扭转中苏关系恶化的趋势。毛泽东提议并经党中央讨论,决定由周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间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问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7,(6)
正1959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大跃进的产儿》的社论,盛赞刚刚完工的十大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创举"。1958年,正值"大跃进"时期,全国上下争产争收,大炼钢铁。当时,国民经济面临危机,中苏关系也趋于恶化,赫鲁晓夫攻击中国"大跃进"搞得糟,中国现在"穷得没有裤子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要在经济建设上有所突破,要做几项经典工程,展示新中国的面貌和实力,也向1959年建国10周年大庆献礼。  相似文献   

6.
<正>1958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后,便不可遏制地一步步走向恶化。1959年国庆节前夕,赫鲁晓夫率团访华。赫鲁晓夫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中共领导人与苏共领导人便在中南海颐年堂发生了激烈的争  相似文献   

7.
宋凤英 《党史博采》2009,(12):24-28
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起步,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其标志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以"156项工程"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它是中国工业化的基石与里程碑。"156项工程"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工业项目的总称,这一庞大的援建工程,旨在帮助中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以奠定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先念与七十年代初的大规模技术设备引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从苏联引进了一批成套设备和技术,先后建成了156项大型工程。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的李先念为筹措建设资金和后来还清苏联的贷款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后来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我国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不得不另辟途径。经毛泽东批准,在周恩来主持下,从60年代,我国开始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  相似文献   

9.
李华 《党的文献》2002,(2):59-66
195 9年 ,印度挑起了中印边界武装冲突。当年 ,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基于印度总理尼赫鲁标榜“社会主义”、苏印友谊、亚洲地缘政治利益、中苏边界领土纠纷、苏美关系改善诸因素考虑 ,采取了袒护印度指责中国的不公正态度。赫鲁晓夫偏袒印度 ,恶化了中苏关系 ,加深了印苏关系 ,助长了印度对华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10.
1954年,赫鲁晓夫率领代表团访华,由此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但好景不长,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中,中苏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在赫鲁晓夫时期中苏的矛盾与冲突上,从苏共二十大开始到苏共二十二大截止,中国与苏联在外交、经济乃至政治上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巨大分歧。本文将从苏共二十大着手,对中苏之间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对波兹南事件的不同态度、苏联倾向与美国联手和中国的冲突、以及对发展模式各自不同的看法等问题上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