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2年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问题作了明确规定,然而新法实施以来,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惯例依然没有改变。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分析,研究证人不出庭作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促进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有效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邱艳丽 《前沿》2007,(7):158-159
证人出庭作证一直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公证的保障。但现实社会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在客观分析了现象背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保障制度的若干构想,包括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建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证人拒证的惩罚制度,建立证人免证制度的方面,以期有效解决证人出庭作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伊娜 《前沿》2007,(5):116-118
证人的资格问题是证人制度体系中的基础问题,对于谁可以作证、作为证人应当具备何种条件、是否有证人能力的人就可以或必须出庭作证等,都是证人资格研究的相关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美国刑事诉讼中对于证人资格苛刻的限制逐渐减少。但是虽然原则上任何人都具有出庭作证的资格,并不意味着在法律上没有对证人的资格做任何的界定。在下文中,笔者将介绍美国的证据规则中规定的几种特殊证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反黑斗争中普遍存在着的取证难,证人不作证的问题,分析了证人的种种心态,提出关于证人保护在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关于建立我国证人保护机制和立法的建议等问题。文章首先对证人和证人心态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提出了证人保护问题。在国外不仅有对证人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有关于证人保护的国家立法,也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在我国,已有关于保护证人的有关法律规定,同时也有证人保护的大量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建议完善我国的证人保护机制,首先要制定反黑的证人保护法规。  相似文献   

5.
证人在刑事诉讼中被视为一种证据种类。在刑事诉讼领域,证人的义务导致"发现真实"与"证人基本权利"存在冲突,为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刑事诉讼法赋予证人权利作为缓冲。但司法实务中,刑事诉讼程序为求发现真实而牺牲了证人的基本权利。在提倡人权保障的现代社会,为了国家目的而牺牲公民权利已甚为少见,然而在刑事程序中,证人的地位仍未受到重视。因此,应检视我国实务对于证人的运作,以修正或增订刑事诉讼法中证人权利义务规范的方式,重新建构证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进程中,证人出庭问题始终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对我国庭审方式的改革和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对证人出庭问题的研究明显偏向保证证人出庭制度的研究,而忽视了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积极作用.本文从供需理论分析了我国证人出庭难的矛盾所在,即证人的供应远小于对证人的需求.所以解决我国证人出庭问题的思路之一就是要转换视角,加大对证人不出庭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根图雅 《前沿》2005,(5):118-120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证人作证制度所作的修改, 为适应审判方式改革、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仍然存在不足。本文从证人作证特权、证人出庭问题、规范交叉询问规则、证人宣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为完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春 《前沿》2009,(7):56-61
刑事证人权利的保障不仅是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需要,而且是实现宪法规定的人权保障和促进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现行立法未能给证人的权利提供实质性的保障,是导致刑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或作证后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因此亟待重构我国的刑事证人权利保障制度,明确证人保护的机构、对象和范围、措施以及保护程序等,以强化对刑事证人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影响了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立法建议有:明确界定证人的范围,强调证人出庭作证,完善证人权益保障机制,确立证人宣誓制度以及加大对证人伪证行为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0.
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庭审改革的瓶颈。规范我国关于证人作证的立法 ,避免立法冲突和矛盾 ;强化证人出庭作证的义务 ,明确证人拒证的法律责任 ;健全与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和细化对证人人身安全的保护机制 ;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等 ,应是解决目前司法实践中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难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英美法系国家,专家证人制度有着不同的解释与特征。专家证人制度的内容包括专家证人主体制度、专家证言的质证和专家证言的采信。在我国,以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为基础,构建和完善刑事诉讼专家证人制度必须厘清以下问题:专家证人的性质、专家证人的资格条件、专家证人的选任程序、专家证人的权利义务、专家证人意见的开示和专家证人意见的采信标准。  相似文献   

12.
凌华  王立  林诗优 《新东方》2014,(2):24-28
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现状,是对我国不健全的证人保护制度的一种现实折射。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证人保护机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保密规定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建立起证人保护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仍然存在各种不足。法都有其自然发展路径,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结合国情,完善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可以推动证人保护制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徐长斌 《前沿》2010,(20):108-111
西方国家证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证人宣誓制度的存在和发展。而我国理论界在研究证人出庭问题或证人制度时却较少涉及证人宣誓制度,研究证人宣誓制度时又较少涉及证人出庭问题。造成研究过程中脱节现象是对证人宣誓制度在整个证人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的结果,表明了我国证人宣誓制度研究视阈的褊狭。因此必须确立证人宣誓制度研究的新理路,以缓解我国证人出庭难问题和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证据是诉讼的灵魂和核心,而证人证言又是证据种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说真话率低,被法院采用的就更低。这严重妨碍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制约了办案效率,影响了当事人正当权益的实现。我国证据制度中有关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不完善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完善我国证人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5.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人证言是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本文从单位证人、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及年幼的人和鉴定人三方面对仲裁中证人的主体资格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我国国内民商事仲裁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证人出庭作证难是审判实践中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立法上没有确立完善的直接言词原则,导致司法机关对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纵容,也使证人不出庭作证成为合法,加剧了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现象。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的根本方法是在立法上完善直接言词原则,确立直接言词的一般证据规则,明确证人可以不出庭的情况,制定保障直接言词实施的配套程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建构了证人制度基本框架,确立证人出庭作证,如实陈述,人身和财产安全受保护等基本规则,但对实现这些规则的制度设计存在着缺陷甚至空白.现代刑事证人制度应以证人权利义务平衡为价值取向,反映在立法上则是证人处罚制度与证人享有异议权和上诉权共存;证人承担出庭作证义务与证人保护及获得经济补偿制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在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中 ,证人不作证或不愿作证是一个令执法机关最为棘手的问题。证人主要包括被害人、犯罪行为的目击者、与犯罪组织头目和骨干关系密切的人、犯罪组织成员中主动自首者和叛逆者以及其他知情人。犯罪被害人作为证人具有怕重复被害、怕二次被害、怕卷入刑事诉讼之中、怕罪犯得不到严惩而遗患无穷等心态 ;其它证人也有着各自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增加了证人保护的内容,对于消除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低、不愿意作证的司法"顽疾",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现状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本措施。在刑事诉讼中,如果证人不出庭作证,特别是关键证人不出庭作证,将直接影响案件的审判质量。但证人普遍存在害怕打击报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得罪他人(尤其是邻居、同事、上级领导等)的自我保护心理,通常不愿、不敢、不能作证。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可行的证人保护制度予以保障。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分工明确的,  相似文献   

20.
郎曙霞 《前沿》2004,(9):102-105
证人出庭作证一直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规定所要求的 ,它对于诉讼当事人权益的保护、增强诉讼活动的透明度、保障诉讼司法公正有着巨大的意义。但现实社会中 ,证人没有出庭作证的情况时有发生 ,严重困扰着诉讼活动的顺利和公正。我认为导致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原因有很多 ,除有执法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和证人的观念原因外 ,其根源是法律制度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不健全、不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