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沙平 《党史文苑》2000,(6):16-18
1937年 10月,艾思奇与周扬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上海来到延安。第一次来延安的艾思奇看见延安土墙上贴着一幅幅欢迎的标语,其中有一幅这样写道:欢迎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到延安来 !这使他感到一股巨大的暖流在心底奔涌。在交际处刚吃完饭,工作人员就进窑洞通报:毛主席要来看望大家了 !艾思奇和大家一样,都为党的领袖能礼贤下士而激动万分……   当毛泽东满脸笑容神采奕奕地出现在窑洞中时,窑洞里立即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毛泽东轻轻鼓掌还礼,然后伸出双臂招呼大家坐下。等大家坐好后,他亲自给每个人斟茶、…  相似文献   

2.
1937年10月,艾思奇、周扬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上海来到延安,延安土墙上贴着一幅幅欢迎的标语,其中有这样一幅:欢迎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到延安来。这使他顿时感到一股巨大的暖流在心底奔涌。在交际处刚吃完饭,工作人员又进窑洞来通报:毛主席来看望大家了。艾思奇和大家一样,都为党的领袖能礼贤下士而激动万分……当毛主席神采奕奕满脸笑容地出现在窑洞时,立即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毛主席轻轻鼓掌还礼,然后伸出两臂招呼大家坐下。等大家坐好后,他就亲自给每个人斟茶、递烟,还给抽烟的同志划火柴点火。…  相似文献   

3.
艾思奇,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以一本《大众哲学》影响了大批青年投身革命、奔赴延安。1937年,他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亲切地说:“噢!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你好呀!思奇同志,你的《大众哲学》我读过好几遍了。”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艾思奇在哲学思想上有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是毛泽东对艾思奇哲学著述的阅读和借鉴,其表现是毛泽东学习吸收了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和叙述方法;二是毛泽东与艾思奇的哲学交往和共鸣,两人通过私人交谈、组织哲学研讨会等互相启迪;三是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吸收和传播,其表现是艾思奇在著作中吸收毛泽东的哲学观点,并致力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全面和深入传播.艾思奇到达延安之前,主要是他的著述影响毛泽东;至延安后,为两人相互影响阶段;到北京后,主要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影响艾思奇.  相似文献   

5.
冯鹰 《世纪风采》2007,(12):9-11
从湖南韶山冲走出来的中国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从云南腾冲走出来的中国哲学大众化第一人的艾思奇,两人曾有过不平凡的接触。他们的革命友谊,不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结成的,也不是在当年的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建立的,而是在延安。哲学把毛泽东这位中国革命的领袖与人民哲学家艾思奇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沙平 《党史博采》2007,(7):23-26
艾思奇是我党内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大众哲学》曾创下连出32版的奇迹,可以说,在他没见到毛泽东以前,毛泽东已经是他的忠实读者了。艾思奇到达延安后,与毛泽东开始了较密切的交往,两人在哲学的交流和探讨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碰撞出一束束闪耀古今的思想火花。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一篇篇震古烁今的著作问世。在长期的来往和接触中,艾思奇对毛泽东敬仰有加,认为毛泽东乃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大师。毛泽东则对艾思奇发自内心的评价:“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好”字,意义可谓广矣!  相似文献   

7.
一、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丁玲、艾青、艾思奇、贺绿汀、冼星海……一批批风华正茂的文化青年向着光明,冲破重重封锁辗转西行。几年内到达延安的知识分子竞达4万余人,相当于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和。对于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城,当时的《解放日报》这样评述:“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作中流砥柱,成为全国文化的活跃的心脏。”  相似文献   

8.
沙平 《广东党史》2006,(1):25-26
1937年10月,艾思奇、周扬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上海经西安转赴延安。从西安到延安不过300里, 但由于沿途日机狂轰滥炸,塌方路断,走走停停,300里路竞走了一个多月,于11月下旬才抵达延安。第一眼看到宝塔山,艾思奇就跳下车,向车厢中被旅途劳累折腾得精疲力竭、半梦半醒的  相似文献   

9.
侯党生 《党史文汇》2010,(11):27-28
1973年6月9日,一架执行外事任务的专用飞机在延安飞机场降落。当飞机的舱门打开后,欢迎的人们惊喜地发现,陪同越南客人到延安参观的竟是深受老区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于是,周总理回到延安的消息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在这座高原山城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0.
陕北。延安。 1937年 11月 29日,一架飞机在延安的简易机场降落。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王明偕同康生等人缓步走下飞机。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等在机场热烈欢迎。毛泽东以“饮水思源”为题致欢迎辞说:欢迎从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朋友,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你们回到延安是一件大喜事,这就叫做“喜从天降”。 然而,毛泽东用他那热情的怀抱迎接回来的王明并没有改掉忽“左”忽右的作派,此次回国更以为掌握有共产国际的新精神,因而显示出一派“钦差大臣”的姿态…  相似文献   

11.
正早在上世纪30年代,艾思奇25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国内一位有名的青年哲学家。1937年,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毛泽东慕其名,经常约他到自己住处谈话,有时也到他住的窑洞看望。毛泽东说过:"艾思奇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好就好在老实忠厚,诚心诚意做学问。他是一个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相似文献   

12.
何方 《党员文摘》2009,(11):7-8
一集合就唱歌延安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也许就是《延安颂》上说的“到处传遍了抗敌的歌声”。只要一集合,就要唱歌。唱歌,最热闹的还是集合开会的时候。无论会议规模大小,歌声总是此起彼伏,拉拉队也是喊个不停。连队开会,各班相互拉;全校开会.各队相互拉:几个单位或全延安的大会.就“一致对外”地拉.例如“鲁艺来一个!”或“抗大来一个!”  相似文献   

13.
陆石 《红岩春秋》2009,(1):22-24
秧歌队“改戏风波” 1944年春,周副主席(在延安时,大家对他的称呼)邀请重庆各家报社的记者来延安参观访问,并组成了一个新闻记者代表团。周副主席要举行一次秧歌剧汇演来招待他们。他对这次汇演非常重视,事先开了一个动员会,有鲁迅文学院、边区群众剧团、八路军留守兵团、中央党校、延安保安处、延安直属分区、  相似文献   

14.
1943年7月,南泥湾一派丰收景象。一天早晨,毛主席乘坐汽车来到标台地区,大家不禁欢呼起来。毛主席挨个和欢迎的人握手,并向王震旅长说:“庄稼生长得蛮好啊!”原来,主席从延安出发,一边走,一边察看了田里的庄稼,还和在田里劳动的同志谈了话。因此,整整走了一个上午。  相似文献   

15.
1983年6月1日,胡耀邦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民主协商会议上,总结发言指出:“这次会上同志们发表的意见、提出的建议,中共中央深表欢迎,我们还要认真研究采纳,但是有一句话提出来同大家共勉,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参加会议采访的新闻记者李尚志立即将这句话速记下来。散会后,李尚志便请示胡耀邦总书记:“您最后讲的那副对联可不可以写到新闻报道之中?”“什么对联?”总书记反问。“勿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呀!”记者答。胡耀邦笑了笑说:“那算什么对联哟。我不过总结了大家发言的意思,顺口说了这么12个字罢了。你们要…  相似文献   

16.
延安整风运动时期艾思奇学习思想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给予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学习,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研究和把握认识规律,以辩证思维方法为指导开展学习;学习内容要科学、全面;树立正确的学习立场和态度;创新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2,(34):62-62
在云南腾冲和顺乡的艾恩奇故居,其内悬挂着一首小诗,乃蒋介石、蒋经国的幕僚马壁所写:“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尤输仰令名”。马壁说,蒋介石溃败台湾后,将《大众哲学》放在案头时时翻阅,还推荐蒋经国也要读,说我不是败给中共的军队,是败给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 由桂林市委党校举办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市委党校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精心准备和大家积极参与下,今天正式举行了,这是市委党校实现科研理论创新采取的又一项具体举措。首先,我代表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向参加理论研讨会的各位领导、论文作者以及所有与会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获奖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9.
你说我说     
《学习导报》2012,(14):62-62
抗战时期,毛主席就是用个电台,滴答、滴答地指挥我们。——黄克诚大将曾回忆说:“滴答、滴答”,就要无条件地执行。没有什么人来监督。大家都自觉地执行延安的“滴答滴答”  相似文献   

20.
《党史天地》2007,(8):56-57
毛泽东充分肯定红四方面军的战绩 李先念建议向岷嘉两江地区发展 1935年6月15日,病中的李先念握着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同志的手,激动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红四方面军欢迎你们!”并带头高呼:“欢迎党中央!欢迎毛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